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貨

基金實務

投資策略

理財規劃

商業策略

宏觀經濟

驚世語錄

另類投資
超級思維:高效解決問題的 20 個思維模型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超級思維:高效解決問題的 20 個思維模型

最近更新時間: 18 February, 2021

 
展開

用思維模型展開思考,你將終身受益。

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因為思維不清,邏輯混亂所致的編者按:很多時候,你可能會因為思緒混亂而無從說起,或者因為事情繁多而無比擔憂。 。這篇文章,原標題是“超級思考:將 20 個想法添加到思考工具箱中”,作者托馬斯·奧本(Thomas Oppong)在文中跟大家介紹了 20 個高效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型,希望能幫助您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 圖片來源:Devika Arora

在應對複雜問題,困難決策以及影響人生的障礙時,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問題解決者以及決策者都會通過一系列原則,捷徑,框架以及聰明的思考工具。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慣用的思考原則。我主要用於這些思考原則,來改善並提高自身的理性思維。

這 20 個思維模型,有助於你更好地思考。我希望它們能激發你的思維好奇心。每一個思維模型都能為你提供一個不同的思考框架,讓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和和思考生活。

1. 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在生活和事業方面的成功機率,那你就需要界定自身的知識界限。

要始終堅持在能力圈內行事,並學會抵擋為了追逐更多利益而要跨出能力圈的誘惑。一定要清楚地認識自己,自己知道的是什麼,不知道的又是什麼。

在確定的能力圈界限後,當我們在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分析,理念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時,我們的能力圈自然就會擴大。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千萬不要自欺欺人,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

▲ 圖片來源:hackernoon

2. 純粹接觸效應(Mere-exposure effect)

我們對某個方面的偏好,估計由於熟悉它而形成的一種潛在的。

就某個事物而言,你看到或聽到的越多,那你就會越喜歡它,這也被稱為熟悉定律(familiarity Principle)。總之,你應該多關注自己的關注,了解一些方面消耗了你的注意力。

3. 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

一切都是實踐性的知識都轉化思想。它們是我們在大腦中有意識的,結構性的,客觀的邏輯推理,從而來檢驗我們的想法和概念,替代我們的思考內容。

思想實驗的好處在於,它可以使您在腦海裡創造一個合適的空間,通過邏輯和想像力展開探索研究。

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其中,起因是鼓勵假設,過程是利用邏輯思維擴展思考,結果能改變思維範式。每個都是對自身思維而展開的刻意練習。

4.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奧卡姆剃刀定律又加入“簡約法則”,即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幾乎總是最好的。其核心在於,“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您有兩個都能解決問題的方案,那就選最簡單的。

5. 鴕鳥效應(The ostrich effect)

鴕鳥效應一般指的是鴕鳥心態,即不敢面對甚至是逃避對立資訊的一種心理。

當一隻鴕鳥碰到敵人時,就會本能地逃跑。當它被追了一陣之後,就會將頭埋進沙子裡,最後這只鴕鳥的命運可想而知。遇到危險時,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安全了,結果卻失去了生存的機會。

當人們在逼得得走投無路時,或者在極度壓力或擔憂的影響下,總是會被“鴕鳥心態”,採取迴避或違反重要資訊的做法,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把責任歸咎於於其他因素。

6. 二階思維(Second-order thinking)

所謂二階思維,即在針對任何決策時,除了要考慮決策帶來的直接後果,還要考慮結果背後的結果。換言之,二階思維突出的是透過問題表面,從第二階,第三階,甚至第N階來思考問題的能力。

大多數人平時都是以一階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這種思維方式只能看到表面的問題。參照於一階思維,二階思維表現的是深刻思考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問題表面。這種思維方式可以使你有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讓你形成獨特的優勢。

7. 複利效應(Compounding)

定期支出少量的金錢,時間和收益,從長遠來看,你會獲得巨大的回報。

它同樣適用於習慣養成,人際關係,想法和專業知識等方面。總之,不要忽視在時間和金錢方面的小花費。

8. 艾森豪威爾決策矩陣(Eisenhower decision matrix)

艾森豪威爾決策矩陣,即將自己的任務劃分重要事項和緊急事項的“ 2×2 ”矩陣。

這個矩陣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事項:

重要且緊急事項,種類事項應該要優先處理

重要非緊急事項,種類事項最好做到未雨綢繆繆

緊急非重要事項,種類事項應盡量授權給他人

非重要非緊急事項,種類事項應該直接避免發生

如果你通過這個矩陣分類整理你的任務,你可能會發現,其中只有少數任務才是真正重要和緊急的。

學會區分不同事項之間的區別,有助於你在正確的時間完成最正確的事情。

▲ 圖片來源:jamesclear

9. 帕累托效應(Pareto effect)

