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貨

基金實務

投資策略

理財規劃

商業策略

宏觀經濟

驚世語錄

另類投資
2021 年 全球 經濟 展望: 地緣政治與總體經濟洞察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2021 年 全球 經濟 展望: 地緣政治與總體經濟洞察

最近更新時間: 25 December, 2020

 
展開

地緣政治仍將是 2021 年市場和總體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但除非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否則國內政策問題——尤其是新冠病毒的管理和 經濟 復甦——將主導華盛頓和全球的政治議程。在此背景下,我對地緣政治格局中五個關鍵領域寄予厚望。

地緣政治觀察:拜登政府外交政策——多極世界中的大國競爭

大國競爭將推動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就像川普政府執政時那樣。但看起來會有所不同,至少在風格上是這樣,因為拜登團隊將強調加強與美國盟國的協調,尤其是在歐洲。拜登還將試圖恢復美國在各種跨國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北約)的領導地位。

但是,儘管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歡迎美國重新參與,但這一戰略達成目標並非易事,原因有二。首先,美國國務院發現在過去四年中,經驗豐富的專業外交官以及製定美國外交政策具體細節的地區和學科專家出現了大量人員流失。重建美國的外交能力需要時間。其次,美國盟國對美國的信任度處於數十年來的低點——一場選舉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糾正這一事實。美國退出《氣候巴黎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貿易協定》、廢除與伊朗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激進的貿易關稅議程,以及”美國第一”外交政策的其他紛爭,都使與主要盟國的關係變得緊張,同時削弱了美國的地緣政治領導地位,並最終削弱了其在全球的影響力。

所有這一切可能會使世界走上一條日益多極化和大國競爭日益加深的道路——這是 2021 年及以後難以管理的結構性背景。

中美關係改善,但並非沒有摩擦

2021 年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動態當然將是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在這裡,我預計會有一些改善,因為拜登政府可能會優先考慮專業外交而不是對等關稅。或者,簡單地說,期待更多的談話和更少的推特(Twitter, TWTR-US)。這將有助於將中美兩國從目前的外交低谷中拉出來,從市場角度來看,這一點可能會恢復更大的政策可預測性。雙邊緊張局勢的緩和也將降低亞洲和其他地方的地緣政治風險—— 2021 年的另一個市場和總體積極因素。

但是,在競爭加劇之際,不斷惡化的中美關係(基於國家安全擔憂)的大致輪廓將在 2021 年繼續存在。而且,未來數年,這種關係將塑造地緣政治。因此,我們應該期待被視為”戰略性”產業的供應鏈脫鉤。在後新冠疫情世界中,這種動力將持續,以基助為主導,也包括醫療保健和生物技術。我們可以期待資本市場、金融和其他推動國家經濟和軍工等產業有類似的動態。

與前四年相比,另一個重要的區別是更加重視人權和民主,這將在更大程度上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與以美國為首的”民主聯盟”中的盟國合作,將在 2021 年引發與中國更多的地緣政治摩擦。在新疆,北京的民族政策將成為焦點;香港及台灣,鑑於最近的事態發展;這很可能成為中西方意識形態分歧的衝突點。

氣候方面的機遇 – 但分裂使得這成為一項艱鉅的任務

從長遠來看,氣候變化將是美國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穩定的最大威脅,將是 2021 年美國政策重點。拜登政府將立即將美國回歸巴黎協議,我們應當期待當選總統拜登採取一系列行政行動,限制化石燃料鑽探,加強環境保護,並更廣泛地重新監管美國能源產業。在全球層面,氣候也為中美兩國尋找相互共識的領域提供了機會,這是雙邊關係的另一個潛在積極因素。

但是,大國競爭和多極化世界將再次給氣候合作帶來挑戰。世界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也是推動大國競爭的四個國家。這些關鍵國家之間持續的地緣政治摩擦將使重大的國際氣候協調變得困難,這種持續的結構轉變導致的更加分散的全球秩序也將變得困難。

因此,我預計 2021 年的氣候行動將繼續側重於世界各國的國內政策,因為全球在減少二氧化碳方面的進展仍然緩慢和不平衡。

2021 年要觀察的地緣政治風險——常見的疑點加上更多的”影子戰爭”

