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國際 石油 公司( IOC )轉型分歧:歐洲向左走,美國向右走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國際 石油 公司( IOC )轉型分歧:歐洲向左走,美國向右走

2020 年 10 月 8 日

 
展開

區域裡詞擁有 100 多年曆史的國際石油公司( IOC )群體,開始分道揚鑣。在新冠疫情和油價暴跌的雙重夾擊下,歐洲 石油 公司的轉型進一步加快,紛紛發布激進轉型戰略,宣布將由 IOC 轉變為 IEC ,即國際綜合能源公司。美國 石油 公司雖然也在油氣領域局部收縮,但仍堅持將油氣作為唯一核心業務。

“美國石油公司可能還在等待更加成熟的轉型時機。”諮詢公司埃信華邁(IHS Markit)亞太區上游研究副總監朱坤鋒對《財經》記者說,歐洲石油公司迫於投資人的強大壓力,不得不自我革命。

世界五大 IOC ,埃克森美孚、雪佛龍、殼牌、 BP 、道達爾均成立了新能源部門。但前兩家美國公司的轉型力度遠小於後三家歐洲公司,歐洲和美國的石油公司漸行漸遠。

中國的“三桶油”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不屬於 IOC 的範疇,是另一種發展範式的 NOC (國家石油公司)。與其他產油國的 NOC 不同,“三桶油”在過去二十年里以 IOC 為模板,在國際油氣市場積極擴張。面對國際油氣市場陷入長期低谷的狀況,“三桶油”如今也必須做出新的選擇。

目前,“三桶油”未制定整體轉型戰略,並且仍然在增加油氣產量。業內人士認為,“三桶油”肩負保障國家油氣供應的社會責任,不能不實施“增儲上產”。但是從公司發展的角度看,“三桶油”亟需找到新的發力點,才能具有持續的市場競爭力。

一、歐洲 石油 公司設定零碳時間表,2050年達成零排放

身處能源轉型最積極地區的歐洲三大石油公司 BP 、殼牌和道達爾,均已發布了淨零排放的發展戰略。

轉型意志最決絕的是 BP 公司。該公司於今年2月宣布,將在 2050 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今年8月,BP 發布升級版的轉型戰略,明確提出要從國際石油公司轉型為綜合能源公司,並公佈了詳細的投資計劃: 10 年內每年在低碳領域投資約 50 億美元,這一數字是目前年度投資數額的 10 倍。到 2030 年, BP 的目標是開發約 50 吉瓦的可 再生能源 發電裝機容量,比 2019 年增加 20 倍;同時,至少減少 100 萬桶油當量/天的油氣產量,相當於在其 2019 年的水平上減少 40% 。

為了實施轉型戰略, BP 引入了新的財務框架,嚴格約束資本支出、去槓桿,將淨債務減少到 350 億美元。 BP 還計劃在 2020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期間剝離 250 億美元資產,主要是油氣資產。

比 BP 更早向低碳轉型的是殼牌。 2017 年,殼牌宣布將降低能源產品的全生命週期碳排放量,計劃到 2050 年使其能源產品的淨碳足跡減少一半左右。隨後的三年裡,殼牌的碳排放目標逐漸提高。到今年 4 月,殼牌宣布新的淨零排放願景:最遲到 2050 年,其所有產品的所有排放量都要達到零。

一直持有太陽能業務的道達爾於今年 5 月宣布:設立氣候保護新目標,到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道達爾計劃成為集油氣、低碳電力和碳中和解決方案業務於一體的綜合 能源 公司。

對於積極轉型的原因,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Spencer Dale)  9 月 17 日在對包括《財經》記者在內的中國媒體表示,在未來 10~15 年裡,石油和天然氣仍然在能源體系當中發揮重要作用,但需求很快就將出現下降。能源產業的最高盈利領域將從上游生產轉移到提供解決方案的下游市場。因此我們公司需要作出調整和轉型,即從 IOC 轉型為 IEC 。 IEC 的含義是,公司會提供不同的能源產品,同時提供能源解決方案。

歐洲石油公司積極轉型的原因,並不僅是看好可 再生能源 的前景,還因為投資人的強大壓力。殼牌和道達爾在宣布淨零排放戰略時,都強調了這是對股東的承諾。道達爾的淨零排放聲明稱,這是和參與全球投資者倡議“氣候行動 100+ ” 的機構投資者的聯合聲明。參與“氣候行動 100+ ”的投資者估計持有道達爾 25% 以上的股份。

