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斯拉的火爆不僅讓整個汽車產業震動,隨之而來的特斯拉效應,也讓與之相關的原材料市場面臨考驗,而鋰就是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
高盛在一份報告中曾表示,鋰可能就是電動車時代的“新石油”,到2025年,全球鋰需求將在當前基礎上成長兩倍至57萬噸,主要是受智慧手機和電動車市場的驅動;而電動車市場對鋰的需求則將成長11倍,達到超過30萬噸。
從目前來看,鋰產業面臨的機會已經顯而易見:每輛混合動力車以及電動車電池中包含40~80千克的鋰。或者按照高盛更為形象的解釋,每輛特斯拉Model S中包含的鋰含量,超過1萬台智慧手機。
這種需求讓鋰成為金屬市場的大贏家。據數據提供商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和2015年的均價相比,碳酸鋰價格今年第一季大漲47%。2015年全年,即便其他金屬和商品處於下滑趨勢中,鋰價仍漲了28%。
隨著特斯拉Model 3的問世,鋰的需求還將進一步爆發。在發售後短短三天內,售價3.5萬美元的特斯拉Model 3接到的訂單就達到27.6萬輛。要知道,特斯拉從成立到今天銷售的汽車數量也才10.7萬輛。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介紹過,作為特斯拉進軍大眾汽車市場的一款平價車型,Model 3被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是一項革命性的產品,汽車業將迎來iPhone時刻。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特斯拉公司週三表示,預計2018年全球銷量將達到50萬輛,2020年的產量將達到100萬輛。而到目前為止,其Model 3接到的訂單已經接近40萬輛。
特斯拉CEO馬斯克在3月31日Model 3發佈時表示,特斯拉要實現一年50萬輛的產出,基本上就要消耗掉目前全球鋰電池的全部產量。
特斯拉目前也試圖將自身位於內華達州的工廠打造成世界最大的鋰電池工廠。
但當前鋰並沒有作為大宗商品進行交易,全球鋰供應也大多掌握在三四家寡頭手中,他們對鋰供應和需求的掌控已長達數十年,相關的交易也均基於具體的合同。
而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讓礦業企業對大量投資於鋰市場保持謹慎。華爾街日報援引澳大利亞礦企South32的CEO Graham Kerr稱:
這是一種利基商品,目前享受著美好時刻。
但是如果科技朝別的方向發展,它就沒有多少其他用途了。
《華爾街見聞》授權轉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裡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