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曇花一現,深度分析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Aswath Damodaran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Aswath Damodaran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曇花一現,深度分析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

2020 年 8 月 3 日

 
展開

企業衰退,這主題經常出現在我的部落格中。我也曾探討過公司衰退的過程,會如何讓期望能夠反轉局面的管理者和投資者都束手無策。在此基礎上,我寫過一篇剖析雅虎(母公司 Verizon, VZ-US)(Yahoo)(母公司 Verizon ,VZ-US)的文章,並在文中談到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有被壓縮的跡象。如:公司往往剛步入輝煌期就開始走下坡。在此篇文章中,我將對這一現象的根源進行理論分析,以此做為下一篇文章的鋪陳,進一步探討公司管理者和投資人可從中得到何種啟示。

公司生命週期

公司的生命週期往往都有模式可循。它由一種理念發展出產品,然後演化到企業經營,進而步入成熟期,最後走向衰敗。

Damodaran) 曇花一現 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上)_內文圖01

Damodaran) 曇花一現 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上)_內文圖02

我曾經強調,我們應該注意公司從一個階段進行到下一階段的之間的過渡期,尤其是在生命週期中早期的公司淘汰率特別高。不同公司在生命週期的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所需的時間差別很大。公司在過程中同樣能做很多事情,比如:公司有減緩、甚至是反轉進入下一過程的能力。

不過公司能做的並不像他們自己(或者策略顧問)所估計的那麼多。唯一無可爭辯的,就是最優秀的公司也會衰退,而公司是否能優雅地度過衰退階段,決定了在這一個階段中股東選擇持有或賣出股票的行為。

生命週期的決定因素

為了弄清楚為什麼公司間存在差異,以及公司的生命週期是如何演變的,我嘗試著針對每一階段分析其決定因素,如下圖所示:

Damodaran) 曇花一現 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上)_內文圖03

  • 起步期,應關注在企業的生存問題,這取決於(a)手頭有多少資金(b)需要多大投資才能進入市場(c)產品或服務誕生的時差。如果手頭的資金充裕,而且產品出現前的等待時間不長,公司的存活機率較大。
  • 公司的成長速度將取決於(a)整體市場的成長速度(b)公司規模化的難易程度(c)多少客戶有固定消費的慣性。如果整體市場快速成長、公司擴張容易、所接觸的客戶也願意從原先使用的產品和服務轉向新型產品,那公司就可以成長更快速。
  • 公司成熟階段的長短取決於競爭優勢的本質,包括優勢大小和可持續期間的長短。如果競爭優勢很強大且具有可持續,公司就可以長時間內停留在成熟期內。消費型產品的公司憑藉響亮的品牌,是公司最強、最持久的競爭優勢之一,會比只具有短期競爭優勢的公司有更長的成熟期。
  • 在衰退階段,企業衰敗的速度將取決於(a)新公司可以多快進入市場(b)新公司可以多快擴張,以及客戶嘗試新產品的意願如何。換句話說,如你所見,促進公司快速成長的因素,反過來也會導致公司的快速衰敗。
  • 在週期的最末端,你的選擇取決於剩餘資產的狀態,在沒有重大損失的前提下,剩餘資產能否被清算。如果答案是可以,那麼公司就可速戰速決,甚至毫無疼痛的清算收尾。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這個過程就會是垂死掙扎,漫長且折磨。

科技公司 VS 非科技公司

在開始討論高科技公司與非高科技公司的不同之前,我們必須先能夠清楚的區分兩者,以及兩者之中的界線為何開始日益模糊。在 1980 年代科技革命之初,區分這兩種類型是很簡單的,如果一間公司的產品或服務與電腦相關(無論是個人或企業電腦),它就會被列為一間科技公司。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微軟(Microsoft, MSFT-US)、蘋果(Apple, AAPL-US)和 Atari 都是科技公司,而 HP(HP Company, HPQ-US)、IBM(IBM-US)和 Digital Equipment 則被認為是保守派公司。

不過這種劃分現在已經失效了,因為我們買的每一個產品(從家電到汽車)幾乎都有相應的電腦組件,而這也意味著決定一家公司是否為高科技公司完全基於主觀判斷。

鑒於這一現實,我建議不要在科技公司和非科技公司之間強硬劃分界線,而可以把科技公司看為一個連貫的整體。在它的一端,是產品和服務完全由科技驅動的公司(如:Google(GOOGL-US)、Facebook(FB-US));在另一端,是那些幾乎沒有任何科技成分的公司(如:消費性產品和化妝品公司)。用這種連貫的看法觀察,你就可以說特斯拉(Tesla, TSLA-US)和福特(FORD, F-US)都是汽車企業,但是特斯拉公司的科技成分比重更大。

