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鑽石=愛情?百年老店靠「壟斷」與「營銷」創造商業神話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鑽石=愛情?百年老店靠「壟斷」與「營銷」創造商業神話

2020 年 9 月 6 日

 
展開

在日本經濟最鼎盛的時期,所有男人都被反覆問到:「告訴我,在自己理想的女人身上花 3 個月的薪水,是男子漢的行為嗎?」

3 個月薪水,男子漢,這兩個關鍵詞,把日本男人們刺激得雙眼通紅,一旦到了那個年齡,他們便揣著工資卡,瘋狂湧向珠寶店,買下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鑽戒,送給心上人。女孩們往往在伸出手的那一瞬間紅了眼眶,他們一同暢享未來,以為幸福會和手上這顆光燦奪目的鑽石一樣,永恆、純粹。

正當這些新婚夫妻面帶微笑,盼望遙不可及的未來時,戴比爾斯(De Beers)的經營者們已經數著口袋裡實實在在的鈔票,笑開了花。毫無疑問,日本是戴比爾斯營銷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1960 年代,只有不足1% 的夫妻會為了婚禮購買鑽戒,那時日本婚禮仍然遵循傳統習俗「結納」,鑽戒只是有錢人家的奢侈享受,但經過戴比爾斯經年累月的營銷轟炸,到了1980 年代,超過60% 的夫妻都會選擇鑽戒作為婚禮信物。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憑藉語言的力量,改變一個國家上千年來的傳統,是戴比爾斯的拿手好戲,同樣,這也是物質極大豐富之後,商業對人類生活的解構與重塑。時至今日,所有節日都在原本的文化意義之外,被賦予「購物節」的重要使命,而戴比爾斯仍然是人們為婚姻投資時繞不開的公司,它推廣了鑽石業界奉為圭臬的「 4C 」法則,也曾掌控著全球超過90% 的鑽石礦產。

它是有史以來最古老、也最具野心的壟斷企業之一,所經手的鑽石生意,一面聯結著血腥、貧困和黑暗,一面又像徵著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這就是戴比爾斯,一家歷經百年、塑造整個行業的鑽石巨無霸。

印度神物、黑社會象徵、行銷的力量

為鑽石找到愛情這個標的物,是戴比爾斯的一大創造。在此之前,鑽石是寶石、是神蹟、是超自然力量的來源。

考古學家發現,最早期的鑽石開採來自印度。兩千多年前,印度人在克里希納河附近挖出了鑽石,當作權力的象徵獻給貴族。這種神奇的石頭征服了印度人,沒人能解釋它為什麼透明奪目,卻又如此堅硬,大家把它奉為神物。

貴族用鑽石做首飾,工匠用它當切割工具,印度教也來摻和,梵語稱它為「Vajra」,翻譯成中文就是「金剛」。在戰鬥時,人們把鑽石綁在手臂上當作勝利的象徵;生病了,吞一顆鑽石就能救命;哪怕是有人得了夢遊症或者精神病,只要佩戴一顆鑽石,就能安神。

古印度人把鑽石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快,克里希納河的鑽石就不夠用了。為了搶奪鑽石,印度大大小小的王朝爆發了無數場戰爭,但鑽石礦還是漸漸枯竭,個頭更大的鑽石幾乎全部集中到貴族手中,失去平民的追捧,這種神奇的石頭也失去了寶石之外的屬性。

直到航海時代開始後,一位英國船長來到印度,在黑市買下一塊重達 140.64 克拉的鑽石帶回歐洲。這塊鑽石震驚了歐洲貴族們,當時最具權勢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成了它的主人,後來它又出現在拿破崙的劍柄裝飾上。這下子,全世界都知道鑽石是個好東西了。但把鑽石從貴族的奢侈品中拽出來,變成大眾嚮往的奢侈品,還是戴比爾斯做的事。

▲耽於享樂的路易十五,愛美人,也愛鑽石。

1930 年,戴比爾斯準備進軍美國市場。和有著長期佩戴鑽石首飾傳統的歐洲社會不同,在美國,這種奢侈的寶石仍然是黑道大哥的象徵,即便是有錢人,也不願意花費巨資給自己貼上個「黑社會」的標籤。戴比爾斯僱傭了廣告公司艾耶,希望他們能改變這一刻板印象。

要出手,先調研。華爾街股災剛剛發生,所有人縮衣節食,每天花費時間最多的,就是在街角救濟站排隊領糧食。這種時候還讓人花錢買根本不實用的鑽石,有可能嗎?戴比爾斯還真認為有可能。艾耶調查發現,這時人們對未來非常焦慮,不知道什麼是確定的,日子就像黑白照片,看不到希望。