殼牌發布的淨零排放聲明引用了英國養老金委員會成員、氣候變化問題機構投資者小組董事會成員亞當·馬修斯的評論。馬修斯說:“這表明殼牌不僅有信心把握眼前的形勢,而且正確地將重點放在關鍵行業的零排放通道上。”馬修斯也是參與“氣候行動 100+ ”的投資人。

“氣候行動 100+ ”的倡議已得到全球超過 420 家投資機構的參與,參與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總共超過 38 萬億美元。除了公開參與的投資機構,一些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也是該倡議的非公開支持方。

在投資人的強大壓力下,性格溫和的 BP 前首席執行官鮑勃·達德利(Bob Dudley)曾於 2018 年 10 月強烈抨擊呼籲投資者拋售油氣公司的人:“撤資活動人士可能出於善意,但他們提出的建議可能導致糟糕的結果。在 2040 年之前,油氣資源仍需滿足三分之二的能源需求,油氣領域還需要數万億美元的投資。”鮑勃·達德利於今年 2 月退休,結束了在 BP 長達 40 年的職業生涯。

殼牌在今年 4 月宣布淨零排放目標之前,也曾堅稱油氣仍然是核心業務。殼牌天然氣一體化和新能源業務執行董事魏思樂去年 10 月在北京對《財經》記者表示,現在開始退出石油業務還為時過早,石油消費要到本世紀 30 年代才會達到峰值。不過,殼牌會更加註重投資短週期的油氣項目,比如投資回收期十年到十五年的項目,而不是長達四十年乃至更長期限的油氣項目。

魏思樂當時也表示,殼牌在電力領域會有更多佈局,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世界規模的電力企業。電力業務的收入目前在整個殼牌佔比不到 1% ,但是已占到殼牌投資總額的 5% 到 10% 。

新冠疫情的暴發讓歐洲三大石油公司加快了轉型的步伐,而歐洲為數不多的 NOC 比 IOC 轉型的速度更快。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於 2018 年將公司名稱更改為 “Equinor” 。新名稱由“平等、公正與平衡”等 3 個詞的詞根,與代表挪威的 nor 合併而成,石油徹底從其名稱和 LOGO 中刪掉。改名後的 Equinor 公司逐漸退出油氣業務,正在成為海上風電巨頭。

二、美國 石油 公司:堅定看好油氣產業

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康菲等美國 IOC 巨頭,至今未發布低碳轉型計劃,也未承諾任何減排目標。“美國石油巨頭不僅拒絕減排,還曾宣稱氣候變化是一個騙局。”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財經》記者說,美國本土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也有較高的需求,這是美歐石油公司走分道揚鑣的根源。

即便油價暴跌使美國石油公司陷入巨虧,他們仍然堅定地看好油氣產業前景,將其視為唯一核心業務。埃克森今年一季度虧損 6.1 億美元,為 30 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雪佛龍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巨虧,該季度虧損 66 億美元。但雪佛龍卻逆勢擴張。今年 7 月,雪佛龍宣布以 5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油氣生產商諾貝爾能源公司(Noble Energy),包括債務在內,交易總額 130 億美元。

美國石油公司為何堅持不發展低碳業務?美國某 IOC 資深員工對《財經》記者表示,美國人一直認為,油氣資源仍將長期滿足人類能源需求。埃克森美孚 2019 年 10 月發布的能源展望報告稱,到 2040 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 25% 左右;石油需求增長 30% ,繼續保持第一大能源地位,佔一次能源需求總量的 31 % ;天然氣需求增長 40% ,增速最快,超過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佔一次能源需求總量的 26% 。

從歷史上看,歐洲石油公司曾多次對 再生能源 投資抱有熱忱,而美國石油公司從未動搖過對油氣產業的信心。在 2015-2016 年油價暴跌後,石油巨頭們紛紛節支,只有埃克森美孚繼續增加資本支出以提高產量。 2019 年,埃克森美孚仍大舉投資油氣產業。 2019 年該公司的投資預算是 3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 。同時,其計劃在 2020 年投資 330 億~ 350 億美元。