Damodaran) 曇花一現 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上)_內文圖04

為什麼要留意這些區別呢?首先,它們對分析師和投資組合經理有很大意義。賣方的證券研究分析師通常被分配到各個部門中,並被要求時時關注所分配的公司。我注意到,亞馬遜(Amazon, AMZN-US)、Netflix(NFLX-US)和特斯拉等名號響亮的公司有著很大差異。根據技術水平的差異,可以將這些公司進行分類,但如果根據其他差異,這些公司又可被劃分到別的經營領域中(如特斯拉屬於汽車產業,Netflix 屬於娛樂業,亞馬遜屬於零售業),有些人會歸納一個新的領域給這些新創公司留在灰色地帶。

其次,無論好壞,公司的分類會影響訂價。特斯拉如果被劃分為汽車公司,與其他汽車企業相比,股價看上去就很高,但如果它被歸類為一間新興高科技公司,它的價格可能就不算太高。這也許就是企業都想為自己貼上高科技標籤的原因所在,即便科技只占其產品的一小部分。

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

如果你同意科技是具有連貫性的,那麼你可能也會認同我對科技公司的定義:一個公司,若其絕大部分價值都來源於科技,那麼它就是科技公司。依這項定義,回顧公司週期與其決定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不過每一點都可以挑出特例)

  • 擴張容易:科技公司的業務範圍往往不受限制,前期投資資金需求量很小,發展容易。如果市場條件有利,公司能獲得資本和低忠誠度客戶對其的市場偏好,從中得到幫助和支持。因此科技公司成長的很快。
  • 競爭優勢難以維持:一旦科技公司進入成熟期,就意味著它過了可長期獲利的階段,競爭優勢很快就會消失殆盡。
  • 衰退迅速:促進科技公司高速發展的力量,如:無進入門檻、易於擴張和客戶轉移,這些都會使公司更容易被新的競爭公司奪走業務。
  • 公司在生命週期末段一貧如洗:與其它類型的公司不同,科技公司並不會像其它公司那樣在成長過程中累積有形資產,亦無清算潛力,一旦獲利衰竭,公司沒有太多資產可依靠。

如下,是典型科技公司與典型的非科技公司生命週期對比圖:

Damodaran) 曇花一現 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上)_內文圖05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實這確是市場上發生的事情呢?我舉黑莓(BlackBerry Ltd, BB-US)(Blackberry)為例。即便證據看起來很零散,我認為它也確實是存在的。首先,有證據顯示小型科技公司(通過首輪測試)就利潤成長而言,比其他小型非科技公司成長更快。

科技公司在成長時大量流出現金的原因,可能在於會計統計不一致。他們把研發費用當作經營費用,使得公司看上去好像經營不善。第二點是,科技公司成立後想要維持發展很難。第三點是一旦科技公司開始衰敗,想要扭轉這一局面就更難,而且衰敗速度只會越來越快。這些點在麥肯錫探討科技公司成長的文章中都有強調過。

Damodaran) 曇花一現 科技公司的生命週期(上)_內文圖06

從生命週期的角度看破壞式創新

破壞式創新是公司策略上的一個新術語,我將它列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名單之上,它通常是討論的休止符,或者避免細節討論的項目。我認為,破壞式創新的核心在於它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方式,它會從根本上改變既存的企業或者產業的根基。由科技為主導的破壞式創新中,科技公司往往會重創非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從而使科技公司的成長期更久,成熟期更長,衰落期也更為平緩。

如汽車服務產業中計程車和豪華轎車的業務,這種舊時代非技術型公司需要透過監管機構的批准(監管機構使得進入產業門檻很高),也要根據客戶的慣性進行大量投資 (購買汽車)。Uber 和其它一些推行共乘的公司繞開了批准審核的過程,無需投資買入汽車,透過智慧型手機與客戶接觸,打破了消費慣性,從而顛覆了傳統模式。

結果不言自明,Uber、Lyft 和滴滴出行(Didi Kuaidi)等公司,以不同於任何傳統汽車服務公司維持成長的模式,這些公司的市場都超出了舊模式的範圍,我相信沒有任何一間傳統的計程車公司能夠像 Uber 一樣在 300 個城市營運。

破壞式創新的影響在於,它會壓縮舊有商業模式中成熟期公司的獲利、而這些成熟公司卻還說服自己改變很緩慢。成熟公司還沒準備好面對新科技帶來的一系列快速轉變,即便等得再久,這些老玩家也無法做出任何決定,最後只得訴求監管機構的保護,不出意外,等著它們的只有自我毀滅。

很多城市的計程車公司和豪華汽車公司就經歷了這樣的結局。但是,科技新進者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這種破壞性的商業模式也暗藏危機,因為這種模式不利於維持現金流,並且其競爭力也值得再考究。就如同我在一篇關於共乘經濟的文章裡提到的,破壞舊有的產業很容易,但透過破壞來獲利就沒那麼簡單了。

Musings on Market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Aswath Damodaran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Aswath Damodaran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