拜登將進入白宮後,將面對數十年來最具挑戰性的地緣政治背景,儘管美國國內政治仍然嚴重分裂和功能失調。雖然風險四處可見,但以下是我在 2021 年最密切關注的風險:

台灣:這仍然是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因為台灣的未來在大國競爭中成為了北京和華盛頓更大的焦點;預計中國將繼續對台北施加外交壓力,華盛頓方面也會給台灣提供更多的外交和軍事支持;軍事升級的風險在增加和持續。

南中國海和東海:這是另一個關鍵風險,因為中國在領土爭端中繼續其軍事擴張,美國與地區盟國,特別是與日本進行更密切的軍事協調。南中國海和東海:這是另一個關鍵風險,因為中國在領土爭端中繼續其軍事擴張,美國與地區盟國,特別是與日本進行更密切的軍事協調。

朝鮮:隨著金正恩試圖在拜登政府上任時將全球注意力轉移到停滯不前的核談判上,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很可能在 2021 年恢復;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和新的核武器試驗可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戲劇性方式。

美俄關係: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雙邊關係可能會惡化,美國更加註重加強北約的能力,特別是在東歐;拜登也呼籲美國政府調查俄羅斯與 2016 年選舉有關的”美國民主攻擊”;預計緊張局勢加劇,制裁風險增加。

“影子戰爭”衝突加劇:隨著大國競爭的加劇,我們應該期待國家安全戰略發揮更突出的作用,而國家安全戰略只是與實際軍事衝突不一樣。這些措施包括進攻和防禦性網路行動、加強情報能力、採取更多秘密措施影響國內輿論,以及越來越多的經濟工具,包括制裁,用於地緣戰略目的。

2021 年投資影響 – 差異化和適應性

從我的地緣政治觀點來看,三個趨勢將推動 2021 年及以後的總體和市場背景:新冠病毒復甦、深化大國競爭和氣候變化。這三個趨勢有可能將世界分為贏家和輸家,國家、政策、工業和資產類別層面的差別程度將日益擴大,其依據是疫情對總體經濟影響的相對暴露程度,世界秩序的變化以及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這些正在進行的結構轉型對於積極管理的戰略來說可能是一種淨積極因素,特別是那些將自下而上的投資專門知識與世界各地正確的專題趨勢相結合的戰略。

從地緣政治視角來看,我認為”適應”是概念化 2021 年及以後的投資機會的最佳方式。數万億美元的資本可能以在很多年重新分配,以幫助政府、企業和個人適應迅速變化的結構性背景。這一主題將特別尖銳,因為新冠病毒加上大國競爭,迫使醫療保健、生物技術、特別是國家安全等新興”戰略”產業的供應鏈漏洞重新調整。所有這些都可能支持全球的國防開支,但特別是,鑑於”兩用(Dual-Use)”技術有可能改變未來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平衡,我預計,”兩用”技術將成為全球需求的持續需求和政策重點。

氣候適應的機會可能會更大。最好的氣候科學表明,我們的星球將持續變暖幾十年或更長時間。這一事實已經創造了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需求,這將有助於人類適應這個迅速出現的環境現實。其中包括各種適應措施,以幫助社會應對更高的溫度、缺水問題,包括乾旱、野火增加、嚴重風暴和洪水,以及其他與氣候相關的關鍵變量,包括迫在眉睫的社會混亂和新的地緣政治摩擦。隨著拜登政府將氣候問題納入美國政策議程的中心,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這樣做,這種新興的氣候適應需求在 2021 年可能會成長,並將持續數年。

總體洞察:暫時性危機,永久性的財政對策?