埃克森美孚在巨虧之後削減了資本支出。即便如此,埃克森美孚仍然無視低碳業務的發展,並抵制投資人的環保要求。美國紐約有投資人指控埃克森美孚在披露信息時沒有考慮到氣候變化,誤導了投資者。但埃克森美孚並未為此付出任何實質代價。紐約州審計長托馬斯·迪納波利(Thomas DiNapoli)在評論今年美國企業年度股東大會的結果時表示:“埃克森美孚等企業拒絕認真考慮全球低碳經濟的要求,或將被後疫情時代的投資者拋棄。”

今年 8 月,埃克森美孚被剔除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稱道指)的成分股,而在此之前它已經連續 92 年維持道指成分股的身份。雪佛龍成為道指留下的唯一一家石油公司。不過,雪佛龍也曾在 1999 年被踢出道指,又於 2005 年被重新加入。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都是由當年的標準石油公司演變而來。前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標準石油公司的基因裡就刻著保守和謹慎,而歐洲石油公司的風格比較開放和靈活。美國石油公司和歐洲石油公司歷來行事風格不同,這次疫情的影響放大了兩者的差異。美國石油公司未來仍然有可能會大舉投資新能源,只不過他們在等待一個成熟的時機。

三、夾在歐美中間的中國 “三桶油”必須思考如何轉型

面臨行業發展的分岔路口,作為 NOC 的“三桶油”做出選擇比 IOC 更加艱難。他們既不能像歐洲公司一樣灑脫做出淨零排放的承諾,也不能如美國公司那般抵制減排。“三桶油”在十多年前,曾積極融入全球石油市場的競爭行列之中,也樹立了跨國經營的 NOC 形象,常常與 IOC 在全球市場上結伴同行。如今,“三桶油”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下滑,而在能源產業的其他領域也並未找到章法。

“三桶油”眼下面臨的矛盾是:油價暴跌、需求下降,“三桶油”必須削減投資。但為了保障油氣資源“增儲上產”的政治任務,“三桶油”仍然要需要增加產量。2020 年上半年,中石油的資本性支出為 747.61 億元,同比下降 11.0% ;其 2020 年全年資本性支出預計為 2,285 億元,同比下降 23.0% 。而中石油 2020 年上半年的油氣當量產量為 83,370 萬桶,同比增長 7% 。

但“三桶油”並未重啟停止多年的海外擴張戰略今年8月,曾有外媒報導稱,中石油計劃收購 BP 在阿曼卡贊氣田的 10% 股份,交易金額或達 15 億美元。但中石油中東公司某負責人近日對《財經》記者說,該消息純屬謠言。中海油也在削減海外項目的投資。中海油董事長汪東進在今年 3 月表示,海外項目的成本比國內要高一些,因此,海外項目降低資本支出的力度可能要更大。

中石化是“三桶油”裡轉型相對最積極的企業。今年 8 月,中石化提出了“打造世界領先的潔淨能源化工公司”的新願景,但未提出明確的減排目標,強調了仍立足於石化行業的公司屬性。中石化還在積極開拓氫能、地熱等與油氣產業密切相關的新能源,但鮮有涉足其他可再生能源產業。

民德研究院院長、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員陳衛東對《財經》記者表示,央企改革的決策權不在企業內部。“三桶油”的經營、投資和戰略驅動並非主要來自於市場壓力和競爭,其第一要務是要履行國家責任。因此,“三桶油”的轉型驅動力與 IOC 們有很大的不同。

從國際政治形勢來看,“三桶油”目前難以拋下油氣主業而另尋他途。戴思攀認為,在去全球化的情況下,中國將更加傾向於降低油氣的對外依存度。若去全球化形勢繼續發展,中國進口油氣的數量可能會降低 30% ,中國必須更加積極地開發國內油氣資源。

但在能源產業向清潔低碳化發展的大勢面前,“三桶油”如果不嘗試轉型、不自我革命,無異於坐以待斃。就職於“三桶油”的國際能源戰略學者陸如泉近期在《財經》刊文稱,儘管三大石油央企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但新一輪更大力度改革的著眼點、發力點在哪兒似乎還未找到,改革紅利也無從談起。只有將NOC定位為企業,“斷奶”的同時給它們“鬆綁”,鼓勵它們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NOC才有未來。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