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阿里雲想做「蘋果夢」? 首款「5 奈米」製程晶片問世了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阿里雲想做「蘋果夢」? 首款「5 奈米」製程晶片問世了

2021 年 10 月 24 日

 
展開

10/19 淩晨,蘋果(Apple, AAPL-US)秋季第二場新品如約而至,這次發表會的核心爆點是 M1 系列的新一代晶片 M1 Pro/Max,該系列晶片是蘋果基於 ARM 架構的自研 CPU採用 5 奈米製程,是根據自己的生態來定義的一款底層晶片。

時隔十幾個小時後,太平洋的另一端,阿里雲也發布了首款自研伺服器,這款晶片同樣是基於 ARM 架構,採用了 5 奈米製程,並由雲向下定義的。

除了在晶片的不謀而合,在未來個人終端上雲方面,阿里雲的打法也與蘋果有著相似之處,因此有人調侃稱:“ 阿里雲除了把亞馬遜(Amazon, AMZN-US)當做榜樣外,也開始有了蘋果夢了。”其實,說到底,這些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如何在各自產業中保持領先性的問題,畢竟在未來選擇上,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谷底。

找到未來通行證

時隔兩年回歸的線下雲棲大會,帶來了更大的展區和爆炸性的自研晶片消息,除此之外,阿里雲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鋒的主題演講也被看做是一個保留期待環節。

雖然最新一季阿里雲業績的成長有所下滑,但顯然營收上的數字對於技術出身的張建鋒,似乎並不是最重要的 OKR(目標與關鍵成果)。這點從他的主題演講中就可以看出:

  1. 他沒有分享太多關於市場規模的資訊,而是從底層數據中心到軟體定義硬體再到雲端一體等維度,回顧了技術演進的邏輯與突破
  2. 他首次闡釋了一個全新的雲上世界,並認為一個以雲為核心的新型計算體系結構正在形成

在他看來,這個全新的體系正在三個層次演進:

  • 首先在基礎設施層,雲端向下定義硬體,自研晶片、伺服器、操作系統等底層技術,建設雲端為核心的硬體體系
  • 其次,核心軟體基於雲來重構,催生低代碼等新的開發方式
  • 最後在應用層,未來隨著 5G 網路發展,計算和數據加速向雲上遷移,催生雲電腦、元宇宙、自動駕駛等新物種

三點總結起來就是改造、重構和顛覆。也是今年雲棲大會上重頭戲們:自研晶片倚天 710,開源操作系統 “ 龍蜥 ” 及基於 “ 無影 ” 架構的雲電腦終端。而這三個之中,重視程度更高一點的恐怕就是雲電腦了。

“ 我認為發布無影這樣新的架構比推出倚天晶片更重要,因為一個是簡單替代型的,一個是面向未來定義型的。” 在 2021 年雲棲大會的媒體採訪中,張建鋒如是說到。

他進一步解釋:“ 從現在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雲端運算還會處在高速公路成長期,要保持持續領先,阿里雲的新問題是這個高速公路成長多大程度上是因為自身創新帶來的。也就是如何如定義未來。”

一個現實是,中國缺少能夠在下一代技術發展或新賽道上擁有定義權的企業。

不就是雲電腦嗎?

眾所周知,雲電腦並不是一個新物種。具體的,它是指把原來電腦上的所有計算、儲存等功能全部都放在雲端,使得用戶不在受電腦配置的限制。

阿里雲於去年雲棲大會首次推出 “ 無影 ”,但時間上並不占據首發優勢,畢竟,彼時市場上已出現 “ 雲桌面 ”、“ 雲手機 ” 等類似產品,甚至早在 2013 年 AWS 就推出了雲桌面的服務。或許正是如此,外界對於今年雲棲大會首日重磅推出的排頭兵 “ 無影 ” 終端並沒太大的興趣。幾乎所有的關注都集中到了阿里自研伺服器晶片倚天 710 上。同樣,在阿里雲高層的群訪環節,媒體的大部分問題也都指向了晶片。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群訪中,張建鋒幾次主動提及了 “ 無影 ”,並給出了 “ 無影 ” 清晰的定位:未來將與雲、釘釘一起構成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這也就意味著,相比於其他雲端運算廠商,阿里雲把 “ 雲電腦 ” 及其背後的 “ 無影 ” 架構擺在了更重要的地位。

