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貨

基金實務

投資策略

理財規劃

商業策略

宏觀經濟

驚世語錄

另類投資
多元配置—究竟應該持有多少檔股票?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多元配置—究竟應該持有多少檔股票?

最近更新時間: 28 May, 2016

 
展開

應該要持有多少的股票一直以來都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有許多的書籍或課程都在探討這個問題。打造一個投資組合似乎比較像是藝術的表現而非科學。在這篇文章當中我會引用一些相關的研究來檢視過去的歷史數據以及分析一些傑出的投資人所採用的策略來選出一個最適的策略。

conglomerate_berkshire_diversify_variety_watsa_mergers_acquisitions_giant

在這篇文章當中,我會談論的重點如下:

  • 多元配置的數量
  • 多元配置的迷思
  • 投資個別股票的原因

“只有投資人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的時候才需要多元化”—華倫・巴菲特

多元配置的數量

我的個人投資策略,是持有相對較少的股票(大約10檔左右)。這是因為我想要在合理的價格買進完美的公司。我過去曾找到一些機會進場,但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也因為如此,讓我相信我應該要在投資組合當中多配置一些現金。但為何我會選擇這樣的策略呢?

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持有愈多的股票,投資組合愈多元化,你的績效表現就比較不易比大盤差。同樣地,你也不容易表現得比大盤還要好。假設你持有兩檔股票,其中一檔翻倍了,而另一檔的走勢則趨於平緩。你仍能獲得50%的報酬率。而如果是持有4檔股票,其中一檔翻倍的話報酬率則是25%。那如果是更多呢?像是你持有10檔股票的話,其中一檔翻倍也能夠獲得10%的報酬率。20檔的話則是5%。100檔的話就縮減到1%了。但100檔這樣的數量已經太多了。從以上的例子你可以知道,若持有愈多的股票,你的報酬就愈趨於平均。

讓我們再多看一些例子。Frank Reilly在他所著的書籍《Investment Analysi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當中指出,在隨機選擇股票的情況之下,有著12檔股票的投資組合有90%的機率能夠達到最大的利潤。他也指出,根據他的研究顯示,如果投資人持有18檔以上的股票,就等同於完全多元化,該配置的績效表現和大盤差異不大。根據Reilly的研究,要打敗大盤的股票配置應該要少於完全多元化的數量。

無獨有偶地,Joel Greenblatt在他的著作《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當中,也有著相似的結論。Greenblatt發現根據統計數據,持有兩檔股票能夠消除約46%的個別風險。若持有4檔則攀升至72%,若持有5檔的情況則為81%,而16檔的情況則為93%。顯而易見地,當你持有愈多檔股票,個別風險就會降得愈低。如果是在更多的情況之下,像持有32檔,就會消除了96%的個別風險了,而若持有500檔,則個別風險幾乎完全被消除了(99%)。Greenblatt的重點在於如果股票持有的數量達到一定的水準以上,則所獲得的報酬就會有下降的情況。我個人認為能夠達到最大利潤的持有股數約落在8至16檔之間。

多元配置的迷思

迷思1─透過多元能夠避免風險

投資人害怕集中持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認為這樣的風險相當地高。這在某部份來說是真的,但你真的能夠透過多元化來避免風險嗎?我們在上面的文章已經提到持有愈多的股票,愈能避免個別風險,也就是非系統風險。但系統風險就不同了。這種形式的風險是無法透過多元化來避免的。試想有許多的因素會影響股市,像是總體經濟的情況、利率以及其他非理性的因素。就算你持有1,000檔股票,你仍無法抵抗這樣的因素對股票所造成的波動。應該要將系統風險視為投資股票的一種固有風險。

迷思2─過度地多元化比較安全

或許你會說,持有100檔股票相較於10檔或許相對比較安全。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雖然這樣能夠稀釋你的非系統風險,但對你的投資組合知道多少?你對於你所持有的股票真的了解嗎?或許投資指數型的基金對某些人來說會比較好一點(等下會再提到),但如果你是個人投資者卻持有40檔以上的股票,要了解每檔股票的來龍去脈是相當困難的。我們將此稱為實務風險(practical risk)。實務風險指的是你可能會在市場當中失去你的優勢,也就是獨特的洞察力。當你的投資組合過度分散,可能會因為你的注意力無法集中而錯失能夠投資在優秀標的的投資機會而悔恨不已。

迷思3─多元化能夠增加成功的機率

前面我已經解釋了兩個迷思的原因。你持有愈多股票,投資組合愈分散,你的績效就會愈趨於平均。這的確會降低成功的機會,除非你只想要得到平均的報酬。當你持有愈多檔股票,實務風險也會升高。過度的多元化使得投資有寬闊護城河的完美公司變成一件難事。因為能持有它們的好時機並非隨處可見的。也因此使得成功的機率下降了。而且也因為你開始投資於不同的股票,你的投資組合的週轉速度也提高了。這會使得手續費和佣金增加,成為成功之路上的絆腳石。

“我們相信優秀的投資紀錄大多來自於集中持股。原因是要找到一個不錯的投資機會不易,如果你想要有好的投資表現,你應該要找到那些少數你所了解的標的,並將持股集中於此,我認為這樣的策略相當不錯,也已經被證實確實有效。但投資界有98%的人卻不這麼作。這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查理・蒙格

投資個別股票的原因

我們已經知道你持有愈多的股票,就表示你愈不容易表現得比大盤差。但這也同時意味著你打敗大盤的機率也愈低。運用這樣的思維,我們可以知道要增加我們成功的機率應該要持有少檔的股票。而也因為如此,我們必須要承擔我們所持有股票的固有風險,因此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你要投資這檔股票?

“如果你想要有優於眾人的績效,你必須要作與眾不同的事“—約翰・坦伯頓

如果你想要你的報酬是有保障的,但你又不願意花時間來評估每一檔你所持有的股票,我會建議你投資指數型基金。讓我們面對現實,我們不是巴菲特也不是彼得林區,而我們也很難達到他們那樣的境界。儘管如此我仍不會建議你買進50檔股票只為了達到完全地多元化。

就如果我們之前說的一樣,這樣的作法只會增加投資的風險和降低成功的機率。指數型基金,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它能夠讓你在長期打敗眾多的基金經理人。

如果你經過了思考之後,認為你能夠打敗大盤,那麼我建議你投資標的的數量應該要控制在8至12檔。為什麼是8至12?第一,因為基於上述所說的理由,你不應該過度多元化。第二,多元化會使得績效大幅降低。最後,如果你想要實踐真正的價值投資策略,你是很難發現一籮筐的機會的。要降低風險,應該要找尋有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並在公司的市價遠低於內在價值時買進。將你的投資組合集中,你才能夠了解你所持有的每間公司,並遵從價值投資策略,減少相關的風險。

結論

  • 嚴格控管持有標的的數量,避免使投資組合過度多元化。
  • 過度多元化無法消除所有的風險也無法使成功的機率增加。
  • 如果你想實行價值投資策略並對你的所有投資標的有徹底的了解,就將你的投資標的控制在8至12檔股票。
  • 如果上述無法作到的話,就投資指數型基金。

GuruFocus》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