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大宗商品瘋狂漲價!「超級週期」要來了嗎?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大宗商品瘋狂漲價!「超級週期」要來了嗎?

2021 年 5 月 21 日

 
展開

開場

大家好,我是股乾爹的 Sean,這是一個充滿財經知識的頻道,希望能讓投資成為大家的乾爹,今天我們要聊的是,commodity 也就是大宗商品今年上半年漲勢兇猛,最近一個很流行的話題是,我們是不是要去進入一個 commodity supercycle 超級週期了呢?在影片開始前,別忘了按讚、訂閱!如果你有特定的議題希望我做一集,也請在下面留言喔!如果被採用會有精美小禮物!ㄅㄧㄤˋ!

大宗商品瘋狂漲價

今年上半年還沒過完,global commodity 大宗商品價格漲勢真的非常猛烈。S&P 高盛大宗商品指數 GSCI 今年上漲 28%,能源類 Brent 石油,今年上漲 32%,base metal 像是銅呀鋁呀,今年也已經分別上漲 34%以及 28%。農產品玉米,今年上漲 60%。蓋房子用的原木,今年甚至上漲了 90%。我不記得上一次電視上天天在討論大宗商品是什麼時候。去年電視上常常在討論台積電(2330-TW)、聯發科或是 Facebook, Amazon, Tesla, Zoom 之類的股票,現在我看更多人在討論油價、銅價、鋼價、甚至是玉米的價格。

其實,早在二月多的時候,Goldman Sachs 的 大宗商品研究部門主管 Jeff Currie 以及 JP Morgan 的量化研究主管 Marko Kolanovic 紛紛跳出來說,我們即將進入了一個 Commodity Supercycle. Commodity Supercycle 到底是什麼意思

Commodity Supercycle

Commodity Supercycle 也就是大宗商品的超級週期,其實並沒有確切的定義。一般來說,是指「各種不同的大宗商品的價格維持在他們的長期趨勢之上很多年,甚至超過一個世紀,通常價格上漲來自於需求在結構性上的改變」,所以才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像是 1900 年初期,美國當時進入了工業化以及都市化的一個過程, 1950 年代第二次大戰之後歐洲以及日本的重建,以及最近的一次是 2,000 開始,當時佔全球 40%人口的 BRIC 金磚四國 Brazil, Russia, India, China 開始工業化、都市化,尤其是中國,對於原物料的高需求持續了一段非常長的時間。 2000 年的時候銅價是大概每公噸 $ 2,000 ,被中國買到 2011 年接近每公噸 10,000 美金。全世界的礦業公司的併購案規模,從 2002 年的 100 億美金,成長到 2007 年的 1,500 億美金。

基本上,過去的 Commodity Supercycle ,通常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像是美國、歐洲、中國、日本,發生了工業化、現在化或是戰後重建的過程,導致對原物料的需求有了結構性的改變,然而原物料供給端卻無法跟在短期內跟上這樣結構性的需求改變。

然而,過去十年內我們再也很少聽到這個 commodity supercycle 的名詞,也很少聽到有人在考慮要投資大宗商品,因為自從上一輪 commidty supercycle peak 在 2008-2010 年左右之後, 2008 年發生了金融海嘯,之後歐洲經濟放緩甚至有了歐債危機,中國自己也在 2015 年 A 股泡沫,逐漸地再去槓桿,甚至希望能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體轉型成服務業為主體。美國走出金融海嘯之後開始升息,美元也強勢,如同我們在 EP9 所提到的,上一個美元的右側微笑大循環,一直從 2012 年進行到 2020 年新冠肺炎發生才停止。川普上任以後又發動了全球貿易戰,直到去年的新冠肺炎,導致全球對原物料的求大幅下降。從 2011 年四月的高點到 2020 年 4 月的谷底,S&P GSCI Goldman Sachs Commodity Index 跌了將近 70%。直到現在,commodity supercycle 的話題,才再度浮上檯面。
這是不是 Supercycle?

