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2016年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榜單出爐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好奇心日報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好奇心日報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2016年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榜單出爐

2016 年 11 月 30 日

 
展開

蘋果(Apple, AAPL-US)排名第一、科技的價值越來越重要、汽車行業集體上揚、奢侈品牌們都不太好過……唯二入選的中國品牌是華為和聯想。

不出意外,蘋果再次成為了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

在Interbrand推出的“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中,今年是蘋果連續第四年處於榜首位置。而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也正是在2013年失去這一地位的,之前它佔據這個位置13年之久。

Interbrand 是奧姆尼康集團旗下的品牌資訊公司,它每年在《商業周刊》發布全球頂級品牌的排行榜,為衡量品牌這種無形資產提供一種有效的價值評判尺度。這份榜單也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品牌榜單之一。

比起另一份同樣是衡量品牌價值的榜單BrandZ Top100,Interbrand 更注重財務分析的權重,並且排除了國際業務比重較低的企業,這意味著上榜的品牌更全球化,也可能會更貼近你對真實商業世界的感受。

1

連續13年佔據榜首的可口可樂,在2013 年起讓位於蘋果

還是以蘋果和可口可樂為例,你可以從這組數據中更好的理解品牌價值這個概念:在interbrand的2016年榜單中,蘋果品牌價值1781億美元、蘋果公司市值6191億美元(10月9日),佔28%;可口可樂品牌價值731億,市值1796 億美元(10月9日),佔40%。這意味著相對而言,可口可樂更倚重品牌的價值。也就是說,即便市場上出現了一模一樣的可樂,如果失去了那個紅色標誌和經典瓶身,它就失去了魔法;對於蘋果而言,一旦市場上出現可與iPhone 競爭的產品,蘋果會更容易受到威脅。

品牌對很多公司而言,就像可口可樂那樣,都是最具價值的資產。而品牌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消費者忠誠度、你在產品類別裡脫穎而出的機率、以及能賣出多高的溢價。

能夠影響品牌價值的因素有很多,財務數據以及國際化程度,其實是一種結果。簡而言之的話,這是一個和市場需求以及消費潮流緊密相關的東西。所以可口可樂品牌價值的下降看上去和營收的持續下滑有直接關係,但背後更深層的含義是:過去人們只把可口可樂和快樂劃等號,但現在糖被重新記了起來。而蘋果取而代之的原因同樣如此,智慧型手機已經侵占了我們的生活,iPhone 至少目前還是那個創新引領者。

2

 今年的主題:成長解剖學Anatomy of Growth

3

 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成長曲線

4

蘋果的品牌價值成長曲線

Interbrand 今年這份榜單的主題是“成長的解剖學Anatomy of Growth”,首席內容官Paola Norambuena在報告中寫道:“在2015年我們經歷了大量的簡化,從戰略到結構,成功的品牌整合其業務,變得更靈活和專注”—而真實情況遠比她說得還要殘酷,榜單上的許多品牌在過去一年裡面臨收購新公司、剝離舊資產、更新品牌形像等種種艱難的抉擇。

通過這份品牌價值榜單,我們能看到過去一年行業和市場所經歷的變化,而如果把時間跨度拉到十年,你會對那些影響品牌價值的因素感受更加強烈。

先來看下Top 10 品牌都是誰

5

 Top 10 依次為:蘋果、Google、可口可樂、微軟(Microsoft, MSFT-US)、豐田、IBM、三星、亞馬遜(Amazon, AMZN-US)、奔馳、通用

你可能會覺得這其中的大部分都和你過去一年所感受到的品牌聲量差不多,沒有太出乎意料的地方。

比如蘋果、Google兩大科技巨頭仍名列前茅,而麥當勞(McDonald’s, MCD-US)因為整個快餐業的不景氣,首次跌出了前十。可口可樂雖然還在第三的位置,但品牌價值和去年相比,降低了7%。

技術的價值仍在爆發

如果把2016年的前十名和2006年的榜單做比較,最直觀的就是Intel和諾基亞(Nokia)出局,對應了蘋果和Google 成了冠亞軍。

更明顯的則是榜單裡技術公司的數量和排名都提升迅速。在排名前十的品牌中,有5家是技術公司:蘋果(第一位)、Google(第二位)、微軟(第四位)、IBM(第六位)、三星(第七位)。除此之外,還有5個技術公司品牌也進入TOP 100榜單,技術公司也是榜單中成長最快的類別之一,按照interbrand的估算,其品牌價值總額較去年增加了8.3%至6231.9億美元。

