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中美兩大世界強權,戰略石油儲備夠用嗎?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中美兩大世界強權,戰略石油儲備夠用嗎?

2020 年 8 月 11 日

 
展開
2019年十一月,俄媒稱,IHS馬基特公司的分析師指出,全球傳統油田的新探明儲量創70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19年上半年,美國頁岩油產量的增長速度降至象徵性的1%,是2018年的1/7。英國石油公司在2019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指出,截至2019年初,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為1.7萬億桶。委內瑞拉石油儲量最大,為3030億桶;其次是沙特的2970億桶;隨後是加拿大(1670億桶)、伊朗(1550億桶)、伊拉克(1470億桶)和俄羅斯(1060億桶);美國的儲量則少得多,為610億桶。以這些指標來計算,石油還夠人類使用50年。

“戰略石油儲備”一時間成為網絡熱詞。所謂戰略石油儲備,是指政府控制的、用來應對石油危機或嚴重石油供應中斷的儲備。

目前,美國與伊朗之間、沙特與胡塞之間的對抗仍在繼續,石油市場不排除再次出現重大供應中斷的可能。如果禍事再起,全球原油市場又究竟有多少的石油儲備能夠應付?戰略石油儲備規模是如何制定的?儲備量是越多越好嗎?

儘管此前沙特油氣設施遭到襲擊未對全球原油供應造成致命影響,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就沒有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但這恰恰從一個側面表明了戰略石油儲備在應對國際原油供應突發情況時的重要性。正所謂“家裡有糧,心裡不慌”,美、日等發達國家有很強的戰略石油儲備,才沒有對當時沙特油氣設施遭襲導致的全球油價短期上漲感到擔憂。這也提醒其他依賴海外原油但沒有戰略石油儲備或者戰略石油儲備不強的國家,必須建立合理足夠的戰略石油儲備,才能有效應對國際原油市場的風吹草動。

1. 被逼出來的戰略石油儲備

在1973年之前,是沒有戰略石油儲備這個概念的。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埃及、敘利亞為主的阿拉伯軍隊對以色列的先勝後敗,令全體阿拉伯國家感到異常悲憤。由於在戰場上難以取勝,於是阿拉伯主要產油國就把石油作為武器,對支持以色列的美國進行石油禁運,最終對整個西方實行石油禁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宣布收回原油標價權,並將它的基準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提高到每桶10.6美元以上,油價飆漲兩倍多,最高時更是達到了13美元。

原油價格的暴漲給西方國家造成了沉重打擊。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了4.7%,歐洲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面對石油危機引發的嚴重經濟衰退,美國政府深深領教了阿拉伯國家石油武器的威力。痛定思痛,美國政府開始下決心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以便在今後石油市場發生劇烈動盪時保護國內市場

1975年,時任美國總統福特簽署了《能源政策和節約法案》(EPCT)。根據此法案,戰略石油儲備正式建立。該法案指出,美國要建立起10億桶的石油儲備,並明確規定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動用權在總統,能源部及所屬辦事機構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基地建設、石油採購和投放的管理工作。緊隨美國之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也紛紛立法建立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例如,日本製定了《石油儲備法》,德國製定了《石油及石油製品儲備法》,法國則制定了《關於工業石油儲備庫存結構的第581106號法》。

除了各自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之外,西方國家還決定抱團應對石油危機。1974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決定成立國際能源機構(IEA),1976年1月IEA正式成立。“成員國製定和執行應付石油供應重大應急計劃,以便在緊急時期分享可能得到的石油”是該組織的四大宗旨之一。據此,國際能源機構要求成員國建立相當於90天淨進口量的戰略石油儲備。繼西方國家之後,巴西、南非、印度等主要發展中國家也根據本國石油消費情況,建立了各自的戰略石油儲備。

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也就明白了,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主要是針對石油進口國而言,石油出口國就沒有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必要。

例如,中國在1993年之前石油一直能夠自給,不存在戰略石油儲備問題。但在1993年之後,中國開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並且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石油進口量大幅攀升,已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此情況下,中國意識到了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要性,逐漸將其列入國家議程。

2009年,中國公佈了建立相當於100天原油淨進口量的石油儲備庫存計劃。2017年4月2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商務部等同步發布消息稱,中國國家石油儲備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至2016年年中,中國建成舟山、舟山擴建、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及黃島國家石油儲備洞庫共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利用上述儲備庫及部分社會企業庫容,儲備原油3325萬噸(按照1噸原油7.4桶計算,相當於2.46億桶),約占中國2015年石油淨進口量的1/10。

