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湯瑪士・華生二世將IBM推向科技世界的頂峰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湯瑪士・華生二世將IBM推向科技世界的頂峰

2016 年 6 月 28 日

 
展開

湯瑪士・華生二世(Thomas J. Watson Jr.)曾擔心他是否能夠擺脫他那相當有名的父親的身影,寫下屬於他自己的記錄。

華生一世在1914年被任命為打字機製造商的總經理,爾後他將公司改名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IBM),在他1956年過世前公司每年的營收為約892百萬美元(大約為現在的210億美元)。

在他過世之後,華生二世成為了新任的CEO。在IBM高層的抵制之下,他仍成功擺脫他父親的身影,帶領公司走向一個完全不同的新方向。在1971年,華生二世辭職時,公司的年營收為75億美元(約為現在的430億美元)。

全美頂級教授演講影音的製造商The Teaching Company的影音課程“The Entrepreneur’s Toolkit”的作者Mike Goldsby告訴IBD,“他是一個企業家如何能夠在現存的公司當中創業的最好的例子。他極具創業家的精神,將IBM引導到一個其他人認為相當危險,才剛開始的電腦產業”。

在1987年,《財富雜誌(Fortune)》尊稱他為“史上最傑出的資本家”。

憂鬱的青少年時期

華生二世(1914-1993)在俄亥俄州的Dayton出生,當他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帶他到他成為總裁的CTR集團(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參觀。

在1924年華生一世成為了該公司的CEO,將它的名字改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他將華生二世帶到IBM,並帶他到歐洲出差。

華生二世在他的與Peter Petre共同創作的《Father, Son & Co.: My Life at IBM and Beyond》當中寫道,“當我的父親在IBM有相當成功而傑出的表現時,我在高中時期則一無所獲,我在六年內換了三所學校,終於在19歲時畢業了…他知道我有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但他從未放棄”。

華生有一些識別的障礙,可能是和讀寫障礙有關,他的青少年時期籠罩在憂鬱之中。他在參加大學預備學院時,因為參加划船比賽而相當興奮,他們的隊伍到英國參加國際比賽。他當時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舵手,但他的成績進步得不夠快,因此無法進入頂尖的學校就讀,在他父親的幫忙之下,讓他進入了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他在1937年拿到了商學院的學士學位,這讓他的信心大增。

在當時,IBM將總部遷到紐約市,年輕的華生成為了銷售代表,到1940年時,他在公司裡的表現是數一數二的。和他父親熟識的國際藝術品經銷商Peter Tillou表示,“當他克服了他早期的障礙後,他的學習速度加快了,他富有組織力以及創造力,也十分地聰明。他在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錯,或許是因為教育的環境,他相當地有自信,這是他成功的一個重要關鍵”。

成為飛行員

與歐洲的戰爭勢在必行,在華生26歲時,他自願加入美國國軍,經過1,000小時的訓練成為了平民飛行員,但他拒絕進入空軍學校就讀。他擔心他的閱讀問題會讓他不合格,因此,他加入較不嚴格的美國國民警衛隊(United State National Guard)來作一些訓練,直到他能夠通過美國空軍的測試。

華生在1941年與妻子Olive Cawely結婚,那一年剛好美國也加入了世界大戰。他們有六個小孩。

在訓練結束後,他被分發到美國的基地來推廣使用新的飛行模擬器。他的工作表現引起了總檢察長Maj. Gen. Follett Bradley的注意,他將華生任命為他的助手以及他的私人飛行員,最後並將他升為中校。

華生寫道,“在我的心目中有兩位最好的經理,一個是我的父親,另一個則是空軍的先驅Bradley,他是第一個使用飛機無線電傳輸系統的人。

此外,他的弟弟是少校,也幫忙協助將IBM的機器放置到全世界。即使在這次的戰爭當中,利潤並沒有提升,但是銷售成長了三倍,從1940年代的46百萬美元成長至1945年的140百萬美元(約等同於現在的18億美元),這些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為政府製造來福槍、擲彈瞄準器以及其他戰爭相關用品。