6

技術的能量和影響力,更多的是對傳統行業的影響甚至顛覆,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interbrand的報告中,將過去一年的一個變化稱之為“這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了”。傳統大品牌使用IBM的雲端服務,在App Store上發布自己的各種應用,在Google和Facebook投放更多廣告等。

實體行業開始慢慢適應技術公司所帶來的改變,它們意識到這可以成為品牌體驗的一部分,比如汽車、零售等。所以從過去對互聯網和技術的忽視、畏懼到之後謀求轉型,過去一年,有不少實體公司都在談及數字化體驗。

7

 品牌價值成長最快的公司排序,Facebook 和亞馬遜的增幅驚人。

汽車行業的生存進化

汽車品牌幾乎主導了今年的品牌表,是成長最快的另一個行業。15個汽車品牌進入榜單,品牌價值總體上漲9.5%至2566.04億美元。,其中豐田和賓士位列前十,日產、賓士、保時捷、奧迪、福特(FORD, F-US)、起亞、BMW、Landrover和現代均獲得10%以上成長。

8

 賓士的品牌價值成長曲線

“這對一個原本可能泥足深陷於大型基礎設施、複雜製造流程和公司文化的行業來說,是令人欽佩的。雖然環境變化的速度呈指數級變得越來越快,許多汽車品牌都在努力響應消費者的需求,接受技術的變化,讓世界重新認識汽車。”Interbrand的總監Daniel Binnes在報告中說道。

不過這些頂尖的汽車公司可能並不太舒服。根據IBM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全球86%的受訪者預計在未來十年裡購買或擁有一輛車,但只有50% 的年輕人將使用汽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有很多因素在阻礙汽車行業的成長,也在干擾他們在下一個十年繼續擔任出行領域的老大。

隨著大規模城市化的步伐,擁有汽車不再是那麼有吸引力、或者必要的一件事。根據出行數據公司INRIX的記錄,美國人駕車遊的人數不比2005年更多,但總體用時卻比去年多了69億小時。

9

年輕人更傾向於使用而非擁有它們。價值、便捷和效率超過了威望、奢華和地位。這就是為什麼像特斯拉(Tesla, TSLA-US)這樣的品牌今年會加入進來,它在年輕人心目中代表了可持續,可突破的潛力。

出於區隔市場的需求,汽車公司紛紛嘗試建立新標準。它們吹噓自己的創新能力,把品牌和混合動力、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等等聯繫起來。無論是日產的“智能移動”,奧迪的“Intelligence is the new rock and roll”,還是Volvo的智能驅動訊息系統(IDIS),行業正在圍繞把汽車變成智能設備的方向去創新。這不是關於把汽車變成終極駕駛機器,而是讓你“成為終極的司機”,BMW的Ian Rovertson這麼說。

對一些入榜品牌來說,危機大於榮譽

儘管和去年相比,可口可樂保持了第三的位置。但更令人沮喪的是品牌價值降幅達到了7% ,高於去年的5%。根據Interbrand的計算,可口可樂在2014年達到頂峰的815.6億美元,之後兩年一直狂跌,今年的這個數據是731億美元。

在過去一年,可口可樂都在努力讓自己離不健康的形象遠一點,更改配方,收購眾多非碳酸飲料品牌等,包括想要拋棄瓶裝廠這個包袱等。目前看來可口可樂還需要再想想法子去重新吸引年輕人。

10

IBM的情況要更糟糕,雖然和可口可樂一樣,保持了第六的排名,但品牌價值下跌19%,是入榜的Top 100品牌中,跌幅最大的。從2000年到2013年一路上漲到788.1億美元後,現在跌倒了525億美元,相當於2005年的水平。

除此之外,今年新入榜的品牌共有4 家,除了特斯拉和Dior,像惠普和惠普企業公司被標上“NEW”的標記也不是一件好事:

惠普在2015年拆分成惠普企業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和惠普,兩家公司分別針對消費和企業市場,前者拿到日薄西山的PC業務,後者則像一個小型的IBM。

它們都作為新品牌入榜,分列44 和48名。而去年惠普的排名是第18位。

對另一些品牌來說,局面正在好轉

11

最典型的代表可能是麥當勞。儘管首次跌出了前10 榜單,但其品牌價值降幅在降低,從去年的6%減少到了1%。這也就意味著局面正在好轉。但危機仍然沒有解除,一直被作為突破點的全日早餐,儘管對銷售額形成了很好的提振,但第二季美國市場同店銷售成長低於華爾街預期後,股價應聲下跌。

