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富貴險中求」這句話,蘊含著哪些經濟學道理?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富貴險中求」這句話,蘊含著哪些經濟學道理?

2020 年 7 月 14 日

 
展開

讓我和大家分析幾個有趣的道理,並且用一個具體例子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這些經濟學道理。

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

任何事情你事後分析,總能找到頭頭是道的邏輯去解釋。但這是你產生的一種錯覺:在事情沒有發生前,是很難預測到它會這樣發展,產生如此結果的。

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比如你看到有些人承擔了風險,獲得了富貴,就得出冒風險,得出「富貴的因果結論」。但其實是你沒有看到那些冒風險,「身敗名裂/窮困潦倒的例子」,因此被那些倖存者蒙蔽了雙眼,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過度自信

出於生存繁衍和在競爭中勝出的本能,人類幾乎不得不養成「過度自信」的習慣,即極大的高估自己的能力,這樣好給自己和別人更多的信心,幫助自己獲得成功。

人類究竟是否理性

這一點稍顯複雜,反映了經典經濟學(理性人假設)、到行為經濟學(人非理性),以及進化經濟學(貌似非理性,實則理性)的演變進程,我會在下面詳述。

在美國最有名的大家族中,有一個世界聞名,那就是肯尼迪家族。肯尼迪家族的發跡,始於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父親,老肯尼迪。老肯尼迪工作努力,並且在正確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情。

在禁酒期間,他就進口了一批烈酒屯在倉庫裡。禁酒令解除後,老肯尼迪的烈酒存貨一下子成為暢銷商品,因此老肯尼迪從中狠狠賺了一筆。老肯尼迪自己在股市中曾經靠各種內線消息發過橫財。後來羅斯福贏得總統選舉後,指定老肯尼迪為美國證監會第一任主席(主要原因為老肯尼迪在羅斯福競選總統期間給與了大量的資金援助)。當別人質疑老肯尼迪自己以前炒股也不乾淨,怎麼還能當證監會主席時,羅斯福總統給出的理由是:「以毒攻毒」。

在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之前,老肯尼迪即時從股市抽身。在美國電影行業剛開始進入蓬勃期的時候,他搬去了加利福尼亞,在好萊塢幹出了一番事業,獲取了豐厚的回報。

當老肯尼迪在加利福尼亞的時候,他和一位叫做格洛里亞·斯旺森(Gloria Swanson)的著名女演員有過一段持續多年的婚外情。要知道,肯尼迪家族是一個來自愛爾蘭的天主教家庭。在該教的教義中,對妻子不忠是非常大的罪行,因此老肯尼迪當時的婚外情可謂「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當斯旺森的一部電影超支,需要更多的錢時,老肯尼迪果斷的和斯旺森分手,沒有給予她急需的資金支持。

所以說,老肯尼迪精於計算,而且非常大膽,敢於冒風險。從事後來看,老肯尼迪選擇冒這些險,是值得的。他早年的一些「違法擦邊球」的生意沒有被抓到,因此獲得了極大的商業成功,並且子孫滿堂(他有 9 個孩子)。在他資金實力雄厚以後,再洗白就相對比較容易了。

老肯尼迪的這種「冒險精神」,也通過基因遺傳給了他的下一代。為了實現肯尼迪家族的總統夢,老肯尼迪把他的三個兒子全都送去軍隊當兵。老大約瑟夫·肯尼迪不幸在二戰戰場上犧牲。但他的弟弟約翰·肯尼迪和羅伯特·肯尼迪都經歷了戰爭和軍隊的考驗。約翰·肯尼迪更是成為了一名二戰英雄,為他以後競選總統積累了政治資本。

小一輩的肯尼迪們,從父親那裡學到的不光有冒險精神,還有他的風流倜儻。約翰·肯尼迪和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的那段婚外情曾經被無數的八卦雜誌爭相報道,比他的老爸有過之而無不及。

簡而言之,老肯尼迪和那些小肯尼迪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他們都愛好冒風險。為了獲得成功,肯尼迪們願意去承擔別人不敢承擔的風險。

然而,這種冒險精神傳到第二和第三代肯尼迪時,變成了「肯尼迪魔咒」。

舉例來說:美國第 35 任總統約翰·肯尼迪(JFK),在 46 歲時被刺殺身亡。他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在 43 歲時被刺殺身亡。其哥哥約瑟夫·肯尼迪是一名美國空軍飛行員,在參加二戰時死於德國,年僅 29 歲。約翰·肯尼迪的姐姐凱瑟琳·卡文迪許在 28 歲時死於空難。約翰·肯尼迪的兒子,小約翰·肯尼迪在 39 歲時駕駛私人飛機時遇難身亡。羅伯特·肯尼迪的兩個兒子大衛和麥克分別死於過量吸毒和一場滑雪事故。

