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台積電技術遭竊!發生什麼事?有什麼影響?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台積電技術遭竊!發生什麼事?有什麼影響?

最近更新時間: 06 August, 2025

 
展開

台積電最先進的 2 奈米製程機密驚爆遭洩!在關稅風波未平之際,市場又傳出台積電新進製程技術遭離職員工外洩的壞消息,這起事件最先由日經新聞披露,隨後由臺灣高等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證實,而台積電則指出由於此案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便就細節多做說明。台積電的機密為什麼會外洩?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呢?趕快來看看股感的整理吧!

台積電技術遭洩

根據臺灣高等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的新聞稿指出,此次台積電核心關鍵技術遭非法取得之案件是由台積電於例行監測中發現在職員工出現異常的檔案接觸,遂啟動內部調查程序後發現該關鍵技術的營業秘密疑似遭前員工和在職員工非法取得,因此向高檢署智慧財產分署提出告訴,並由檢察官指揮法務部調查局新竹巿調查站、資訊安全工作站及北部機動工作站於 2025 年 7 月 25 日至 28 日傳喚、拘提以及搜索被告之居所。

其中 3 名被告(1 名前任員工及 2 名現任員工)由於使用手機拍攝了大量的機密,因此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嫌疑重大因此遭羈押禁見並直接解雇,其餘 6 名被告為研發中心人員因涉案情節較輕(僅提供資料)故先以調職處理,並傳出台積電將進一步清查近期原準備離職之員工。

雖然高檢署以及台積電皆未透露實際外洩的製程技術細節,但是多家媒體皆指出,此次遭洩露的機密便是目前最先進 2 奈米製程的參數資訊,而此次遭列為被告的員工,正是新竹寶山 Fab 20 的正職及離職工程師。台積電的 2 奈米製程預計將於 2025 年年底開始量產,蘋果、高通等大客戶皆已預定產能,為全球現階段最新進的晶片製程。

誰泄露了台積電的機密?

根據媒體消息指出,本次涉案的台積電前員工於離職後轉投東京威力科創(TEL)的懷抱,TEL 是台積電重要的供應鏈夥伴,曾多次獲選台積電優良供應商,該員工原先於台積電任職系統整合部門,後加入 TEL 擔任設備工程師,並藉由熟識的 2 名現任員工之手取得了將近千張的先進製程相關影像,故檢調單位也搜索了 TEL 位於竹科的辦公室。

洩密案背後還有故事?

而在這起洩密案背後,除了東京威力科創的名字,更傳出近年由日本政府扶植的半導體國家隊, Rapidus 也牽涉其中!Rapidus 是由日本經濟產業省主導,並獲得 8 家日本龍頭公司共同出自,再加上 IBM、Imec 等國際企業及機構技術及資金挹注,目標是在 2027 年底前完成 2 奈米的量產。而前述提及的 TEL 正是 Rapidus 的設備供應商和股東之一,這也導致外界懷疑台積電的技術是否外流至 Rapidus。

而這個擔憂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在 2025 年 7 月 18 日時,Rapidus 宣布已在 2025 年 4 月於北海道啟用的 IIM-1 工廠完成了 2 奈米晶片的試產,是日本首家成功產出 2 奈米晶片的企業,雖距離量產還有一段路要走,但離實現 2027 年的目標已更進一步。當時 Rapidus 的社長小池淳義表示,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來自於導入了 EUV 微影設備,未來將進一步改善其性能並提高良率,期望能在 2025 年內完成研發。由於距離 Rapidus 宣布成功試產的消息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爆出此次洩密事件,不免讓人懷疑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在爆出台積電技術遭竊後,今(6)日開盤日本設備製造商東京威力科創(TEL)盤中一度重挫超過 4%,台積電也下跌 25 元。這起事件的影響層面廣泛,從台積電技術領先地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動態,都可能因此案產生連鎖反應。

影響台積電的領先地位

這次傳遭洩密的 2 奈米製程代表半導體製程的尖端技術,需要投入龐大的研發費用,涵蓋數以千計的專利、製程參數、設備調教等核心機密。全球目前僅有台積電、三星、英特爾以及前述提及的 Rapidus 有製造能力。

今年初就傳出競爭對手三星 2 奈米良率雖然仍低於 40%,但已經與特斯拉簽訂 8 年 165 億美元的訂單。日本 Rapidus 7 月也宣布 2 奈米試產成功,雖然後續還有產量規模、潛在客戶等問題,如果這些困難被一一克服,將會是台積電的一大威脅。

這次洩密案的重點在於,若外洩資料確實含有關鍵製程細節或整合資訊,則可能讓競爭對手在無需投入相同研發成本的情況下,加速其開發進程,縮小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影響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的領先地位。

國家安全

台積電長年以來被視為台灣的「護國神山」,尤其高階製程更被視為國家機密般被保護,畢竟也不是每間公司都有能力製造 2 製程。我國行政院在 2023 年 12 月制定了「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規定 14 奈米以下的晶片製程均屬於「國家機密」的範疇,若是未經授權就使用、重製或是洩漏營業秘密,就有可能會違反《國家安全法》。這也是為什麼此次雖然是私人公司的洩密案,卻會驚動檢調機關的協力偵辦,成為檢調偵辦的首件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案

過去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幾十年來台積電獨霸晶圓代工業務,先進製程的核心技術一直是各方覬覦的目標,技術機密外洩並非第一次發生,過去也發生過多起營業秘密保衛戰。股感也整理了過去發生過的洩密案:

股感資料庫整理
台積電主要洩密案
年份 涉案人員/身分 洩密內容 疑似或實際流向 案件結果
2002年 劉芸茜(前台積電工程師,後任中芯高層) 12 吋晶圓廠關鍵技術機密 中芯國際(SMIC) 套涉兩岸智慧財產權糾紛,主要針對劉女在合電腦犯罪部分調查。
2015年 羅唯仁(前台積電員工、深態總監) 28 奈米製程技術報告、機密技術文件及研發數據 上海華力微電子(Huahong Grace) 依違反《營業秘密法》判刑 1 年 6 個月,併科罰金 500 萬元。是《營業秘密法》修正後首宗商業竊密刑案。
2019年 前研發工程師 7 奈米製程機密資料 中國競爭對手 檢方起訴並判刑,處以高額罰金。
2025年 多名工程師 2 奈米製程關鍵技術(約千張照片) 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EL)相關人員 涉案工程師已遭解雇並依法《國安法》聲押禁見,檢調持續偵辦中。

其中最知名是 2002 年發生的洩密案,這起案件讓台積電指控中芯國際竊取機密,與其開啟了長達 8 年的法律攻防。雙方曾在 2005 年達成初步和解,中芯同意在六年內支付 1.75 億美元的專利授權金,然而台積電在 2006 年再次發現中芯持續不當使用其機密,進而重啟訴訟。

最後,在 2009 年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中芯國際除了已支付的 1.35 億美元授權金外,還需支付台積電總計 2 億美元的賠償金,並無償讓與總股本約 8% 的股份,與可用每股 1.3 港元價格認購中芯 2% 股權協議。

結論

這此台積電 2 奈米製程機密外洩案,從單純的商業竊密延伸到牽動國家安全的重大事件。隨著這起事件進入到司法程序,台積電過去在智慧財產權保衛戰的歷史也再次被關注。從 2002 年與中芯國際長達八年的訴訟,到後續幾起技術外洩案,都顯示出台積電對於保護其核心技術的決心。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半導體競爭中,先進製程的技術領先不再只是企業的護城河,更是國家戰略的關鍵資產。這場機密保衛戰的後續發展,也將持續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