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中國年輕人瘋買「基金」圓發財夢,血汗錢為什麼全被套牢?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中國年輕人瘋買「基金」圓發財夢,血汗錢為什麼全被套牢?

2021 年 2 月 17 日

 
展開

你買基金了嗎?

這句話絕對可以入選年度提問。 2021 年才過去一個月, “ 基金 ” 一字已經常駐熱門搜尋上,人氣絲毫不落下風。各路專家隔幾天就出來吆喝一聲哪個板塊向好,其他網站也多了不少 “ 每日基金分享 ” 。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知道了,買基金能賺錢,總有一天,窮小子也能靠閒錢滾出來的利息實現財富自由。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則關於投資的寓言:當人人都在談論股票的時候,就意味著炒股沒法再賺錢了。聽上去俗套駭人,但現實就是現實, “ 721 ” 定律這條股市魔咒,已經套牢了不少在高點衝動進場的年輕人。他們氣勢洶洶地砸進去真金白銀,沒過幾天,就哭哭啼啼地收穫了一串飄綠的數字。

表面上,這些自學理財的年輕人正在上一堂資產配置的必修課;實際上,知識沒學透、思維沒跟上就敢勇闖天涯,拿不出太多錢也承擔不了多少風險的他們,才是資本市場裡隨波搖擺的水草、嗷嗷待割的韭菜。套用雷布斯的一句話:這大概就是年輕人的第一次 “ 套牢 ” 吧。

基金一夜而起

無論疫情讓大環境變得如何糟糕,對於中國的公募基金來說, 2020 年都是創造歷史的一年。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 2020 年 12 月底,中國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合計為 19.89 兆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末成長 34.7% 。去年全年,基金投資者的平均收益超過 14% ,遠遠超出股民 3.6% 的平均報酬率。

趕上 A 股牛市,又抓住了消費、醫藥、科技等領域的機遇, “ 炒股不如買基金 ” 的熱潮在這一年持續上演。先是疫情暴發,全民宅家。無論是在因企業停工、裁員而手停口停的焦慮日子,還是線上上辦公摸魚時刻,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件事——如何賺錢。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薪資追不過通貨膨脹,炒房的資金仍是幻想;翻翻存款,就不說利率連年下行了,連銀行都在輪番推薦理財產品,但複雜的規則和卡頓的操作足夠令人暴躁;一切的一切,都構成了 2020 成為九零後投資元年的群眾基礎。

炒股?算了吧,K線不會看,唯一的股票知識都覆蓋不了 “ 追漲殺跌 ” 的原始衝動,何必進場當韭菜。別看一季度國民投資理財情緒指數里, “ 美股 ” 、 “ A股 ” 、  “ 黃金 ” 、 “ 原油 ” 高高掛起,真能搞得動這些的,高機率都不是囊中羞澀的年輕人。

只要了解一下茅台股票一手有多貴,就明白基金有多麼平易近人了: 10 元起購,平台金選背書,閉著眼就能賺錢,甚至銀保監會都在鼓勵 “ 非接觸式(金融)服務 ” 。看著社群巨頭曬出的報酬率,很難不心動。

一夜之間,學生黨和打工人跑步入場,沒有人願意錯過這趟財富快車,哪怕只是每天定投 10 塊錢,也要為國家的醫療和軍工事業出一份力的同時再分一杯羹。根據 2020 年 2 月中旬的報導, 2 月 4 日後的十天,僅支付寶一個平台,存款理財產品銷售成長就超過 100% ,基金申購交易日均成長則高達 400% 。

當 2020 轉入下半年,買基金的理由看上去更多了——企業復工復產步入正軌,中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復甦,A股市場趨向回暖。在結構性牛市背景下,基金呈現出了較好的賺錢效應,前 7 個月,股票型基金平均報酬率為 30.36% ,混合型基金則為 32.29% 。不少早早入場的投資人在這個夏天大賺了一筆,甚至有網友開始深入思考 “ 基金賺的比薪資多,沒心上班怎麼辦 ” 這種哲學問題。

年輕投資人正在跟風掌握 “ 財富密碼 ”

去年夏天,在第一次聽說同學透過一支網路基金賺了 800 塊的故事後, 22 歲的胡昂就心動了。先前,她並未太多接觸股票基金,除了餘額寶,只會選擇一些穩健性的貨幣基金和債券,不求能搞多少錢,只要利率稍微高一點就滿足了。

“ 那段時間,大家都在說股票基金,說白酒醫藥網路的勢頭好。身邊還有人一下子賺這麼多,我就覺得厲害。 ” 7 月 10 日,胡昂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入了朋友說的那支連漲一月的基金,沒過幾天,該基金的單位淨值就衝到了三年內的最高點。緊接著半個月,曲線勢頭一轉,這只基跌跌撞撞地走上了一段一去不回頭的下坡路。

本打算在低點加倉平一下損失,但困於現世生活的她無暇顧及。回頭看看,漲勢才追了不過三天,跌勢倒是一直追了三個月。 11 月底,當報酬率掉到- 10% 時,胡昂的心臟終於承受不住了,果斷忍痛割掉一半比例。