全球經濟仍然夾在敵對勢力之間。消極的一面是週期性的再次疲軟;積極的一面是,希望新冠病毒的疫苗能夠使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活動回到更正常的水平。

新冠病毒相關的經濟放緩的規模和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已促使家庭,特別是企業,延緩支出,並提高了預防性儲蓄水平。如果一種有效且廣泛分佈的疫苗即將問世,市場或許可以在未來幾個季度裡更有信心地看待起伏不定的市場週期,私營部門儲蓄的任何新成長都將被延緩支出。

全球週期在未來三到六個月內可能會惡化,因為針對新冠病毒病例數量上升而實施的限制措施,令不確定性籠罩在市場上空。這種惡化可能會迫使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在 2020 年底做出另一個反應。但我認為,市場現在很有可能忽視這種短期的不確定性,專注於未來的成長。

2021 年 經濟 可能強勁成長

在經歷了艱難的新年之後,全球經濟成長可能強勁,而通膨依舊很低。在我看來, 2021 年全球GDP可能成長 5% ,因為對有效疫苗的信心會推動家庭和企業降低儲蓄水平。然而,鑑於 2020 年經濟活動的中斷,大多數國家在 2021 年底之前都不大可能看到GDP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對一些國家來說,這可能會持續到 2022 年甚至 2023 年。

雖然過剩的產能正在被吸收,但我預計通膨仍將維持在低位,儘管GDP成長強勁。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可能將非常有效。這場危機的一個後遺症是,各國央行已經明確改變了其反應職能,在收回刺激方案之前,它們需要看到通膨上漲,而不僅僅是預期通膨上升。因此, 2021 年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規模可能很大,約為 3 兆美元,僅次於 2020 年的 6 兆美元。

疫苗領域的積極進展改變了全球經濟。儘管現在還處於初期階段,還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但這些障礙將使我們更加相信這場危機將是暫時的。在這種環境下,股票和債券報酬率都可能上升。股市可轉向更具週期性的領先地位。債券報酬率可能會上升,因為央行最終升息的時機會被適度提前。但是,由於通膨仍然較低,而央行的購買量仍處於高位,這些措施可能會是漸進的,而非突然的。

所有目光都放在財政政策上

迄今為止的政策回應雖然很大,但旨在填補一個漏洞,而不是刺激成長:避免通貨緊縮,而不是產生通貨膨脹。這些措施旨在減輕私營部門強制儲蓄造成的部分打擊。央行的資產購買行為在推高股票方面比說服家庭或企業消費更有效。

在全世界都適應了疫苗的消息之後,我相信市場會將其焦點轉向財政政策:將採取什麼形式,會有多持久?這將決定全球週期是否只是簡單地回歸新冠疫情前的行為——低成長、高債務、低生產率、低通膨和持續的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還是走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各國面臨著三大財政選擇:

收回他們在危機期間所給予的東西——這就像 20 世紀 90 年代的日本或 2011 年至 2012 年的歐元區一樣。考慮到過度的債務,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太可能的選擇。債券報酬率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通膨預期將遠低於目標。股市的前景將再次取決於各國央行是否願意繼續擴大資產負債表。

利用財政政策在社會內部重新分配,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提高勞動收入比例——這將意味著更高的稅收和更高的支出,通過降低工作成本來縮小收入不平等。其結果將是一種類似於 20 世紀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的滯漲環境,債券報酬率將大幅上升,並出現一些信貸問題和股市下跌。

利用財政政策促進大規模投資激增——從 1945 年到 1965 年,財政擴張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發的技術能夠隨著經濟的重建而推廣。能源和交通投資能否與今天相當?這可能是通往黃金時代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將投射出更強勁的成長、生產率和回報,以及更高的均衡利率。因此,債券報酬率和股票可能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同時上漲。

根據各國選民的政治傾向,各國所選擇的方案各不相同。就全球總體水平來說,財政審慎的選項似乎不太可能。因此,在 2021 年,大部分國家可能會覺得政策轉變是永久性的。但我目前不確定是財政再分配更有可能,還是投資更有可能。就像歐洲和英國最近的選舉一樣,美國大選表明,選民們已經決定採取激進的再分配政策來反對突然轉向左翼的情況。然而,同樣,我們尚未看到許多具體的財政投資計劃。

進一步看

我相信,新冠病毒疫苗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會讓我們更加堅信這場危機是暫時的,儘管近期前景正在惡化。對我來說,關鍵的未知是財政政策的改變是否會被證明是永久性的——如果是,將採取什麼形式。每個國家都在審慎、再分配和投資之間面臨財政政策的選擇。

對我來說,未來 5 到 10 年,財政主導貨幣政策是一個關鍵主題。在過去 10 年或更長的時間裡——尤其是在 2020 年——央行流動性一直是推動全球市場的一個因素。但是這個財政時代對投資者來說確實令人興奮,因為它更多的是關於國家的故事。每個國家的政策會有所不同。

