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市場上所有人都往同一個方向衝,你就要小心了。」在電影《大賣空》裡,這句台詞精準道出了另類投資的精髓 。電影中 Micheal 就是擔任對沖基金經理人,預見次級房貸會壓垮美國未來房市,並投入高達十億美元與當時華爾街投行對賭,在 2005 年房市正火熱時做空 CDO。在之後的三年,他不斷承受市場壓力與追繳保證金的考驗,但當 2008 年金融風暴引爆,美國房市瞬間崩塌,Micheal 的基金逆勢大漲,報酬率高達 489 %。
這段故事揭示了:另類投資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於它往往能在傳統市場之外找到突破口。接下來,就讓股感帶大家走進另類投資的世界,一起看看它如何在動盪市場中創造超額回報。
什麼是另類投資?
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是一個廣泛的資產類別,顧名思義,凡是不屬於現金、股票、債券這類傳統投資工具都可以被歸在這一塊。從金融性的衍生商品到實體資產,例如藝術品或房地產,都算是其中的一環。
因為這些投資標的走的是「非傳統路線」,它們和一般市場的連動性往往比較低,所以不少人會利用另類投資來分散風險。不過話說回來,這條路並不是沒有挑戰:資金流動性不足、透明度不高,再加上價格波動大,意味著投資人需要有更強的風險承受力。
另類投資 vs 傳統投資
看到這邊是不是對另類投資還一頭霧水?沒關係股感在這邊幫你準備了圖表,讓你快速了解另類投資跟傳統投資差別!
另類投資 vs 傳統投資 | ||
特性 | 傳統投資 (股票、債券) |
另類投資 |
流動性 | 高 可在公開市場隨時買賣 |
低 非公開市場買賣 |
透明性 | 高 嚴格的資訊揭露與法規監管 |
低 資訊不公開仰賴專業經理人判斷 |
風險與報酬 | 相對穩定,受經濟週期影響 | 潛在報酬高,風險也高 |
市場相關性 | 高 | 低 |
投資門檻 | 低 一般人藉證券帳戶即可參與 |
高 通常需符合「專業投資人」資格或高額資金門檻 |
主要功能 | 追求資本利得、穩定利息收入 | 分散風險、追求特定策略下的超額回報 |
另類投資有哪些產品?
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Hedge Funds)本質就是一種私募基金,透過靈活運用多種策略來分散風險,爭取正報酬。其作法很多元,常見的操作方式包括多空操作、套利、以及槓桿借貸等,目的就是讓基金在不同的市場景氣循環裡,都還能找到獲利的機會。
不過在台灣,投資人想要直接參與對沖基金並不容易。但換個角度來看,許多「多重收益型」或「組合型基金」裡,其實就已經偷偷融入了對沖基金的策略,讓一般投資人也能間接體驗這類靈活的操作方式。
私募股權
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簡單來說,就是把資金投入到還沒上市的公司。它的範圍很廣,從投資新創公司的創業投資(VC),到收購成熟企業的槓桿收購(LBO),都屬於這個領域。
近幾年,台灣的私募股權市場其實發展得相當快。2020年總投資額創下3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顯示這個領域已經逐漸成為資本市場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私募信貸
私募信貸(Private Credit)這幾年在全球投資市場中快速冒起。它的做法很直接:由非銀行的金融機構把錢借給企業,來補上傳統銀行無法滿足的融資需求。對投資人來說,因為必須承擔「資金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回報率也往往比一般市場高一些。
更特別的是,私募信貸和股票、公開債券市場的連動性相對較低,再加上許多貸款設計成浮動利率,不僅能幫助投資組合分散風險,也能在通膨環境下提供一定程度的防護。這讓它逐漸成為資產配置裡不可忽視的新選項。
實體資產
實體資產是「摸得到、看得見」的資產。它的價值來自稀缺性、使用價值,甚至是歷史意義,因此與金融市場的漲跌連動性通常較低。一般來說,實體資產可以分為大宗物資(像是石油、黃金、藝術品)和不動產兩大類。
在不動產投資裡,最常見的形式就是 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透過 REITs 投資人不用自己買大樓或商場,也能間接參與不動產市場,分享商辦大樓、購物中心、倉庫、甚至酒店帶來的租金收入,並期待資產未來的增值。
不過,回到台灣市場,REITs 的發展相對保守。受到監管限制影響,規模偏小、吸引力不足,因此相比鄰近的日本,這類投資在台灣仍未能真正打開大眾市場。
要如何參與另類投資?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另類投資」總是動輒要準備上百萬美元的門檻,彷彿只屬於金字塔頂端的遊戲。但其實並非如此。對一般投資人來說,REITs 就是一個相對親民的入門選擇,價格不高、回報也算穩定。
目前台灣正在推動修法,讓 REITs 的投資標的不再侷限於商辦或賣場,而是擴展到資料中心、醫療機構,甚至再生能源用地,未來殖利率也有望因此提升。眼下台灣市場上共有六檔 REITs:
- 富邦一號:投資商辦和賣場
- 國泰一號:投資商辦及飯店
- 富邦二號:主要投資商辦
- 國泰二號:主要投資商辦
- 圓滿一號:投資商辦和賣場
- 樂富一號:投資商辦和賣場
至於私募基金與對沖基金,則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因為具備「私募」屬性,它們只針對符合法規的專業投資人或高資產客戶募集,並不對一般大眾開放。投資門檻通常要上看數千萬元的淨資產,或至少數百萬美元的最低投資金額。加上高風險、低流動性與資訊不透明等特性,使得法規需要特別保護一般投資人,以避免不必要的虧損。
可以如何選擇另類投資?
評估另類投資,不能只看高回報,更要看它獨特五個重要面向:
1. 團隊與策略
基金的核心在於投資策略與團隊能力。你需要了解基金是專注新創還是收購成熟企業,並評估團隊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專業能力。基金的成敗,最終取決於管理人的決策。
2. 歷史表現
評估基金的過往成績,不僅要看回報率,還要看回報的穩定性和籌資能力。這能幫助你判斷基金是否能持續創造價值,而不是曇花一現。
3. 費用結構
私募股權基金的費用通常較高且複雜。除了每年收取的管理費,還有從利潤中抽成的績效費。這些費用會直接影響最終收益。
4. 投資標的狀況
由於私募投資資訊不透明,基金管理人對投資標的的盡職調查至關重要。你需要了解所投資公司的基本狀況和發展前景,這能保障你的投資安全。
5. 流動性評估
私募股權的投資週期漫長,資金可能被鎖定數年。在投資前,你必須確保這筆資金在未來不會有急用,並充分了解整個投資與退出的流程。
結論
另類投資的價值,在於能為投資組合增添傳統市場難以提供的多樣性,甚至創造超額報酬。雖然它伴隨高門檻、低流動性與資訊不透明等挑戰,但只要投資人能審慎評估基金團隊、策略,以及自身的流動性需求,就能在這個領域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