我們曾經在 EP4 談到過,當時有三個主要原因造成了通貨膨脹的期待升高,疫苗的成功研發、民主黨完全執政、原物料價格上漲。也提到在這個情況下,石油、銅以及他們的相關產業是一個最直覺的投資之一。現在我們三個月以後回頭看,同樣的這幾個造成通貨膨脹期待上升的原因,還是在相戶的影響。我們可已從四個面向來看近期大宗商品的漲價。

第一,供給端
不同的原物料商品在「供給端」有不同的情況。石油產業因為上一個世紀環保意識的抬頭,加上油價的下跌,產業投資大幅下降,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一季石油產業的資本支出更是大降 40%;南美洲的智利,今年第一季因為爆發第二波疫情,導致銅礦產出不如預期;南美洲天氣乾旱,巴西的玉米今年收成不足。北美疫情今年疫情嚴重的時候,鋸木廠都停工或是降低產能,導致現在原木短缺。不管是疫情、天氣、甚至是環保意識,不同的大宗商品不約而同的在供給端遇到了各種狀況。

第二,需求端
疫苗亦已開發國家施打的速度很有進展,至少施打的一劑的人口,在美國是 45%的人,在英國是 52%,就連之前疫情蔓延的歐洲,現在都有 26%的人口施打的一劑疫苗了。Google 的 Covid- 19 Mobility Report 也顯示全球實體經濟活動已經越來越旺盛,自然刺激了當下大宗商品的需求反彈。

第三、政策面
Biden 政府的 1.9 兆 American Rescue Plan 執行後,現在還有 2.3 兆的 American Job Plan,其中 1.3 兆將用於基礎建設,還有一部分用來去碳化、對抗氣候變遷。接著還有 1.8 兆的 american family plan,將照顧到中產階級。如果都通過,美國接下來八年每年基礎建設支出將多出 33%。不管是基礎建設支出,或是中產階級的消費,市場都預期將進一步支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第四、總體經濟
儘管經濟數據大好,通貨膨脹期待增溫,聯準會不斷強調這是暫時的,也絕口不提梭表以及升息時間,因此短期內美元的反彈力道不足,因為大宗商品的價格是由美元計價,弱勢或是卡在區間的美元都有助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1970 年代大宗商品的強勢上漲便是由弱勢美元起的頭。再來我們之前說到通貨膨脹期待升溫,其實通貨膨脹以及原物料價格其實是互相影響的,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通貨膨脹預期,但是強勁的通貨膨脹預期,也會讓資金流入原物料作為通貨膨脹避險,最後更近一步提升原物料的價格。

所以,不管是供給面、需求面、政策面、總經面,在這個時刻全部同時支持大宗商品的上漲,替大宗商品創造了一個 perfect storm,問題是,這表示我們要進入 supercycle 了嗎?說實話,supercycle 這件事情往往在事後看都很明顯,但是當下不一定。 2000-2010 年因為中國基礎建設引發的 supercycle,很多澳洲礦業公司像是 BHP 就承認他們根本完全沒有想到會發生。如果他們當時看到了接下來十年強勁的需求,當下當機立斷大拓展產能,也許這個 supercycle 根本都不會發生?所以也許我們也不用糾結在這到底是不是一個 commodity supercycle。也許值得思考的是,這麼多大宗商品裡,哪一件事情像是美國工業化或者是歐洲在二戰後的重建那樣,在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在需求端或是供給端有了結構性的改變呢?我個人覺得這其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 Decarbonization 去碳化。

Decarbonization

自從 Biden 當選以及民主黨完全執政以後,美國在今年的 2 月 19 日重新加入了巴黎協定,全世界前三大的經濟體,美國、中國、歐洲終於在環保議題上再次意見一致。 4 月 22 日 Earth Day ( 地球日),美國總統拜與全球領導人召開了一場氣候變遷高峰會,他宣告美國將在 2030 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 50%,這個進度是當初 Obama 承諾的二倍多。英國以及歐洲計畫在 2030 年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 68%以及 55%,日本首相宣布 2030 年前降低 46%,加拿大宣布降低 40-45%。就連中國,身為全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家( 27%),也承諾將在 2030 年達到碳達峰以及 2060 年達到碳中和。