例如,人口老齡化和低儲蓄率的國家,其真正推動通膨的動機要小得多,正如日本近幾十年來所顯示的那樣。但像美國和英國這樣的國家可能更願意堅持財政刺激,直到通膨出現。這意味著未來 5 至 10 年,市場將定價更多的風險溢價,這將對債券和股票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英國脫歐:為更多的政策刺激做好準備

隨著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談判繼續進行,三個關鍵問題依舊存在。第一,會達成協議嗎?我認為這是很有可能的。第二,什麼時候達成協議?與歐盟的所有談判往往會拖到最後一刻,也就是 11 月第三週左右。第三,協議會是什麼樣的?這就是市場應該關注的地方。

對市場定價的影響

今年可能出現的結果範圍已經大幅縮小,我認為目前的市場定價並未反映出這一點。六個月前,英國與歐盟達成的全面貿易協議仍然是一種選擇。現在,機會接近於零。剩下的兩個選擇要么是像加拿大那樣達成協議,要麼是就世界貿易組織(WTO)條款達成協議。尤其是英鎊,似乎並沒有完全消化這些風險。如果沒有達成協議,英國資(國家出資企業)產將拋售。如果達成協議,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條件反射式的上漲:英國股市將在一段時間內跑贏大盤,英鎊將上漲,而利率將下跌。

但我認為,無論英國歐洲達成什麼協議,這種漲勢將很快停滯不前。一項像加拿大那樣的協議意味著將對商品徵收非常低的關稅,這將是積極的。但令我吃驚的是,服務業受到的關注如此之少,而服務業對於英國與歐盟的貿易是非常重要的。英國公民將無法前往歐盟進行交易服務,因為英國的服務部門資格將不被歐盟接受。

這種壁壘是比商品關稅要重大得多的貿易摩擦。如果是像加拿大那樣的交易,我估計做生意的平均成本會比目前高出 9% 左右。這比世貿組織達成的約 13% 的協議好不了多少。在交易前增持英鎊和英國股票一直是市場共識最多的交易之一。如果交易完成,將有更多資金等待入市。但是,一旦市場掌握了這些障礙的規模,反彈很可能會消退。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前景

無論英國脫歐談判結果如何,我認為貨幣和財政的刺激措施將比市場預期的要多。在財政方面,隨著經濟放緩,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更多擴大的支持措施。我認為,在 2 月或 3 月,可以做出有意義的財政反應,達到 GDP 的 1.5% ~ 2.0% .

在貨幣方面,英國央行的成長預測假定了一項全面的貿易協定。如果這沒有發生,銀行將不得不在考慮最新一波疫情浪潮和新的封鎖前大幅下調預測。我預計到年底還會有大約 1,000 億英鎊的資產購買,第一季度還會有更多。即便如此,我認為 2021 年的金邊債券(gilts)供應量將很容易超過英國央行的需求,尤其是相對於 2020 年的需求而言。在這種環境下,我預計金邊債券將繼續拋售。

關於可能引入負利率的討論已經很多了。我認為,英國央行擔心,在資產購買方面,尤其是曲線前端,其收益會減少。因此,它很可能會有繼續浮動負利率的想法,以保持低報酬率和曲線約束。

現在市場的一致看法似乎是,在未達成任何協議時,負利率的可能性會更大。我不同意。如果沒有達成協議,英鎊很可能會大幅下跌,使英國銀行面臨壓力。因此,我認為英國央行應該避免負利率,這是一種防止貨幣升值的工具。如果達成協議,但經濟繼續疲軟,我認為此時負利率的可能性很大,儘管障礙仍然很高。

我認為, 2021 年對於英國的成長和通貨膨脹來說是具有挑戰的一年。英國經濟是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正經歷最慢的經濟復甦之一。它還存在著一些在脫歐之後會持續的問題,例如資本支出的不確定性。因此,儘管 2021 年可能實現正成長,但我認為英國的表現可能會遜於世界其他地區。 GDP可能要到 2022 年第二季度左右才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通膨與成長之間可能會出現更糟糕的取捨。在這種情況下,英鎊的任何重大積極走勢都可能會消退。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