帕累托效應又稱“二八定律”,即你所開展的這項活動中, 20 %的活動能決定 80 %的結果。 80 %的通常都是因為其中 20 %的投入而導致的。

根據帕累托效應,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納入,以及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

因此,你應該明智地利用自己的時間。你應該尋求捷徑,而不是全程參與;你應該在某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而不是事事爭第一。

10. 遺憾最小化框架(Regret minimisation framework)

回首過去,我們總是希望盡量減少自己的遺憾數量。因此,你應該從未來的自身角度出發,回首當下,觀察自己現在的各種行為,從而讓你做出更好的替代選擇,讓你在將來能夠獲得更高的道德。

11. 逆向思維(Inversion)

除了正向思維之外,我們也應該學會逆向思維。

所謂逆向思維,即定期開動自己的大腦,通過從結果反向倒推的方法,來思考事情的反面。

例如,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你可以嘗試通過逆向思維來思考,怎樣可能會使自己變得愚蠢?

您可以通過逆向思維來思考個人健康,效率,人際關係和財務狀況等各種問題。它有助於讓您跳出慣用的思維模式和框架,幫助您避免犯錯,或者造成錯誤的後果。

12. 霍克原則(Hock principle)

簡單,明確的目的和原則能帶來複雜而聰明的行為。複雜的規則和規範可以導致簡單而愚蠢的行為。

13. 情緒傳染理論(Emotional contagion)

情緒傳染是一個個體或群體通過情緒狀態和行為態度的誘導對另一個個體或群體產生影響的過程。它是人際間情緒體驗無意識的傳遞過程。

總之,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它們都喜歡“結伴而行”。

14. 灰色思維(Thinking grey)

不要用黑白兩色來看世界,要看到中間的灰色部分。在面臨改變人生的矛盾擇時,一定要謹慎。

因此,我們應該接受的是,自己應該承擔一定的時間,圍繞各種好的或不好的,真的或假的,以及客觀或直覺的選擇,收集資訊,展開思考,最好還能跳出當下思考框架的限制,從橫向和初步擴展更深入的思考。

15. 自我約束(Self-handicapping)

自我干預,又降低了“自我設限”,是我們為了害怕失敗而更多挫傷自尊,而不敢甚至抵抗觸於在某方面努力的一種表現。

主動放棄努力,甚至故意為可能的成功設置障礙,然後失敗的時候就有藉口,稱自己並不是因為能力差才失敗的。這就是典型的自我妨礙。

是缺乏長期的基礎鞏固,還是趕鴨子上架,他們都已經預見到了未來的失敗。而當失敗發生地出現時,他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歸因於外部因素。

16. 第一性原理(First-principles thinking)

所謂第一性原理,即針對您認為您“知道”或“了解”的事情,主動質疑每個一個相關的假設,然後從頭開始尋找或創造新的知識和解決方案。

運用第一性原理過程中,應避免用比較思維來思考問題。比較思維只能產生細微的迭代發展。而第一性原理,實際上是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世界,即一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17. 計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完成任務的時間,總是會比計劃或預期的要長。計劃謬誤的產生,主要是受樂觀主義偏差的影響。它不僅僅​​涉及到對時間的低估,而且還包括對成本和風險的低估。

18. 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

已經沉陷的資源,包括時間,金錢和收益等等,都是無法糾正的。封閉沉沒成本謬誤的人,忽略了現在的選擇並不能改變過去這一事實。他們過度把注意力集中在過去消耗的時間,金錢和力量上,而不關心未來的結果。

其中,“協和”指的是由法國宇航和英國飛機公司聯合開發的中程超音速客機“協和式飛機”。

這個項目從最開始就是失敗的,但所有項目方仍然堅持為項目注入資金,最後給自己戴上了沉重的枷鎖,無法跳出來去投資更好的項目。在損失大量時間,金錢以及收益之後,投資者們就不想這麼輕易放棄。

19. 三角論證(Triangulation)

在最終決策之前,從多個來源收集和驗證資訊。這種思維方法,可以讓您獲得更好的問題視角。由於相互依賴於單一的資訊來源,這也可以你消除偏見。

20. 機率思維(Probabilistic thinking)

其本質是使用數學和邏輯來估計任何特定結果的機率,是提高決策成功率的最佳思維工具之一。

通過學習了解“可能”與“機率”的區別,你可以從數學角度,用機率來權衡每個選擇的利害關係,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寫在最後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極具挑戰的世界,你應該並可以採用思維工具,幫助你快速高效地思考並做出更好的決策。

如果您能夠不斷地開發並擴展自己的思維工具包,那麼就有可能通過更多的選擇來找到最佳答案,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做出更明智,更佳的決策。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