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創 VR 平台、設計頭盔…搶「元宇宙」商機,Meta 在急什麼?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創 VR 平台、設計頭盔…搶「元宇宙」商機,Meta 在急什麼?

2021 年 12 月 16 日

 
展開

元宇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很明顯,祖克柏等不及了。

在宣布公司名改為 Meta 之後,日前 Facebook 又向北美地區開放了旗下的 VR 世界 “ Horizon Worlds ”。這是 Facebook 改名之後進軍元宇宙非常關鍵的一步。“ Horizon ” 本質是 Meta 創建的一個初步的 VR 社交平台,它可以讓人們在這個元宇宙中進行創造和互動,支持 20 個人同時線上,不過,用戶需要使用 Oculus Quest 2 頭盔來創建角色。

業內均知,Horizon Worlds 曾在 2019 年 9 月發布了測試版,數千名測試玩家曾在該平台里舉辦了喜劇表演秀等活動,但當時不少人吐槽其效果類似於《我的世界》這樣的沙盒遊戲的山寨版。

現在,Facebook 試圖將其發展成為一個可擴展的多人VR 社交平台——用戶在 Facebook 帳號登錄後,進入 Horizon Worlds 創建一個 3D 虛擬化身,在這裡,用戶就可以構建自定義世界和遊戲。在 “ Horizon ” 中,你能看到多個通往其他世界的入口,也有導遊向你介紹虛擬世界的各種玩法與遊戲,包括飛機空戰、射擊等各種小遊戲等。

元宇宙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但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比目前的網路相比,它有更強的沈浸感、互動性與超低延遲。如果說真要實現這樣的願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很明顯,祖克柏等不及了。

有一種看法是元宇宙是下一代實體網路,實體網路是相對於目前的網路而言的,目前的網路是平面網路——是一個由圖文與影片內容構建的二維網路。而實體化的網路,借助於 VR 與 AR 技術,是一個更加沈浸式的三維虛擬體驗,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你可以做更多具備想像力的事情——聚會、工作、學習、娛樂、購物、創造等。

從 Reddit 上的一些評論看,Horizon Worlds 構建的這個實體網路——還比較粗糙,在專業度上還不能令人滿意,不過,總體來看,Meta 向人們展現了元宇宙社交與遊戲的雛形。

據說,Meta在 10 月份引入了一個 1,000 萬美元的創作者基金,寄希望帶動創作者為「元宇宙」創造沈浸式的體驗。

Facebook 對元宇宙的投入與急迫感,在當下的矽谷巨頭之中,無出其右者。

祖克柏對於元宇宙的打造,野心也很大,他表示,“ 我們希望未來 10 年內,元宇宙覆蓋 10 億人,承載數千億美元的數字商務,並為數百萬創作者和開發者提供就業機會。”

為什麼擁抱元宇宙決心最大的是 Meta?

原因在於,Facebook 一直是依賴廣告賺錢,但如今這條路越走越難走。

Meta 今年 Q3 財報顯示,廣告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已經高達 97%(總營收 290.1 億美元,廣告營收 282.8 億美元)。據悉,在蘋果(Apple, AAPL-US)修改隱私保護策略後,廣告技術公司 Lotame 做過估算,Facebook 或在今年Q3、Q4 損失約 12% 的收入。

有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如果蘋果的隱私保護措施影響到 Android 陣營,一眾安卓廠商如果也採用蘋果類似的做法,對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的廣告營收無疑將造成進一步的打擊。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新的成長路徑,Facebook 未來很可能面臨廣告營收成長停滯甚至滑坡的危機。

當一家網路巨頭過於依賴廣告營收,在固有流量池上又即即將面臨成長天花板,投身元宇宙往往非常積極,比如國內的字節跳動。與 Facebook 類似的是,字節跳動也是主要依賴廣告營收的內容流量巨頭。

字節跳動 CEO 梁汝波在年中揭露的數據顯示,2020 年字節跳動收入達 2,366 億元。根據彭博社先前的報導,其廣告營收占比達 77%。但 2021 年,抖音的成長也開始趨緩。

據證券時報消息, 11 月 18 日字節跳動商業化產品部召開全員大會,會上揭露其國內廣告收入過去半年停止成長。這是字節跳動 7 年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Facebook 與字節跳動這種內容或社交巨頭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規模巨大,產品規模構建的流量優勢明顯、用戶黏性與活躍度高但主要依賴廣告營收。比如 Meta 旗下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等多款社交應用均擁有很高的日活躍流量。

