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24) 年 5 月 20 日,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演說:
各位國人同胞,當我們主張,中華民國臺灣的未來,由兩千三百萬人民共同決定。我們決定的未來,不只是我們國家的未來,也是全世界的未來!
報告總統,當您在 2028 年競選連任時,屆時的臺灣人民或將少於 2,300 萬人。
生不如死:越來越少的臺灣人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截至今(2025)年 5 月,中華民國人口為 2,335 萬 5,470 人,新北市逾 400 萬人,拔得頭籌,破 200 萬的都市依序是臺中、高雄、臺北及桃園。
我國總人口的確仍多於 2,300 萬,但是實際上,人口已呈現負成長。
前(2023) 年 5 月,我國總人口為 2,336 萬 1,084 人,意味著兩年光陰過去,中華民國國民越來越少,臺灣人越來越少,且按照當前趨勢,人口萎縮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2 月初,工商時報以「連 49 個月生不如死」的驚悚標題描述我國人口,並在內文引用內政部數據:
內政部指出,今年 1 月出生數 9,495 人,約每 4.7 分鐘出生一個嬰兒⋯⋯是歷年來單月出生人數次低的月份,相比去年大幅減少 13.86 %⋯⋯
四個月後,更活潑的標題出現,「新生兒續寫單月最低!」:
內政部發布最新人口統計,5 月出生僅 8,433 人、為歷年單月最低的出生人數,繼上月新生兒創單月新低後,又續探底⋯⋯全國已連續 53 個月「生不如死」⋯⋯且各縣市無不一例外⋯⋯今年 5 月出生數 8,433 人,約每 5.3 分鐘出生一個嬰兒⋯⋯相比去年同期出生人數大幅減少 24.49%⋯⋯
花更多時間才生出一位臺灣寶寶、出生人口創下歷年單月最低、相比去年同期出生人口呈現雙位數下降,意味著中華民國人口已呈現萎縮狀態,且萎縮程度會越來越快。
資料來源:全國人口資料庫統計地圖 |
|
近 10 年全國人口事態 | |
2015 年 1 月 | 2,344 萬 0,278 |
2016 年 1 月 | 2,349 萬 6,068 |
2017 年 1 月 | 2,354 萬 3,346 |
2018 年 1 月 | 2,357 萬 2,049 |
2019 年 1 月 | 2,359 萬 0,744 |
2020 年 1 月 | 2,360 萬 4,265 |
2021 年 1 月 | 2,354 萬 8,633 |
2022 年 1 月 | 2,334 萬 9,666 |
2023 年 1 月 | 2,330 萬 1,968 |
2024 年 1 月 | 2,341 萬 9,833 |
2025 年 1 月 | 2,339 萬 6,049 |
資料來源:全國人口資料庫統計地圖 |
|
今(2025)年 5 月全國人口事態 | |
區域範圍 | 人口數 |
全國 | 23,355,470 |
新北市 | 4,049,413 |
臺中市 | 2,867,525 |
高雄市 | 2,727,289 |
臺北市 | 2,456,404 |
桃園市 | 2,348,859 |
臺南市 | 1,857,639 |
彰化縣 | 1,217,394 |
屏東縣 | 786,248 |
雲林縣 | 655,054 |
新竹縣 | 596,776 |
苗栗縣 | 532,732 |
嘉義縣 | 476,470 |
南投縣 | 470,369 |
新竹市 | 455,905 |
宜蘭縣 | 450,666 |
基隆市 | 361,351 |
花蓮縣 | 314,201 |
嘉義市 | 261,268 |
臺東縣 | 209,439 |
金門縣 | 140,146 |
澎湖縣 | 106,701 |
連江縣 | 13,621 |
衍生問題一,人口老齡化:安樂死合法化
一國出生人口越來越少,勢必得面臨人口老齡化的議題。按照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當前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逾總人口之 20%,意味著中華民國已進入「超高齡社會」;按下圖所示,人口老齡化趨勢不變,且將在 2070 年與屬青壯年人口之 15 歲至 64 歲群體並駕齊驅。
近月在 Netflix 上爆紅的臺劇「忘了我記得」深刻反映人口老齡化之問題。秦漢所飾的失智父親程光齊因為衰老,出現尿褲子、記憶混亂、遺留鑰匙在門口,甚至誤以為過世好友仍在人世的症狀,這些都已是臺灣社會寫實的一面,政府必須面對;前(5)月在新北市三峽區與臺北市衡陽路出現的致命「老駕」亦是近月臺灣社會須關注之老齡化議題,倘不慎處理或甚至不處理,此類悲劇將會再度上演。
當前的臺灣勢必要舉行一場大辯論:安樂死合法化議題。究竟老了的人,是否有「意願」繼續活在世上,以及是否有「能力」活在世上,盼總統府、行政院相關部會及立法諸公花費心思於此。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衍生問題二,納保數下降:變更退休制度
其次,鑑於新生人口減少、老年人口增多,我國勞動人口勢必愈來愈少,受到直接衝擊的是勞工保險、公務人員保險及全民健康保險的財源。誠如我在前年的「築高水壩」一文中提到:
一旦總人口持續下降,將會導致進入勞動市場的人口越來越少、離開勞動市場的人口越來越多⋯⋯而中華民國政府可能以下述方式來因應新的挑戰:
- 延長法定退休年齡
- 提升雇主的勞工保險負擔總額
- 設置月請領勞工保險金的上限
- 下調給付標準的係數
簡而言之,透過變更退休制度,盡量使臺灣人留在勞動市場,或著讓雇主多分攤保險費用、讓退休人員少領或者緩領退休金,以達到中央政府節省(該選舉任期的)支出
重中之重:誰來保衛中華民國?
其實,仍有諸多攸關人口之難題正待讀者深思,例如房價、移民政策即等等。
但是近幾年,縈繞我心的卻是國家。在國際局勢風雲變策之際,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應當在外交方面量力而為,轉個念頭,盡心盡力於打造堅韌的中華民國,例如統籌各單位(包括內政部、勞動部及衛福部)共商人口政策,並與國會商議相關法案,方能減緩我國人口萎縮帶來之衍生問題。
賴清德總統近日在「團結十講」第一講「國家」所言,「沒有國哪有家」。
這是實在話。但是,報告總統,倘若臺灣人越來越少,哪裡有臺灣國?
【參考資料】
- 「全國人口資料庫統計地圖」,內政部戶政司。
- 「人口推估查詢系統」,國家發展委員會。
- 「勞保老年年金現況:越築越高的水壩,未來會發生什麼事?」,2023 年 12 月 21 日,StockFeel 股感。
- 「就職演說:第十六任總統暨副總統就職專輯」,2024 年 5 月 20 日,中華民國總統府。
- 「全國總人口,連 49 個月生不如死」,2025 年 2 月 11 日,工商時報。
- 「總統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一講,強調臺灣主體性,盼團結 2,300 萬人民共同守護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2025 年 6 月 22 日,中華民國總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