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買房屋時,除了考量住宅屋內外的各項條件外,停車位亦為不可忽視的項目。 停車位類型 百百種,即使其價格之於總價比例不高(多數為 5 ~ 15 % ),但卻也實實在在影響往後的使用及轉手難易程度。坊間對於車位的介紹很多,卻很少一次回應消費者最在意的部分。筆者聽到各位的需求,就不同定義為大家簡單歸納,購買車位的眉眉角角!
法規定義分三種: 法定 、增設 及 獎勵增設
依建築技術規則針對停車空間的規定,將車位的規格、出入動線、設置數量等標準皆清楚劃分,不同類型不動產(如住宅、辦公室、旅館、工廠、學校……等)的標準也不同。法規定義下對於購屋者影響最大的 停車位類型 可簡單分為以下三者:
- 法定停車位
- 增設停車位
- 獎勵(增設)停車位
三者根據登記情形的不同,所受的限制亦有不同。
但是,在購買中古屋時,哪會知道該戶房屋配的停車位,是屬於法定還是增設停車位啊?
筆者在此告訴各位一個清晰辨認的要點:有無獨立產權( 即有無獨立建號 )!如果該戶車位是掛在公設建號下,即為一般俗稱的「公共設施車位」,代表該車位十之八九為法定類型;相對的,如車位部分有自身的建號(即會有自身的建物謄本),則該車位大多屬於增設類型。以下依法規定義,針對三者的條件進行比較。
* 1991 年 9 月 18 日內政部函令:法定停車場僅能以「公設」方式登記在權狀中。
產權登記方式分兩種: 公共設施 車位、 獨立產權 車位
車位在建築產權登記形式上,可分為兩種:
- 一種為公設的形式進行登記,則無獨立權狀,只能賣給社區「內」的所有權人,俗稱為「公共設施車位」
- 另一種則以單一主建物的形式進行登記,有獨立權狀,可以單獨賣給社區「外」的所有權人,俗稱為「獨立產權車位」。
前者出售對象有限制,對於價格亦會有些許影響,但相對能使社區出入較為單純,後者出售彈性較大,但會有出入複雜的疑慮,購屋者在購買時,亦可考量該部分對於往後居住使用及後續轉售的影響。
而就公共設施車位來說,又可以細分為「大公」及「小公」的形式。前者即為社區全體住戶共同持分,使用權屬於全體,必須共同協商車位使用方式,如每年/每季抽籤決定、輪流停車;後者則以分管協議方式將特定範圍的使用權指定給特定住戶,則如無使用車位者,並不會持有該車位的建物,自然無須負擔其相關稅費。其中,前者在早期社區較為常見,但有使用權分配不公的疑慮,則近年來多數建案多以後者為登記方式。
使用類別分四種:坡道/昇降、平面/機械
在使用類型上,大致可分為四種:
- 坡道平面式
- 坡道機械式
- 昇降平面式
- 昇降機械式
相關定義介紹如同先前文章的內容:住宅類型大全!哪層樓不要買?哪種構造耐震?哪種車位好停?,各位可以再多加留意。
就四者價位順序來說,參考使用便利性及往後的維護成本,坡道平面式會是最貴的,次之為坡道機械式,再來是昇降平面式,最後是昇降機械式。
其中,坡道機械式及昇降平面式的價格約為坡道平面式的7折,昇降機械式則約為坡道平面式的 5 ~ 6 折,但其價格相對性並不固定,實際上應視建案的總價帶規劃、區域停車便利性而定。
再來,依建築技術規則而定,一般平面車位的尺寸為寬度為 250 公分,長度 550 公分,部分車位的寬度可縮減為 230 公分(社區室內車位總數的五分之一),有部分建商會將車位長度拉到 600 公分,增加大車停用的便利性。價位帶而言,越長越寬必然越貴,但同層的同尺寸車位,其價格大約在 5 ~ 10 萬上下,對於總價千萬的房子來說,負擔差異真的不大。除非各位開的車型主要是以小車為主,不然筆者建議選大車位為佳。另外,可留意車位旁的柱子或動線,是否會影響到往後的使用性。
*各車位類型的實際登記面積應依該社區之建築規劃及登記情形為準,上述僅為參考資訊。
特殊類型介紹:倉儲式、停車塔、車庫、子母車位
除了上述四種外,車位類型尚包含
- 倉儲式
- 停車塔式
- 車庫式
- 子母車位
倉儲式與停車塔式的運作模式相當,一般會將「地下」的稱作為倉儲式,「地上」的稱作為停車塔式。兩者的使用者僅需將車停到機台上,無須進入停車空間內,減少機械運作故障造成人身安全危害的風險,惟一般兩者的叫車時間約為 2 ~ 5 分鐘(視規模而定),如為尖峰時間急需用車,或臨時需要拿車上的物品,確實會造成不便。
車庫式常見於透天建案及豪宅建案內,多為兩到三個車位為一組,私密性佳,其價位會與坡道平面式相當或更高。
子母車位則為產權上算一個車位,但實際上可停兩個車位的類型,常見於長條型很深的車格規劃,如外車(母車)不出去,內車(子車)則無法出去的類型,該類型價格會較一般車位貴,但不會高於兩個車位合計的價格,購屋者可視本身的用車習慣,選擇該類型的車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