2. 儲備多少合適?沒有一種標準

戰略石油儲備雖然很重要,但卻不是越多越好。迄今為止,戰略石油儲備全球第一的日本也才達到158天的儲備量,大約5.7億桶。全球國家和地區眾多,經濟發展情況不同,石油供應能力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種標準去生搬硬套。國際能源機構提出的戰略石油儲備90天的安全標準,是40年前的事了,而且是針對當時西方國家的情況提出的,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

仍以日本為例,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時,儘管有90天的戰略石油儲備,仍然平抑不了國內油價。因為日本自己不產油,完全依賴進口,其當時已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石油需求量十分旺盛,90天的戰略石油儲備根本無法適應日本的實際情況,所以日本在這之後將戰略石油儲備一路調高,到2008年11月達到了155天的水平。在這之後的11年裡,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基本穩定在這個水平,主要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日本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二是日本在節能技術上持續進步。受此影響,日本對石油的需求量不增反降,戰略石油儲備也就處於基本穩定狀態。

美國是西方國家領頭羊,也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是日本的4倍,按理說對石油的需求量要比日本大得多,但實際上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只比日本多了不到1億桶。在當時沙特油氣設施遭襲之後,美國能源部部長里克•佩里為安撫人心,公開稱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是6.45億桶。按照美國的能源消耗,大致滿足60天的需求,距離國際能源機構40年前提出的90天安全量還有三分之一的差距,而且這個戰略石油儲備量還比2009年頂峰時期的7.266億桶下降了8160萬桶。然而,美國根本不在乎其儲備多少,最大原因在於美國不像其他西方國家那樣是貧油國,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

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美國捂著自己的石油不開採,只從海外進口,甚至為了石油不惜發動戰爭。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美國從未捂著自己的石油,一直都在開採,而且產量一直不低。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統計數據,美國1953年的原油產量就有3.3億多噸,此後15年呈一路增長之勢,到1968年達到了4.5億噸,這個產量一直維持到1973年。直到1973之後,美國的原油產量才走上了持續35年的下滑之路,到2008年降到了谷底,只有2.5億噸。也正是在此期間,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從無到有,並且一度達到頂峰。

美國在這​​段時期的原油產量大幅下降,主要是因為美國的原油開採在成本上明顯要比阿拉伯產油國高,特別是在阿拉伯產油國擴大產量之後,這個成本差距就更加明顯。眼見進口比自產還便宜,美國自然就大量從海外進口,同時建立起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不過,按照《能源政策和節約法案》,美國應該建立10億桶的戰略石油儲備,但實際上美國從未達到這個數字,最多時也只是接近7億桶。從2009年的頂峰到現在的10年間,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處於緩慢下降狀態。

隨著美國攻克頁岩油開採技術,再加上近海石油開採開禁,美國的原油產量在2008年之後開始急劇增加,到2013年原油產量就恢復到了1968-1973年的高峰水平,即4.5億噸。到2018年,美國原油平均日產量高達1090萬桶,超過沙特970萬桶的平均日產量。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稱,美國原油產量在2018年超過了俄羅斯,成為世界頭號產油國。根據俄羅斯能源部給出的數據,俄羅斯2018年的原油平均日產量達到1116萬桶,全年原油總產量高達5.56億噸。由此推算,美國2018年的原油產量在5億噸左右,還沒有超過俄羅斯,但差距在不斷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原油生產增速極快。2017年11月,日產量剛剛突破1000萬桶,2018年11月就達到了1190.5萬桶。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表明,美國2018年的原油日產量增幅在160萬桶,今年2月更是增加到了1200萬桶。按照美國能源信息署的估計,2019年美國原油日產量平均增幅大概在128萬桶。

美國原油產量的飆升,使美國對海外原油的依存度不斷下降。2018年,美國原油需求量約為2047.9萬桶/日。按照美國的原油產量,其對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已下降到50%以下。實際上,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公開的數據,美國在2018年12月自石油輸出國組織進口的石油降至218.3萬桶/日,創下1987年以來新低。由於對海外石油依存度降低,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自然隨之不斷下降。根據2015年以來美國國會通過的有關法案,到2028年初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將下降到4.1億桶,比2009年底減少43.57%,這個幅度非常大。美國原油產量的快速增長,再加上俄羅斯原油產量同樣在快速增長,使得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影響力日益下降。因此,美國對於石油斷供的擔心也在不斷降低,這也是美國持續​​減少戰略石油儲備規模的重要原因。