擴張的衝動戰勝了對時勢的畏懼。戴比爾斯告訴艾耶,放手去做,把鑽石廣告鋪滿大街小巷,讓所有灰頭土臉的人都看到,世界上還有一種東西能夠在這種時候綻放光彩,並且始終堅硬如新。艾耶委託了畢加索、德蘭、達利等頂尖畫家,創造一系列畫作,把大大小小的鑽石圖片和價格表黏貼在這些大師名作下,隨著畫作廣泛傳播,鑽石也漸漸洗清了「黑社會專用」的標籤。

此外,艾耶推出了一系列以死亡為主題的廣告,反覆告訴人們,當你死亡後,可能會被全世界遺忘,能證明你來過的,只有你所擁有的鑽石——永恆的鑽石。甚至有一則廣告還暗示人們,把鑽戒作為婚姻的信物,哪怕夫妻其中一方不幸死亡,鑽戒也能代替他,證明你們矢志不渝的愛情,畢竟「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A Diamond is Forever)。

這種「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進而獲得永恆」的概念營銷一炮而紅,儘管當時的人們連一頓豐盛的午餐都捨不得吃,卻仍然願意掏空錢包,買下一顆鑽石,誰能放棄閃閃發光的希望呢?戴比爾斯也成功進入美國市場,而且因為絕大部分商家都不願意在大蕭條時期投放廣告,戴比爾斯得以用最低的價格完成了這場營銷盛宴。

彼時巴菲特還沒上小學,「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句話,戴比爾斯已經身體力行了。

生於強權,成長於壟斷,南非種族隔離的開端

別看戴比爾斯在美國勇闖天涯,剛開始做鑽石生意的時候,它也經歷過一段迷茫的日子。

1871 年,南非兩個農民在自家農場勞作時,發現一個碩大的鑽石礦,那時歐洲貴族已經瘋狂迷戀鑽石,只要守住這個鑽石礦,飛黃騰達不是夢。發現人是兄弟倆,來自荷蘭,姓戴比爾(De Beer),還沒等他們想明白怎麼挖鑽石,英國人就來了。出於英國政府的壓力,戴比爾兄弟只能同意以 6600 英鎊的價格,把這塊地賣給英國人。

這時鑽石不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權力的象徵,而權力,就是讓別人按照你的想法行事的能力。最初得到那個鑽石礦的人還沒來得及開採,所有權就被拿走,幾經流轉,最後來到塞西爾·羅茲(Cecil Rhodes)的手中。 1888 年,羅茲拉來第一代羅斯柴爾德男爵的投資,成立了「戴比爾斯綜合礦場」。

在此後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戴比爾斯礦場都是全球鑽石儲藏量最豐富的礦,可笑的是,由它產生的難以計數的財富裡,只有6600 英鎊和一個名字,與它的發現人有關。

▲塞西爾·羅茲

不過羅茲才不管這些,他天生體弱多病,滿腦子想的都是做成大事,名揚天下,戴比爾斯礦場就是他能抓住的最好機會。羅茲知道,鑽石和黃金、煤炭都不一樣,鑽石是寶石,越稀有、越珍貴,控制住鑽石流入市場的數量,才能藉機抬高鑽石的身價。

怎麼控制數量?只有壟斷源頭。背靠羅斯柴爾德家族,羅茲在南非大肆購買鑽石礦,不久這個國家就只剩下戴比爾斯一家經營鑽石的公司了。只要一聽說哪裡出了新礦,羅茲就趕過去,能買就買,不能買也要曉之以情,告訴對方「只有控制數量,才能讓鑽石一直稀缺」,爭取大家行動一致,在發現新礦山時減產以保證鑽石價格穩步上升。

羅茲的苦心經營起了效果,短短十幾年,戴比爾斯就從不起眼的南非角落崛起為全球頂尖的鑽石礦場,它控制的鑽石礦越來越多,全球鑽石價格也越來越貴。

到 1902 年,羅茲去世時,戴比爾斯已經掌控了全球 90% 的鑽石礦產。因為這些難以估計的鑽石財富,羅茲成為英屬南非開普敦的國會議員,在他的主張下,南非頒布了《原住民土地法》,佔人口數量絕大多數的黑人,只能定居在整個國家不超過10% 面積上。

這就是戴比爾斯最開始的歷史,生於強權,成長於壟斷,又轉而為強權提供後盾,成為夯實南非種族隔離的基石。這一切的源頭,僅僅是因為人們對一種石頭的莫名喜愛。

血鑽、人造鑽石、戴比爾斯的回擊

羅茲去世之後,戴比爾斯真正進入了發展的黃金年代。

儘管兩次世界大戰把世界攪得天翻地覆,但戴比爾斯還是見縫插針,巧妙地把「鑽石=愛情=永恆」這個價值等式推廣到全世界,尤其是在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成功營銷,讓戴比爾斯成為當時為數不多還能大盈利的公司。

不僅是原石,當美國寶石學院(GIA)推出「 4C 」的評判標準後,戴比爾斯比GIA還積極地推廣這一標準,以至於許多人誤以為是戴比爾斯提出了「 4C 」。壟斷到一定程度,戴比爾斯開始涉足鑽石產業的中下游,分揀、評級、打磨和加工,每一個環節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戴比爾斯甚至還和LVMH 集團一起,合資開了De Beers 鑽石珠寶零售店。