它還面對星巴克(Starbucks, SBUX-US)這個極其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們在這篇文章中分析過為什麼兩者是競爭對手)儘管在榜單中位居第64位,和12位的麥當勞差距還很大,但品牌價值增幅高度20%,而繼續成長的趨勢仍很明顯。

12

 星巴克品牌價值成長曲線

 “H&M 的品牌價值等於4 個Prada”

快時尚仍然表現極佳,Zara和H&M的品牌價值都高於一眾奢侈品牌,而入榜的9個奢侈品牌有5個的品牌價值都在下滑。

13

房地產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在去年6 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到,過去, Gucci這一類的奢侈品牌都反對與快時尚品牌開在商場的同一層,而如今,他們可能會主動要求與H&M、Zara們開在一起。

H&M和Zara在榜單中分別位列第20和27。從2008 年到2016 年,H&M品牌價值已經從138.4億美元一直飆升到了226.8億美元;Zara則從59.55億美元上升到了167.7億美元。

是的,沒有優衣庫(Uniqlo),因為優衣庫在歐美市場遭遇水土不服,這不符合Interbrand全球化品牌的篩選標準。

是的,同樣沒有所謂的輕奢品牌。我們在這篇文章中分析過它們是如何像陣風一樣,快速流行,又迅速被替代的。

愛馬仕是唯一價值成長超過10%的奢侈品牌

愛馬仕過去被認為保守的品牌策略,反而在奢侈品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保持了成長,根據2016 年上半年財報,其營收上漲11% 至8.27 億歐元,保持每年增開1-2家新店。這種相對穩健的節奏被證明是維護高溢價品牌的有效方式。CEO Patrick Thomas 2011年說:“如果告訴我必須讓愛馬仕的利潤翻倍,我明天就能做到。但那樣的話五年之內你將失去’愛馬仕’。”

14

去年,厲峰集團董事長Johann Rupert 對行業潑下冷水,他在國際頂級時尚品牌行業峰會上說:“讓我夜不能寐的是,社會將如何應對結構性失業和嫉妒、憎恨和階級鬥爭。有錢人將不想炫富。如果你的孩子朋友的父母失業了,你不會想給他買一輛車四處炫耀。”

《金融時報》把如今奢侈品行業的低迷稱為一場“清算”,年輕人轉而消費所謂的輕奢,但當大談輕奢的人是奢侈品集團自己,這多少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Interbrand因此定義了所謂的奢侈極品(Meta-Luxury),將這一概念和普通的奢侈品牌區分開來。

愛馬仕就被Interbrand歸為奢侈極品的那一類,其代表還包括寶格麗和伊甘酒莊,“奢侈極品是追求盡善盡美的文化在經濟上的反映。” 這種低調華麗的奢侈品脫穎而出,被抬到奢侈品行業的金字塔上層。

沒什麼中國品牌,但中國市場很重要

你可能注意到了,榜單上的中國品牌只有華為和聯想。BAT 和中國移動們集體缺席。

這首先是由Interbrand的評選標準決定的,納入考量範圍的品牌必須有30%以上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這樣的標準暴露了中國品牌國際化程度不足的情況。

直到兩年前,這份全球品牌價值榜單都沒有中國公司,2014年,華為首次入圍了這一精英俱樂部,位列94名,而同年發布的中國市場最具價值品牌的首位是中國移動,但它在海外幾乎無人知曉。

15

 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因為中國市場足夠大,許多中國企業僅靠國內就能發展得很好。這也是諸如運動行業今年的品牌價值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Nike和愛迪達(Adidas)兩家公司所產生的品牌價值達到329億美元,是增幅第三的行業,而運動行業的躍升除了因為athlesuire風潮使得人們在更多場合穿上了運動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雙方在中國市場的成長都在兩位數以上。

十年間,誰從榜單裡消失了?

諾基亞。戴爾(DELL, DVMT-US)。萬寶路。GAP。摩托羅拉(Motorola Solutions, MSI-US)。柯達(Kodak, KODK-US)。勞力士。亨氏和卡夫。Levi’s。家樂氏(Kellogg Company, K-US)。UBS。哈雷……

它們都從Top 100 榜單消失了。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好奇心日報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好奇心日報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