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飲料市場新亮點—能量飲料、瓶裝水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飲料市場新亮點—能量飲料、瓶裝水

2016 年 1 月 20 日

 
展開

蘇打水、可樂。不管人們給他什麼樣的稱呼,軟性飲料在近十年已逐步地淡出市場。就像超級食物和沙拉取代了漢堡和薯條的位置一樣。碳酸飲料(CSD)的銷量從2003年至2014年已減少了16.7%。根據Wells Fargo的報告指出,消費者已改用瓶裝水以及能量飲料來取代碳酸飲料。

有越來越多年輕的消費者則被像汽水、味道比咖啡強烈、且能產生充沛活力的能量飲料所吸引。Monster(NASDAQ:MNST)的飲料就是他們的最愛之一。根據Cowen & Co的分析師指出,取得了Coca-Cola(NYSE:KO)的能量飲料品牌,像是Full Throttle、NOS以及其他品牌後,Monster成為了美國能量飲料市場的領導廠商,約佔有42%的市場份額。

在6月份,Monster和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達成了協議,接收了可口可樂的能量飲料品牌,而可口可樂則接收了Monster的非能量品牌還有Monster 16.7%的股份。

Wells Fargo的分析師Bonnie Herzog認為Monster 在能量飲料市場做得相當不錯,未來仍有大幅向上的空間,但有很大的一部份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了。

從2015年年初到12月,Monster的股價已經成長了37%,最近的10季當中有9季盈餘都呈現成長,而最近發佈的第三季季報也高於預期。也因為近期的成長,使IBD的綜合評分成長至97,這表示它在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表現優於市面上97%公開發行的公司。

潛在成長力

分析師指出Monster的成長潛力來自於國外和Red Bull的競爭。Monster從和可口可樂達成的協議當中獲得了很大的幫助,讓它在全球的市場多增加了28個國家的銷售據點。並在11月宣佈預計於2016年進軍中國市場。

Morningstar的分析師Adam Fleck指出“能量飲料在中國相當地有前景,挾帶著Monster的品牌,將有可能有大幅度的成長。根據Stifel的預計,前進中國市場所帶來的成長率可能會達到雙位數,而在美國則可能最多只能帶來個位數的成長。”

分析師指出,在美國,能量飲料市場從2003年至2014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約為23.2%,未來仍有成長的空間。根據Wells Fargo引用飲料文摘(Beverage Digest)的資料顯示,軟性飲料在近十年則年減了1.6%。

Morningstar的Fleck在11月6日指出:“雖然能量飲料市場可能比汽水市場來得小,但我們仍相信這個市場的成長率能夠超越傳統的碳酸汽水市場。他認為Monster的海外銷售將成長超過20%,而國內的銷售則僅有百分之十幾的成長率。”

Herzog指出雖然低卡汽水因為人工糖精的影響而退燒,但軟性飲料的銷量下降的比碳酸飲料還快。

進一步檢視Monster

那麼為什麼和可樂一樣添加許多糖、也受到健康意識檢視的能量飲料的銷售數量就沒有下降呢?

Fleck指出,能量飲料在青少年族群,特別是男性族群當中相當地受歡迎。和其他族群相較,這些人的決策可能不會受到卡路里以及人工糖精的影響。

他也提到“此外,目前能量飲料的人均消費率和碳酸飲料相較,仍然偏低,未來仍有成長空間。”

針對運動飲料,Fleck也指出卡路里的重要性。運動飲料,像是Gatorade的熱量僅只有碳酸飲料的一半。

Fleck指出的確有部份消費者轉為消費低卡能量飲料和運動飲料,像是PepsiCo(NYSE:PEP)的低卡Gatorade和G2,還有Monster第二熱銷的Ultra Zero。

瓶裝水無所不在

消費者的喜好轉變也使得瓶裝水受益不淺。Fleck指出,即使是普通的自來水也搶攻了軟性飲料的市場份額。

在2014年,瓶裝水在非酒精飲料市場當中的獲利也相當豐沛。根據飲料文摘的報導指出,Nestle的Pure Life銷量增加了8.9%,Coca-Cola的Dasani則成長了8.2%,Nestle的Poland Spring成長7.9%,而百事可樂(PepsiCo, PEP-US)的Aquafina成長了7%。而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則分別減少了2.4%及2.9%。

在最近的季報當中,可口可樂的非碳酸飲料,包括水、果汁和茶的銷售量成長了6%,其中有11%來自於瓶裝水的成長。氣泡飲料Sparkling則僅上升2%,主要來自於低卡可樂減少了8%。

Cowen的分析師Azer指出,“的確現在他們除了汽水之外的產品都賣得不錯。”

Herzog在11月的報告指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家公司瓶裝水的市場加起來只佔美國的13%,但這一類的產品是價格最低,同時也是毛利最低的產品。這也使得製造商減少了生產的意願。”

此外,Fleck也指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致力於生產有“附加價值“的水。像是汽泡水或者是維他命水。

可口可樂在美國約有四分之三的業務量來自於軟性飲料,這表示碳酸飲料市場的沖擊對可口可樂來說會比較大。而Fleck則指出百事可樂有三分之二的利潤來自於零食的銷售。而對Dr Pepper Snapple Group(NYSE:DPS)來說,約有80%是來自於汽水的銷售。它和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的定位比較不一樣。它在汽水產業有穩定利基的市場,像是Canada Dry和7UP,因此不會和可口可樂打對台。

可口可樂、Monster和Dr Pepper都列在IBD非酒精性產業的名單中。該產業在IBD 追蹤的197個產業當中排名第4。另一家比較小的公司National Beverage(NASDAQ:FIZZ),生產LaCroix氣泡水和Faygo,在IBD上則和Monster一樣,都有98分的評價。

舊可樂裝新瓶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傾向購買健向導向的飲料,傳統的軟性飲料未來會如何呢?碳酸飲料是否會出局呢?

專家說,不一定。軟性飲料在零售飲料市場當中,仍佔一半以上的銷售額。

同時專家也指出碳酸飲料的下降不會有改變的趨勢。

可口可樂近年來策略轉變,持有瓶裝廠的部份股權,並將它的裝瓶業務授權出去。這項舉動似乎使獲利大增。

在2015年8月,西歐的Coca-Cola Enterprises(NYSE:CCE)、西班牙的瓶裝公司還有德國的瓶裝公司Coca-Cola Erfrischungsgetränke AG 宣佈了三方合併的消息。合併後將成為最大的可口可樂瓶裝公司,稱為Coca-Cola European Partners。在協議中,可口可樂將會持有該公司18%的股份。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其他汽水製造商打算利用略有不同的新包裝來裝舊成份的可樂。希望小包裝能夠讓有健康意識卻想喝可樂的消費者也能夠偶爾喝一瓶。

這樣的包裝等於消費者對每一盎司的可樂需要付出更多的錢,對這樣的策略分析師也保持正面的看法。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