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天時篇-供需說明所有經濟事件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艾爾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天時篇-供需說明所有經濟事件

2016 年 6 月 5 日

 
展開

從生活學經濟

在瞭解經濟成長所隱含的趨勢後,接下來要更深入的分析產業(商品)趨勢,舉例來說,假設當我們第一步發現民間消費成長時,接著就是要去找出受惠最大的產業,可能是觀光,也可能是汽車,若產業(商品)趨勢分析錯誤,正負相抵後投資績效也會大打折扣。

那要從何處著手分析呢?我想起大學時期上的人生第一堂經濟學,教授開宗明義地說上完這一個小時,這一年的經濟學基本就算教完了,在我還半信半疑之際,他在白板上豪邁畫出交叉的兩條線,一條稱為「供給」,另一條稱為「需求」,所有經濟學趨勢基本上就是從這兩條線分析起。十八歲的我對商學並沒有什麼興趣,所以經濟學後來也很少去上課,但憑著生活直覺及簡單的數學計算,竟也讓我蒙混過關獲得學分。

財經悄悄畫-供需說明所有經濟事件-01

「波灣戰爭導致伊拉克不能產油,供給減少需求不變,所以油價上漲」、「台灣香蕉盛產,供給增加需求不變,所以價格下跌」…那時候還不知道類似的直覺反應,其實就是經濟分析入門的一環,之後的投資歲月,運用這樣的推論方式大概就足以分析九成以上生活實例,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學習經濟分析不難,難的是要怎麼做出對的分析。

現實生活中經濟環境的改變都會造成市場上某項商品的供需狀況改變,影響價格,而所謂的「投資」便是去分析這種改變對價格所造成的影響,進而藉由買低賣高的方式取得獲利,換句話說,如果你能精準預期某個商品未來的供需狀況,那麼便是掌握了投資的絕竅。

「供給」與「需求」便足以說明多數經濟趨勢

「供給」指的是賣方在不同價格下願意且能夠提供的數量,價格越高,賣方願意供給的數量就越大;「需求」指的則是買方在不同價格下願意且能夠購買的數量,價格越高,買方願意購買的數量就越低,將這些買賣雙方在不同價格下願意且能夠交易的數量連接後,就形成供需分析的雛形,供給線呈現正斜率,表示價格與數量是正向關係,價格越高供給數量也越高;需求線則是呈現負斜率,表示價格與數量是負向關係,價格越高需求數量則越低,兩線相交處就是供需達成平衡的位置,雙方將以該價格進行交易。

財經悄悄畫-供需說明所有經濟事件-02

這樣的想法對於未受過經濟學訓練的人也應該是非常容易能理解,但實際上,我們並無法觀察到整個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線,所以當然也就不存在一個靜止的均衡狀態,而每一個參與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對於交易商品未來的市場供需狀況看法更是不相同,因此造成日常金融市場的波動。

「供給與需求」在投資上只是一種約略的「概念」,投資人要做的並非去追求供給與需求的精確數據,而應該是去訓練判斷某一事件的發生是否會造成供需狀態改變的能力。

原油市場供給增加、需求持平→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

以近年原油價格崩跌為例,因為技術進步,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數量大幅增加,造成國內原油生產數量攀升,全球原油供給也因而持續擴張,但多數國家經濟緩慢復甦,需求增加速度不及供給增加速度。

當我們從報章雜誌上讀到這樣的訊息時,我們雖然不知道精確的數字為何,但很直觀的便能聯想到未來原油市場將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若報章雜誌的資訊正確),回到供需圖上解釋,因為技術的進步造成生產成本降低,使得賣方在原先相同的價格水準下願意提供更多的商品到市場,但在需求不變的前提下,短期內會因供過於求使得賣方降價求售提升需求,舊的供給線右移與需求線形成新的均衡,市場的交易量增加,但價格較舊均衡要低。

財經悄悄畫-供需說明所有經濟事件-03

若我們在三個月前就針對原油市場進行簡單的供需分析,那麼對於後來油價的下挫也就不會太感意外,但一如我們先前所強調的,生活中市場的供需並不能直接觀察,所以在進行供需分析時也只能判斷價格未來的可能走勢,至於波動幅度與時間長短還是必須依賴投資人自身對於市場的敏感度;除此之外,我們上述的分析也十分簡化,要知道影響市場的因素並不會只有一個,以原油為例,除了開採技術進步外,美元走勢、全球經濟成長、淡旺季及OPEC對於原油的生產態度等都是改變全球原油供需的原因,要怎麼將所有影響因素綜合考量後化成對該商品的供需變化判斷確實不太容易,但供需分析是進入投資的必經之路,在進行投資前還是得謹慎分析一番才是!

內文圖 老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艾爾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