中國對戰略石油儲備日益重視,並且加快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制定較大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主要在於中國的原油產量增長較慢,而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這樣就出現了中國原油供應越來越無法滿足需求量的情況,對海外石油的依存度越來越大。

2019年初,中國海關發布的2018年原油進口量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62億噸,同比增長10.1%,相當於日進口量924萬桶。而在2018年11月,中國原油日進口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桶。與此同時,成品油的進口量也大漲13%,達到3350萬噸。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今年9月國新辦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週年能源發展成就發布會上介紹,2015年中國原油產量最高時達到了2.15億噸,2018年為1.9億噸,計劃到今年底實現1.91億噸,到2022年恢復到2億噸。

不難看出,中國原油年產量今後將長期在2億噸左右徘徊,但經濟繼續增長對石油的需求量則會水漲船高。依照2018年的原油進口量,中國原油海外依存度已經達到70.9%。如果今後自產原油沒有明顯增長,那麼原油的海外依存度必將進一步增加,因此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不僅必要,而且迫切,規模可能也會比原先預計的更大。

3 並非越多越好,也並非唯一應對方案

對石油進口國而言,戰略石油儲備是對付石油供應短缺而設置的頭道防線,其真正作用不在於彌補損失的進口量,而在於抑制國內油價的大幅上漲。也就是說,戰略石油儲備的主要經濟作用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油來減輕市場心理壓力,從而降低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可能,達到減輕石油供應對國家整體經濟衝擊的程度。這種調節作用與儲備糧、外匯儲備相似,都是應急,而不是靠它們過日子。

如果把戰略石油儲備比喻為水庫,那麼就是在枯水期調節下游水量,豐水期蓄水。但如果上游不來水,水庫再大也會用乾。所以,沒有哪個國家把能源安全寄託在戰略石油儲備上。

一般來說,制定戰略石油儲備規模時,主要考慮進口絕對量、經濟對石油價格的敏感性和儲備成本等因素。前面講的日、美、中三國的例子,可以看出進口絕對量對戰略石油儲備規模的重大影響,已經說明各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是動態的,因時因勢而變。如果一個國家經濟對石油價格的敏感性不高,那麼其戰略石油儲備規模就不需要很大。

儲備成本對於戰略石油儲備規模的製約也很大,因為建設戰略石油儲備需要佔用很多土地,修建大量儲油設施,然後購買大量原油儲備起來,再加上必須的檢查、維修、倒庫等等,這些都是要花巨額資金的,而且這些都屬於“沉澱”資金,無法用於經濟運行。其占用量越大,用於經濟運行的資金就越少,這樣反而不利於經濟發展。因此,不少專家建議,與其花費巨額資金建立大規模的戰略石油儲備,還不如將這些資金用於開發新能源。

此外,石油並非稀缺資源。儘管我們經常聽到“世界石油儲量只夠用XX年”的說法,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世界上可供開采的石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加。據英國石油公司(BP)在2014年發布的年度報告,從2003-2013年的10年時間裡,世界上探明的石油儲量增加了27%,即3500億桶。在石油儲量連年增長的事實下,石油枯竭論已經乏人問津。戰略石油儲備應對的不是石油儲量危機,而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危機,但這種人為製造的危機不可能持久。因為動用石油武器,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如果對方的經濟抗打擊能力很強,那麼就會出現打擊方因承受不了損失而首先倒下的情況。

人為製造的危機也不是只有戰略石油儲備才能應對,被要挾的國家可以通過拓寬供應渠道、尋找替代能源、建立世界秩序等方式來防範。例如,美國這些年的頁岩油革命,已經重創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定價權。而尋找替代能源,將會使危機製造者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世界上可替代能源太多了,煤炭、天然氣、可燃冰、風能、水能、核能以及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這些替代能源之所以沒有大力發展甚至還被限制(例如煤炭),是因為石油便宜、污染小,而非石油不可替代。如果油價翻上兩個跟頭,那麼替代能源的發展速度將會日新月異。

居安思危的意識沒有錯,但不能因此過分誇大危機,這就不是居安思危,而是自亂陣腳。對於石油進口國來說,戰略石油儲備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定,既要保障有備無患,又要做到適可而止。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