字節跳動的流量產品有今日頭條、抖音、西瓜影片、Face 激萌相機、懂車帝等產品規模,優勢也是流量。

對於這類巨頭而言,過去受益於 C 端用戶滾雪球成長形成的梅特卡夫效應,這個過程也伴隨著廣告營收爆發式的成長。

但隨著人口紅利期結束,廣告營收成長空間也隨之收縮,伴隨而來是強烈的成長焦慮。根據諾威格定律:一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超過 50% 之後,就無法再使市場占有率翻番了。要打破這種諾威格定律,有一種辦法就是在一個全新的成長市場,複製另一個自己,將已有的存量用戶遷移到全新的平台上,形成新一輪的指數級成長。

過去騰訊( 00700-HK )從 QQ 到微信,字節跳動從頭條到抖音,其實都是這樣複製自己完成新一輪成長蛻變——從 QQ 到微信,完成從 PC 社交到行動社交的蛻變,今日頭條到抖音,完成圖文到影片的蛻變。

他們都在趨勢風口(註:風口指投資機會或趨勢)面前,實現了新的平台級產品的升級蛻變,實現了海量級用戶的遷移,促成了它們的第二成長曲線。

這本質是複製自己的基因再造一個新平台,將用戶遷移過去,從而促成新一輪的流量集聚效應,帶動新一輪的廣告、遊戲與電商的成長。

在現有的行動網路成長邏輯下,騰訊很難再捧出一個微信,字節跳動也無力再打造一個抖音,Meta 也很難再造一個 Facebook。它們都需要找到一個更高維度的新的趨勢風口。

從目前來看,在元宇宙的三維虛擬空間裡,他們有希望複製一個新的自己,完成平台的升級蛻變。在過去,在行動廣告市場,Facebook 一直在與 Google 搶廣告的盤子,後來 Tik Tok 又快速風靡全球,他們在產品形態上雖然有著差異化,但是他們都是在同一個鍋里——數字廣告市場搶食的競爭對手。

隨著全球網路成長趨緩,數字廣告盤子的競爭對手又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尤其是 Tik Tok 的崛起對 Facebook 威脅很大。因此,在微軟(Microsoft, MSFT-US)、亞馬遜(Amazon, AMZN-US)、蘋果、Google、Facebook 五大矽谷巨頭中,Facebook 對於找到新的獲利來源最為迫切,壓力也最大。

畢竟,蘋果軟硬一體化營收的盤子非常穩定,iPhone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又暫時沒有對手,因此蘋果不急。

微軟、亞馬遜在主業之外,雲業務都構成了它們的新成長曲線,亞馬遜 AWS 就不用說了,一直是雲服務市場的老大,而微軟雲服務的發展成長相當快,從市場佔有率來看,微軟雲服務已發展到與亞馬遜雲處於並駕齊驅的態勢。

在 2021 年,微軟利潤率也達到了 20 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高利潤的伺服器產品和雲服務(包括 Azure)成長最快。因此,亞馬遜與微軟也不急。Google 好歹有 Android 行動廣告這個穩定的盤子,加之其雲服務也在高速公路成長,為其提供了新的成長動力,因此 Google 也不算急。

而唯獨 Facebook,高度依賴的數字廣告盤子面臨不樂觀的局面,它又沒有第二大成長營收來源來驅動成長,廣告營收一旦下滑,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股價大跌,缺少其他營收來源的 Facebook 更急著需要一個代表未來的新故事。

“ 元宇宙 ” 是在目前網路上再造一個具備高沈浸感、體驗感、互動感的虛擬世界。與這個虛擬世界最接近的模式與入口就是社交與 VR。因此,如今 Facebook 發布的元宇宙應用,Oculus 頭盔是人們體驗的基礎硬體門檻。

從字節跳動大手筆收購國內 VR 出貨量最大的廠商 Pico的動作來看,在擁抱元宇宙上,字節跳動也要比騰訊更著急,也更上心。

原因也在於,相對而言,騰訊的營收更為穩定,更加多元化,廣告業務並非騰訊的主營業務,騰訊的營收有廣告、遊戲、投資、雲服務等眾多板塊,騰訊並不急著布局 VR 硬體業務。

因此,Facebook 與字節跳動的戰略其實都在找新的獲利出口,都想將 VR 業務打造為元宇宙體驗入口,形成新一輪流量成長效應,打造軟硬體一體化的生態。

Facebook 能否完成 Google 尚未完成的事業?