在資本市場裡,漲漲跌跌本是常事,基金作為一種長期投資工具,長時間投入下去總會平回本錢。但對於很多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就入場的新投資人來說,每天損失十塊錢就足夠讓他們心驚肉跳。收益可以慢點漲,氣氛感總要拉足。還有段子這樣調侃,別看一群小年輕哭天搶地大呼跌得心痛,可能每人只虧了幾塊錢。

不過說真的,在這兩年的基金熱中,年輕人確實站在了時代潮頭。熱詞關注度數據顯示, 85 後、 90 後和 95 後人群在絕大部分理財相關熱門字的關注度中位列前兩位。MobTech的數據進一步證實, 2020 年上半年,中國行動網路新增投資人突破 2000 萬,其中 18 歲 ~ 34 歲群體佔比達 60% 。

00 後楊嘉已經養基金近兩年,她買過十幾支基金,卻始終覺得自己是個參不透市場的局外人。早在 2019 年上半年,楊嘉就在同鄉群的建議下買入了第一支食品類基金;老鄉們說哪一支不錯,入手;看著諾安成長的排名高,入手;室友慫恿著一起買白酒指數,入手。雖然持有的數量多,但楊嘉買入每支的金額卻普遍不高, “ 特別是在試探行情的時候,我的場裡好幾支十塊錢的,等有心思整理時才會賣掉 ” 。

對待這些心頭肉,楊嘉只有一條聽起來有些前後矛盾的原則—— “ 買定離手,放著不管,紅了賣掉,綠了買進 ” 。興起時一天看一次,一頓猛如虎的操作後,可能幾個月都不會再來光顧。回想起來,她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看著某支基金曲線上 “ 亂七八糟 ” 的買入賣出標記,只好長吁一句, “ 買賣從心 ” 。

財商不足,焦慮有餘,年輕人還能學會理財嗎

不得不承認,這屆年輕人在買基路上碰見的知識空白,要遠比他們掙到的利息多。天弘基金聯合 21 世紀經濟報導、 21 世紀資本研究院發布的《投資人理財心態觀察》顯示, “ 懶得管 ” 是基金投資者最常見的心態,佔比高達 53% ,其次分別為 “ 愁得慌 ” ( 25% )、 “ 穩得住 ” ( 14% )和 “ 急得很 ” ( 8% )。

報告解釋,懶惰表現為不常對基金進行操作, 70 後投資人傾向於持有一支基金不進行任何操作超過兩年,而心急氣躁的 95 後,一天能看三次基金收益。尤其是跟風入局的年輕小白們, “ 上秒跌,下秒就割肉 ” 成為常態。

雖說基金熱連帶使一批基金博主爆紅,論壇上到處充斥著小白買基指南,但這畢竟還只是理財課的 9.9 元入門版。就算學會了不要追漲殺跌,得端平心態放長線釣大魚,但這 “ 到底買哪一支基金 ” 的第一步還沒解決。於是,在基金博主的評論區,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評論: “ 可以直接抄作業嗎 ” 、 “ 我能閉眼買入這一支嗎 ” 、 “ 可以每天都出覆盤,讓我照著買嗎 ” 。脾氣好的博主還會苦口婆心回覆你一句 “ 要學會獨立思考做投資決策,不然怎麼賺的還會怎麼虧回去 ” ,脾氣不好的可能會直接勸你離開基市。

倒也可以理解,畢竟在財商教育匱乏的中國家庭裡,年輕人很難從父母身上獲得什麼理財知識。根據 2019 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只有 20.4% 的城鎮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資產。在金融資產中,股票和基金等權益類資產合計不到 10% 。迄今為止,還有很多父母認為,權益投資是拿錢做不正經的事情,更不必提教孩子管理投資了。

就算父母曾經是股民投資人,早些的震盪不但沒讓他們摸透資本的奧秘,反而加重其對股市諱莫如深。前述 95 後投資人胡昂的母親十多年前曾經炒股,不料剛踏入股市就遇上金融危機,還沒試試水有多深,就在陰溝裡翻船。今年 25 歲的孫文有近三年半的基金理財經驗,最初養基,不是靠基一代的父親領進門,而全仰仗獨立炒股的朋友指點。

對於年輕人來說,手裡的可支配收入不多,風險承受能力不強,卻想靠基金快速實現財富自由,本就是個偽命題。業內人常說,無論成長型投資還是價值型投資,基金買的都是對一個產業的未來期待。試問當下隨大流匆忙下注的投資人們,又有幾個知道買入基金持股裡是哪些公司。

賠錢了哭爹喊娘,賺錢了卻拿不住。在這場關於基金的狂歡盛宴上,年輕人依舊焦慮、膽怯而盲目。而對嫩韭如狼似虎的資本市場,正在振臂高呼,歡迎他們的到來。(文中胡昂、楊嘉、孫文均為化名)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