 主導權的展現

華生回到了公司,成為公司的副總裁,和他的父親在工作上有密切的接觸,他們有時候會因為公司的政策或者是如何管理員工而有爭執。在1952年,華生一世將他提拔為總裁,但主導的實權仍在他手上。在1956年華生一世將他升為公司的CEO後,華生一世只剩下六周的生命了。

華生二世認為公司的組織看起來相當地零亂,因此馬上開始著手重組。Goldsby表示,“他將IBM重建為一個由許多分支組成的現代化企業。華生將銷售和資料處理服務部門以顧客別再細分為企業客戶以及美國政府,其他的部門還包括系統製造、組件製造以及研發。

在1956年華生二世雇用了建築與設計師Eliot Noyes來帶領一個專案,在這個專案當中,統整了IBM的產品、logo、行銷宣傳的材料還有它的辦公室的風格,華生二世認為“好的設計就是好的企業”。

ibmmajestic b / Shutterstock.com

 儘管絕大多數的高層抵制了來自打孔卡系統(punch-card system)的轉變,但華生二世仍在當年推出了700系列的大型主機,這使得IBM有數十年的時間能夠處於主導地位。

他鼓勵員工不要依照傳統的方式來作事,他說,“不管之前怎麼作,‘IBM的方式’就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華生二世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帶領IBM走向電子工業時代。IBM從傳統的計算機以及打字機的製造商成為了電腦產業的先驅。在1950年代,IBM不僅發明了第一台具有積體電路的電腦,還設計了洲際飛彈並發明了首部具有學習能力的人工智慧機器。

在1957年,IBM開發出了一個流傳至今的高階語言FORTRAN。隔年,它為北美防空系統研發出SAGE電腦。華生二世並將公司投資於研發費用金額從銷售額的3%提升至6%-9%。

Glodsby表示,“他投入許多的資源在研發,而這些投入都相當地值得”。

1960年代的革命

1960年代IBM在華生二世的帶領之下持續成長,為航空公司創立了第一套訂位系統,和太空總署(NASA)合作登陸月球、並推出了革命性的大型電腦system/360。這台電腦在商業和科學上的應用都相當地廣泛,它不用重寫應用程式就能夠升級。《財富(Fortune)雜誌》稱之為“IBM5億美元的賭注”,這為公司帶來了500%的收入成長。

在這個時代,IBM也改變了他們的行銷方式,從一次銷售硬體、服務以及軟體改成分開銷售,提供消費者“非捆綁式的服務”,這樣的模式也成為了之後科技公司的典範。

IBM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製造商,他在1970年代有270,000名員工,公司的總部設在紐約的Armonk。但在1971年華生二世因為心臟病而辭職下台。

他寫道,“至少人們已經可以說我知名的父親有我已經足夠了”。

IBM在華生一世和二世所建造的基礎下持續成長,在新方向轉移到高科技產業後也有迅速的成長。在1993年至1999年,它的股票成長了1,200%。而在2015年,它的營收為817億美元。

Goldsby表示,“如果他沒有透過研發,帶領IBM走向和他父親完全不同方向的道路上,它可能會像其他傳奇的公司一樣隕落。至今仍然能夠感覺到他對商業和電腦的影響有多麼地深遠”。

在華生二世退休後,他早期的興趣是駕駛直升機還有特技飛機,並以帆船環遊世界。在1979年他被任命為美國駐蘇聯的大使(他在軍隊當中學會了俄語)直到1981年退任。他在1993年過世,享年79歲。

在1990年代結束時,《時代(Time)雜誌》將他列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華生二世寫道,“最糟糕的狀況就是可能因為一些問題而走向死亡之路,這一點我從未忘記”。不管方式的對錯,都要迅速地解決問題。如果你用錯的方式解決問題,問題就會再回到你身上,你就得用對的方式再次解決它…什麼都不作雖然讓人感到比較舒適,也沒有即刻的危險,但它絕對是管理企業最致命的方式“。

華生二世事紀

  • 在1956年至1971年擔任CEO的時候,帶領IBM在電腦產業成為領導者。
  • 克服了在學校遭遇的困難,並擺脫了他父親的身影。
  • 不被傳統的思維所侷限。
  • “如果因為被對手打倒了還能夠再起,但如果舉雙手投降可能就永遠無法再起了”。(譯者/Ing)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