某種程度上,借助 VR 打造一個虛擬現實生態這是 Google Daydream(白日夢)尚未完成的事業。

早在 2016 年,Google 就推出 VR 平台 Daydream,並提供一款 VR 頭戴裝置和控制器的參考設計,它希望通過智慧型手機、VR 頭戴設備和帶有 VR 功能的 APP 三者的聯動形成一個龐大的 VR 生態,將幾十億 Android 手機用戶與大量的 APP 開發者吸引到這個新的平台上。

事實上,Google 當年暢想的其實就是以 VR 為核心硬體入口的元宇宙生態。

Google 過去 “ 白日夢 ” 的打法還是想走原有的 Android 的路——再造一個 VR 版的 Android 平台,即 Google 想自己做底層基礎平台,坐地收租,借助手機廠商等合作夥伴給平台生態添磚加瓦。

彼時 Google 拉上了小米( 01810-HK )、HTC、華為等手機廠商配合這個計劃,為 Google “ 白日夢 ” 做硬體和性能支持,並讓開發商與創業者負責內容環節,Google 彼時也從底層重構了 YouTube,生產 VR 影片;此外,Google 街景、Play Store 和 Google Photos 等都率先推出 VR 版的應用。

誰知道當初一眾手機廠商們對於白日夢,雖然口頭響應,但行動上的擁抱並不積極,而 Google 在 VR 硬體層面缺乏技術與應用層面也缺乏掌控力與技術領先優勢。在技術層面,Facebook 的 Oculus 要遠超 Google,在應用層面,Google Daydream 平台應用數量也無力與 Oculus 抗衡,而手機廠商也缺乏熱情,Google “ 白日夢 ” 最終也成了白日夢。

從目前 Facebook 的元宇宙測試來看,Facebook 的元宇宙本質是以 VR 體驗為主,內容依然是社交、遊戲為核心玩法場景,其內核也是傾向於打造一個軟硬一體化的 VR 生態。

不過它汲取了Google白日夢失敗的教訓,不再依賴手機廠商等合作夥伴來做硬體,而是自己掌控硬體環節,既做硬體又搭平台框架,做軟體,走的是軟硬一體化的路子。

總體來看,借助元宇宙這個宏大概念包裝與公司改名,祖克柏這一波行銷其實是非常成功的,首先是公司改名元宇宙就占據了品牌制高點,Facebook 也有望借助元宇宙的社交遊戲場景帶動 VR 產品出貨。

對於 Facebook 而言,元宇宙可謂是一個多元化成長的宏偉藍圖。

首先,借助 VR 這個硬體入口與新的內容玩法,如果能帶動 Facebook 社交體系中一定量的用戶遷移到這個新平台,用更高維的 VR 社交體驗替代平面的行動社交體驗,將對廣告主產生巨大吸引力,可望打開新的廣告營收增量空間。

其次是硬體業務將獲得大幅成長。在Facebook開放其測試之後,有網友一針見血指出:「沒有 Quest 2,豈不是什麼也體驗不了?」這背後其實是 Facebook 的硬體成長策略——借助元宇宙的社交遊戲場景帶動 VR 產品出貨。

再次是鋪陳電商業務,Facebook 已迫不及待的在元宇宙里賣貨了。有媒體消息稱,有內部文件顯示,Meta 計劃從明年開始,將通過旗下眾多 App “ 直銷更多商品 ”,優先投資 “ 現場商務與購物 ”(on-site commerce and shopping),未來 Meta 生態結合 Oculus 的 VR 設備,劍指元宇宙社交電商生態。

因此,元宇宙如果能幫助 Facebook 完成用戶遷移的目標,它們的廣告營收規模將遠超現在,其營收也將打破廣告單一模式的局限,從電商到 VR 平台抽成,形成多元化的營收來源格局。這樣一來,它在模式上就有點類似於蘋果了——成為一個軟硬體一體化的 VR 社交生態巨頭。

只不過這個宏偉藍圖的實現,最難的還不是技術,畢竟,AR、VR、5G、雲端運算、IoT、區塊鏈、人工智慧技術層面的難題早晚會解決,而如何打造一個良性的治理生態與運作規則,說服 B 端、C 端各層面的用戶加入,這才是最難的。

畢竟從元宇宙的整個構想體系來看,它所引入的經濟、規則要素比行動網路要複雜的多,包括虛擬貨幣的引入、經濟體系的建立、支撐元宇宙的勞動與規則體系,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政策等等。

Google 白日夢失敗的教訓其實說明了巨頭做 VR 生態平台,打造元宇宙第一入口的難度不亞於行動網路時代做手機操作系統的難度。

你要做一個虛擬化的平台,在大量底層技術布局之外,它的前提是需要大量內容創作者、開發者、消費者、各類型的 B 端公司、賣貨的商家、仲介等加入,這是最難的。最終還是回到了那個老問題——做一個元宇宙產品或平台不難,難的是生態。

不過相對而言,Facebook 無論是 VR 產品還是應用數量以及平台底層框架的完善度,都要超過當年的 Google Daydream,Facebook 的勝算要比 Google 大,但從 Horizon Worlds 的業界反響、用戶期待以及它未來的進化路徑來看,Facebook 距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距離。

Facebook 能不能完成 Google 的尚未完成事業?這可能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