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世界經濟論壇-未來的金融服務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Fugle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睿富者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世界經濟論壇-未來的金融服務

最近更新時間: 14 December, 2017

 
展開

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 曾說:「創新,不然就等著滅亡 (Innovation or Die)」,金融科技 (Financial Technology, FinTech) 所引發的破壞式創新,來勢洶洶挑戰既有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和消費行為。

在全球各地,金融產業環境、基礎建設、移動裝置普及率和監管機關態度等,決定了 FinTech 發展的進程,不過整體來說,此領域尚處於快速萌芽期,各式各樣的創新嘗試很多,但完整的研究與分析探討較少。很高興的是,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5, WEF),專家們提供了一個金融服務未來發展的輪廓。

世界經濟論壇成立於 1971 年,因舉辦於瑞士滑雪勝地達佛斯 (Davos),又稱達佛斯論壇 (Davos Forum),以「致力於改善世界狀況 (committed to improving the state of the world)」為使命,匯聚全球工商、政治、學術、媒體等各領域的領袖人物,討論世界重要的經濟議題。

2015 年 6 月的世界經濟論壇,即針對金融服務的未來,邀請了 197 位來自全球重要的金融業社群、創新社群、學術界以及 FinTech 新創事業等的行業領導者及創新領袖,在香港、天津、波士頓、紐約、倫敦和達佛斯等六個城市舉辦大型工作坊,並在德勤集團 (DTTL, Deloitte Global, 台灣會員事務所為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其關係機構) 的專業協助下,經過長達 15 個月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長達 178 頁的詳盡報告 (原始連結),試圖回答 FinTech 創新所衍生的三個問題:

  • 哪些創新對既有金融業的衝擊最大?
  • 因為衝擊,既有金融服務的基礎架構、供給方式以及消費行為將如何改變?
  • 對客戶、金融機構以及整體金融產業來說,這些改變蘊含了什麼意義?

針對這三個問題,WEF 提供了下圖「六大功能,十一組創新」的明確研究架構,刻畫出 FinTech 可能帶來的明日金融環境樣態。

首先可以看到這個圓被分為六大功能,從 11 點鐘方向開始,分別是支付 (Payments)、保險 (Insurance)、存貸 (Deposit & Lending)、籌資 (Capital Raising)、投資管理 (Investment Management) 和市場資訊供給 (Market Provisioning)。六大功能可看出,創新變化雖快,但人們的金融核心需求古往今來相當一致。

接著可以看到每個功能內的橢圓色塊,正是回答這份報告的第一個問題:哪些創新對既有金融服務產業的衝擊最大?

專家們一共選出 11 個創新項目做為解答,每個功能的創新項目如下表:

這些創新項目有的字面上即可理解,例如支付的「無現金世界」或籌資的「群眾募資」,立刻可以聯想到支付寶、Apple pay 和 Kickstarter、FlyingV 等案例;而有的創新項目則是較複雜抽象的概念,例如保險的「價值鏈分解」或投資管理的「流程外部化」,牽涉到的層面廣,也較難立刻掌握創新核心。

WEF 於是對每一項創新,以 10~15 頁的精闢說明,闡述每個創新發展的背景因素、帶來的嶄新價值,以及在該領域全球領先的 FinTech 新創公司和技術。同時每個創新項目的最後,皆是邀請專家們集思廣益,發想出三個未來可能情境和案例討論,讓我們對於如何迎向 FinTech 的機會與挑戰,有更具體的想像。

在開始對每個創新一一介紹之前,WEF 的專家們綜觀整個研究,歸納出六個關鍵發現:

  1. 金融服務的創新是經過謹慎規劃且可以預測的;在目前收益最大,而又使顧客感覺不那麼方便的金融服務,將最有可能遭到 FinTech 的挑戰。
  2. 平台化 (platform based)、數據密集 (data intensive) 和資產輕化 (capital light) 等創新模式,將對既有金融業產生巨大影響。
  3. 立刻會感受到這些創新衝擊的是銀行業,然而受到影響最大的預計是保險業。
  4. 既有金融業者會採取「並行策略」,一方面激進地打壓新進者,但另一方面也會利用既有資源來提供新進者需要的基礎建設和服務。
  5. 政府、既有金融業者與新進者將必須多方合作,共同釐清這些創新對於整體產業帶來的正負面風險變化。
  6. 破壞式創新不會是一時的,這些不間斷的創新力量將會改變消費者的行為、迫使企業的商業模式和金融業的長期結構做出調整。

以上六點,確實在全球各地已經陸續發酵,而台灣正要開始。

這裡我們將每個創新的關鍵趨勢和摘要彙總在下面六個表格,先讓各位讀者有個基本架構。

讓支付變得更快速流暢,並滿足互聯網時代 / 移動時代顧客的消費行為,是支付創新的核心精神。而在這之中,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無比高效率的移轉能力是推動它發展的動力。

保險的創新非常有趣,大多來自其他科技領域的跨界。例如共享經濟、自駕車、物聯網 (IoT)…等,這些會使得顧客面臨的風險改變,而評估風險的方式也須隨之演化,這些創新將使保險業的價值鏈發生裂解 (disaggregation),由多種創新產業共同提供鏈上的價值。

更貼近顧客行為的新金融通路產生,而借貸的徵信方式也隨著互聯網發展有了革命性的做法。當存貸款不再一定要到銀行,銀行必須盡速思考自己的角色。

群眾募資平台正擴大一般民眾能參與的籌資活動範圍,這樣的發展擴大了風險投資市場,拉近供需雙方距離,使得整個經濟生態系統更加富有。

金融投資領域將有更多的流程須交由外部專業供應商來提供,以提升營運效率。也因為這些外部專業供應商的技術,降低了複雜財務管理的進入障礙,讓個人投資者有更好的能力與權力來做決策,使傳統的理財顧問面臨挑戰。

隨著數據處理與演算法的演化,快速回應即時時事的發生將成為交易的重點。而具有互聯網特性的資訊、商品交易平台,使得市場參與者彼此連結增加,提升整體市場的流動性與效率。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在 FinTech 創新架構圖中,六大功能、十一組創新之間有多條虛線連結,此為 WEF 萃取出的六個大主題,包括:

  1. 流線型設施 (Streamlined Infrastructure)
  2. 高價值活動自動化 (Automation of High-Value Activities)
  3. 中介減少 (Reduced Intermediation)
  4. 數據策略性角色 (The Strategic Role of Data)
  5. 專業化利基商品 (Niche, Specialised Products)
  6. 賦權顧客 (Customer Empowerment)

這六大主題分別體現在十一種創新之中,例如「中介減少」這個主題可體現在支付:「新興支付」、籌資:「群眾募資」,與存貸:「替代管道」;這些創新項目都是利用資訊科技與互聯網特性,讓原有的金融流程中介參與者減少,進而提高效率,並對既有金融業產生競合關係。關於這些主題的細節,在各個創新的解說中會再為大家提起。

WEF 提出的十一項創新之背景、價值以及目前發展領先的 FinTech 案例和衝擊意涵,為金融科技勾勒出具體樣貌,期望能透過概略的分享,拋磚引玉,讓有興趣的讀者、業內人士、政府相關單位和 FinTech 團隊,能一同從全球經驗來塑造台灣金融產業有競爭力的未來。

Fugle 取得勤業眾信(Deloitte)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Fugle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睿富者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