當被問及阿里雲的 “ 無影 ” 與目前已有產品的不同時,阿里雲彈性計算及雲電腦業務負責人張獻濤談到:

有些人看 “ 無影 ” 會認為不就是雲桌面嗎?它不是雲桌面。就像過去有人說雲,雲不就是伺服器嗎?但今天沒有人會認為雲是一個伺服器,因為雲肯定不是戴爾(DELL, DVMT-US)(Dell, DELL-US)、不是聯想( 0992-HK )、不是浪潮(Inspur, 600756-CN ),再過三年,市場會發現,“ 無影 ” 跟設想的完全不一樣。

那“無影”的未來究竟是什麼,目前只有一個並不具象的回答:“ 一種新型的開放架構,一種應用生態。

作為一個在現場體驗過 “ 無影 ” 終端的人,我認為從普通用戶的角度,雲電腦和普通電腦在體感上並沒有什麼不同,換句話說,因為普通用戶並不是 “ 無影 ” 的目標受眾(“ 無影 ” 對外稱主要面向 3D 渲染、視覺設計、寫程式環境、手機遊戲等場景),所以剛需感並不強烈。不過,現場的解說員告訴我們,目前 “ 無影 ” 有卡片、盒子、一體機三類終端,這些終端起到解碼的作用,他還談到,推出 “ 無影 ” 其實就是阿里雲希望在個人上雲方面占據主動優勢。

如果說推出雲電腦,是阿里雲自身對個人上雲的野心,那麽從產業發展來講,似乎目前的技術進化也在呼喚這一物種的出現。張建鋒在主題演講中提到,雲、 5G 的發展,正在催化端側誕生一個新的形態。原因是應用對計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之中的重大推動力是遊戲、元宇宙等。

阿里雲的新命題

另一方面,阿里雲對 “ 無影 ” 的重視也給外界帶來一個質疑:難道阿里雲下一步是要去做硬體?

答案是否定的。

張建鋒談到,中國人有個誤解,總覺得硬體比軟體重要,實際上在大部分情況下,軟體比硬體更重要,因為軟體才是能構成整個體系的關鍵,硬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阿里雲希望 “ 無影 ” 最終帶來的是一個軟體生態。但目前,這個生態還遠遠不夠成熟。

張獻濤也進一步解釋稱:“ 阿里雲不是要去生產雲電腦。端的部分,更多會以開放的標準,引入更多的企業一起做。我們還是更專注在雲上服務的構建和中間的傳輸協議等核心科技的優化方面 ”

其實,從阿里雲 “ 無影 ” 的打法來看,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跟蘋果類比的。

我們知道,蘋果終端產品的高溢價是由整個軟體系統和生態帶來的。而阿里雲想做的就是做雲上的蘋果生態。即在算力無限,儲存無限的情況下,為每個企業,每個人提供應用服務,通俗來講,就是想把所有的終端都雲化。

不過,這個過程並不容易。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安全問題,隨著產業數位化轉型的快速升級,數據的價值越來越被人所重視,如果今後個人的數據、企業的數據全部都在雲端,那麽安全性如何保證?阿里雲方面認為,國家最近也推出了《數據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這些立法層面對數據、應用、計算快速向雲遷移的最堅實的保證。此外還有生態建設問題,市場拓展問題等等。

一個訊號是,張建鋒透露 “ 無影 ” 在經歷了半年規模商用後,前景還是比較樂觀。

因此,在談到阿里雲未來半年的成長點時,他表示:“我們的核心成長點還是提供一個更高質量,更有差異性的公共雲服務,這是我們的核心和根本。二是亞太地區的海外拓展業務,也是我們成長遠高於其他板塊的業務。三是從產業細分而言,更多是無影、雲遊戲等,通過新的產品更進一步獲取市場。”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