這也是「肯尼迪魔咒」這種說法的由來。好像姓「肯尼迪」的,幾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說,一個人冒的風險是否值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事後的結果。最後成功了,就變成「富貴險中求」。但是最後如果失敗了,就變成了「活該」。

舉例來說:當唐納德.川普(Donald John Trump)宣佈拒絕公佈自己的繳稅記錄時,他冒了個很大的風險。因為在近代,所有美國總統候選人都公佈了自己的繳稅記錄。但是事後川普贏得了總統大選。因此從結果來看的話,川普的這個險冒的值了。如果川普當初公佈了繳稅記錄,他反而可能無法贏得大選。

在肯尼迪家族這個例子中,老肯尼迪冒的這些險值了,你也可以說他運氣比較好。而他的幾個孩子在冒類似的險時,卻運氣不佳,甚至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從整個肯尼迪大家族的角度來講,有一些家族成員甘願冒險(約翰·肯尼迪和羅伯特·肯尼迪都死於被刺殺),去追求高回報(比如美國總統寶座),那麼他們對家族就是有貢獻的。

愛冒風險的肯尼迪們,同時體現出Alpha Male的通病:過度自信

很多研究顯示,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可能墮入「過度自信」的陷阱。比如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比別人的駕駛技術更棒。由於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我們會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為(比如過度交易),導致自己蒙受損失。但另外一方面,研究也顯示,有不少獲得成功的名人,比如史蒂芬.賈伯斯(Steven Jobs),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以及獲得美國總統選舉的唐納德·川普(Donald John Trump),都對自己有強烈的自信,甚至到達了自戀的程度。

美國的心理學家 Dan McAdams 說過:在商業、政治、體育和其他領域,只要你不斷的證明自己,那麼人們就會容忍你的自戀。在自戀這件事上,史蒂芬.賈伯斯和唐納德.川普幾乎沒有任何兩樣。

其實大家想一想,在媒體上被大量報導的成功人士,比如馬雲、王健林、劉強東、鋼鐵俠馬斯克、理查·布蘭森等等,是不是都有一些自戀情結?這是因為,在很多時候,只有你首先對自己有信心,才可能說服別人對你有信心,把他們手裡的真金白銀投給你,讓你去征服市場贏得競爭。如果你過度謙虛,反而可能讓別人覺得你心虛,因此很難對你產生信心。

研究顯示,當人的情緒比較樂觀向上時,他們身上的正能量多一些,給人的感覺更加陽光,能夠帶來更多向上的鬥志,其自身努力的積極性也更高。這些因素,都能增加一個人成功的概率。因此有那麼一點受控制的自戀自大是好事。這幾乎是成功人士的通病。

最後來講講人究竟是否理性這個話題,對於人類是否理性這個問題的探討,我們至少可以追溯到 1700 年代。當時的經典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指出,殺豬的給我們提供豬肉,釀酒的給我們提供美酒,麵包師給我們提供麵包,並非出於他們的仁慈,而是出於他們自身的利益。

從此以後,「理性人」成了經典經濟學中一個最重要的假設。在經典經濟學中,每一個「經濟人」都精於算計,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始終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最符合邏輯性的決策。

在過去 30 年,理性人假設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質疑。這些質疑主要來自「行為經濟」學派。在一個行為經濟學家的眼裡,我們人類充滿了不理性和各種偏見。比如過度自信,後視鏡效應,近因效應,損失規避效應等,這樣的行為學偏見多達成百上千。在這些偏見的影響下,人類不斷的犯各種錯誤,做出的決策非常缺乏一致性,有時候甚至自相矛盾。

最近幾年,又有學者提出「進化經濟學」理論。比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 Kenrick 教授指出,很多貌似不理性的行為,其實背後有深刻的生物進化原因,因此其實有其「理性」的一面。人類這個物種,在經過了數千年的進化後,形成了一系列天生的生存行為習慣。比如我們對陌生人感到排斥,在求偶時更傾向於做出勇敢和冒險的行為,和朋友相處時不計較誰佔便宜誰吃虧,這些行為背後都有生物進化的痕跡。

從生物進化論的角度來說,一個物種、家族的延續和興旺,需要這些愛好冒險的「瘋子」去做一些常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任何一個物種,都不可能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變得壯大,因此你需要選擇承擔合理的風險,以增加本族群興旺的機會。事實上,任何一個大家族的興旺,都需要這些冒險家做出「自我犧牲」,這樣該家族才可能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比如上面提到的肯尼迪家族冒風險的例子,貌似非理性,但又有強烈的「進化理性」。因為如果沒有這些看似瘋狂的冒險行為,那肯尼迪家族也不太可能冒出來成為顯赫一時的超級大家族。「進化經濟學」對於我們更深刻的理解人性和社會,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