碳達峰」指得是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峰值後,出現由增反減的歷史走勢拐點;「碳中和」則是一方便減少溫室效應排放,像是改用綠能發電,另一方面植樹造林來吸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爺正負相抵拿到淨零排放的目標。歐美等新先進國家因為發展較早,早已達到碳達峰,德國跟英國分別在 1990 / 1991 達到,美國則是在 2007 達到,而至今全球大概已經有 50 多國達到碳達峰,目前大多數先進的國家的目標,便是在 2050 達到碳中和。

而溫室氣體像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儘管每一個國家的比例不太一樣,通常就是發電、重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所以如果要降低排放量,一個國家都是要發展綠能,像是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減少排碳量大的重工業的發展,像是鋼鐵、水泥、塑膠,以及加速動電車普及。所以我們可以想像這些需求,在全世界的目標是在 2050 或是 2060 達到碳中和的路上,應該是要穩定成長的。如果你相信全世界對氣候變遷、溫室效益的決心是認真的,這就影響一些大宗商品結構上的供給以及需求。

去碳化的供給 & 需求

舉例來說,從需求端來看,全球同步往碳中和的目標邁進,替銅創造出了新的需求。銅的導電特性以及CP 值,再去碳化的過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電動車需要比油車 3-5 倍的銅,充電樁的電纜也需要銅,太陽能電板裡有用銅來導電,風車發出來的電要經由銅線傳導至目的地。高盛預估到了 2030 年銅的需求會成長 600-900%。銅礦的開發一般來說是一個非常多年的過程, 2-3 年去拓展現有的礦場, 8-10 年去開發新的礦場。因為茲事體大,礦業公司的態度會相對嚴謹,所以通常價格必須漲到一個程度,才讓他們才願意試著增加供給。今年銅價上漲了 34%,美國 Global X Copper Miners ETF 也上漲了 46%,台灣銅片供應商第一銅甚至上漲了 147%。

那供給面呢?中國碳排放量最高的火力發電,再來便是鋼鐵(17%)以及水泥 (10%)產業,所以為了降低碳排放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產鋼鐵。我們之前提到,歐美各國其實早早便已經達到了碳達峰,而現在把碳中和的目標訂在 2050 年。而中國得先在 2030 達到碳達峰,再接下來的 30 年達到碳中和,所以其實是非常 aggressive 的目標。河北省唐山,中國的煉鋼心臟為達成北京當局碳排放目標,唐山市 3 月要求該市多數鋼鐵廠今年年底前必須減產 30%至 50%。中國 5 月起更取消了鋼鐵出口免稅。中國佔全球鋼鐵的產量超過 50%,鋼鐵業預計要超前部署所以在 2025 年就要達到碳達峰,如果會了達到減碳而持續減產鋼鐵,勢必影響全世界的鋼鐵產業。在供給端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也造成了鋼鐵的漲價。今年中鋼(2002-TW)股票上漲了 66%,美國鋼鐵更是上漲了 66%,而印度的塔塔鋼鐵,更是上漲了 84%。

大宗商品的循環

其實,大宗商品最終就是一個供給以及需求的平衡,而且會不斷的循環。當供給降低 ( 像是中國的鋼鐵),或是需求提升( 減碳的銅需求),價格就會上漲。但是最終,價格上漲可能會導致降低需求,或是供給增加。如果在這些週期當中,我們能找到一些結構性的改變,就會有較高的機會形成時間較長的超級週期,也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我不知道 Commodity 是不是有 supercycle,我其實很難想像石油的需求能在未來幾年有結構性上的成長。但是,全球去碳化,可能是接下來 30 年全世界主樣的經濟體都有共識的一個議題,如果相關的大宗商品,因為供需在結構上被改變了而形成的 supercycle 超級週期,這,我倒是可以想像的。

結尾

我是股乾爹的 Sean,希望投資成為大家的乾爹。如果你喜歡本週的影片,請按讚訂閱分享開啟小鈴鐺喔,以便讓我們能獲得 YouTube 演算法的青睞。我們下集見,ㄅㄧㄤˋ。

股乾爹KuKanTieh》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現在起,也可以在 LineToday 、 Google 新聞 看到股感原創文章?囉!
想獲得文章推播??訂閱、追蹤按起來!
若您也願意分享您的寶貴觀點?至站上,或有其他文章轉載需求,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