▲4C :切割,淨度,顏色,克拉

戴比爾斯在整個鑽石行業影響太大了,以至於有人說,鑽石的別名就叫「戴比爾斯」。然而商業世界波雲詭譎,戴比爾斯的地位並不像它所經營的鑽石那樣,永遠穩定。

1970 年代,一堆關於鑽石和商業道德的爭議突然冒了出來。先是一位美國前中情局官員爆料,指控戴比爾斯為了避免鑽石價格波動,在二戰時期限制美國獲得戰爭所需的工業鑽石。沒過多久,有記者探訪非洲,認為因為戴比爾斯炒作鑽石價格,導致許多剛獨立的非洲國家為了搶奪鑽石爆發衝突,而且鑽石礦的開採還涉及到僱傭童工的問題。一時間,「血鑽」、「衝突鑽石」的指責聲籠罩在戴比爾斯乃至整個鑽石行業頭上。

隨著地質勘探技術的進步,納米比亞、加拿大、俄羅斯等國也發現了巨大的鑽石礦。利益誘人,大英帝國日薄西山,戴比爾斯素來引以為傲的「壟斷聯盟」也失去了束縛力,大量鑽石流入市場,鑽石價格不再無止境地上漲。再加上實驗室「人造鑽石」的技術日趨成熟,這些肉眼看起來和天然鑽石沒什麼區別的東西,讓整個鑽石市場分寸大亂。

▲比起 150 多年前的美國淘金熱,當地人在非洲淘鑽石不代表暴富美夢,僅僅是生存的要求

戴比爾斯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混水摸魚、佔領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它必須成長為一個專業公司,以權威和公信力,維護自己在鑽石行業的聲譽。理清思路後,戴比爾斯的回擊堪稱漂亮。它接受了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收購,成為這家全球礦業巨無霸的一員,以便得到更充沛的資金和資源支持。

隨後,戴比爾斯整理手頭上的鑽石礦產,要求自己的鑽石僅從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加拿大和南非四個國家的出產,不接受來自中非共和國、安哥拉等地的「血鑽」。不僅如此,戴比爾斯還主動和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兩國政府合作,各佔50% 的股份,在當地成立了Debswana 和Namdeb 公司,經營分級、打磨等業務,把當地出土鑽石帶來的就業機會留在當地。

至於人造鑽石,戴比爾斯的態度也由一開始的不屑,轉變為主動接納。戴比爾斯成立專門的實驗室,吃透人造鑽石的製造流程,仿照天然鑽石的「 4C 」標準,給人造鑽石也定了一套標準,並製造出可以方便快捷檢測人造鑽石的儀器,把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從本源上區分開。此外,戴比爾斯還推出以人造鑽石為材料的珠寶品牌,提出「或許非永恆,此刻夠完美」的口號,兼顧昂貴的天然鑽石和較便宜的人造鑽石市場。畢竟只有小孩子才做選擇,戴比爾斯這樣成立上百年的成熟企業,當然什麼都要。

於是,當人們為戴比爾斯如今「只有」全球35% 的鑽石礦產而惋惜時,這家橫跨三個世紀的企業,已經完美洗清了身上的污漬,成為整個行業德高望重的「老大哥」 。在戴比爾斯的官網上寫著一句話:「我們很驕傲,戴比爾斯成為了創始人塞西爾·羅茲不希望的樣子。」話雖如此,羅茲最初「想幹件大事」的心願,還是靠戴比爾斯完成了。

如今,戴比爾斯已經132 歲了,在每年情人節、七夕節以及所有有情人的節日,戴比爾斯所建立的「鑽石=愛情=永恆」的等式反覆出現在男男女女心中,不管新時代人們的家庭觀念怎麼變化,對美好、永恆的嚮往,總不會磨滅。不過,鑽石和愛情最相似的地方,不在於永恆與否,而在於過程。大多數鑽石原石都奇形怪狀,即便透亮,也不太美麗,是戴比爾斯這樣精於挖掘人性的企業,把它們收集起來,定級、設計、打磨、出售,最終成為人們熟悉的璀璨奪目的樣子。也就是說,鑽石的靈魂在於歷經打磨找到最美的角度,而愛情或許也一樣。

資料來源:

  • Tom Zoellner: The Heartless Stone: A Journey Through the World of Diamonds, Deceit, and Desire, St. Martin’s Press
  • India Geological Survey: Detailed Information Dossier on Diamond in India
  • Christopher Montague Woodhouse: Cecil Rhodes, prime minister of Cape Colony, Britannica.com
  • De Beers Group: Our History
  • GIA: A Tradi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 David Kohn: Diamonds: A history, CBSnews.com
  • Kanfer Stefan: The Last Empire: De Beers, Diamonds, and the World,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