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是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也是引領科技進步的重要產業,其中較上游的設備廠比較偏向 B2B 市場,與民眾最相關的就是電信商了,舉凡打電話、上網還是其他跟通訊相關的日常服務,都是電信商所提供服務的範疇,在每個國家電信商都具有特許產業的地位,也因此會有寡占、集中度高、營運穩定的特性,台灣電信三雄分別為中華電(2412-TW)(1603-TW)、遠傳(4904-TW)以及台哥大三間,其中又以中華電的規模最大。
電信業因為其公共服務的性質,跟政府有密切的關聯,中華電信的前身即為交通部的電信總局,後來因為電信產業開放以及電信三法的修正案,在 1996 年時分割成為了現在的中華電信,但在那時仍然是屬於國營企業。
1997 年起中華電陸續開始進行釋股民營化動作,2005 年再一步釋股以及至美國發行 ADR 之後,官方持股比例低於 5 成,成為了民營企業。儘管如此,中華電至今的最大股東仍為交通部,持股比率大概在 35% 左右,董監事也是由交通部所指派。
由於歷史發展因素的獨特性,中華電基本上一直保持著電信商市佔率第一的寶座,但隨後其他民營電信商的崛起,像是遠傳以及台灣大(3045-TW)出現,市場呈現了長期三強鼎立的局面,但不論是在市值還是 EPS 表現上,服務較為全面的中華電仍然是處於領先的狀態。
_1.png)
_2.png)
中華電提供消費者通訊服務包含了固網(應用金屬線或光纖線來傳遞訊號)、行動通信服務、網際網路以及國際固定通信四大類,依據終端客戶的不同可以分為家庭、個人以及企業客戶,其中行動通信主要集中在個人市場,提供行動通訊上網的服務,是營收組成中重要的來源。
電信產業具有以下幾點特性,第一項是公用性,因為通訊是大眾的基本需求之一,政府多設有嚴格法規控管;另一項是寡占性,因為電信業是高技術與資本密集的產業,相關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經費龐大(2018 年中華電預計資本支出為 331 億台幣),長久演進下來往往會留下幾個巨頭彼此競爭。以台灣為例,直至現今就是中華電、遠傳、台灣大三者佔了過 8 成市佔,再加上亞太電信跟台灣之星就幾乎囊括整個市場,在發展歷史更悠久的美國市場,也呈現了這樣的現象(詳細內容可參考這篇)。
_3.png)
行動通信是現在中華電最大的單項營收來源,基於幾乎每個人都有通訊的需求,電信商擁有一個穩定需求來源的市場,還有一項特點是,單單在行動通信的提供上,各家電信商之間的差異度其實並不高,這也造就了消費者在服務費用的方面非常計較,常常可以見到的現象就是,某家電信商新推出一個更為優惠的方案,就吸引消費者迅速轉換電信商,其中違約金的考量會是用戶轉換一大要因,也會間接影響電信商的短期營收。
長期下來,電信商之間會有價格競爭搶客戶的動作,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位用戶平均收入)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指標,ARPU 會隨著廠商彼此競爭逐漸下降(見下圖),要改變這樣的趨勢往往是由推出新服務才能拉升,像是 4G 服務的推出就讓 ARPU 達到破千的程度,但隨著時間經過以及著名的「499 之亂」之後,可以預期 APRU 將會進一步的下降,這也當然的會影響到電信商的營收。
_4.png)
_5.png)
對於電信產業來說,未來 5G 相關應用服務的推出將帶來不小的影響,目前包含日韓歐美等國家大多訂於 2020 年開始進行商業服務,前期的成長走勢將會與 4G 推出時相似,並且在未來剛推出的幾年間,4G 服務仍然會佔有重要的地位,5G 的一些應用以及其商業模式還有待時間來發展與驗證,在 4G 服務所投入的巨額資本支出也需要時間來回收,台灣目前也是擬定於 2020 年開始 5G 服務,但以中華電來說還會需要一段時期來回收 4G 服務推出時的巨額投入。
近年來中華電 MOD 業務以及企業客戶 ICT 服務也有出現不錯的成長速度,在行動用戶這塊語音服務的營收衰退已經是個趨勢,ARPU 也將隨著時間下調,除非推出新的服務來提升價格。除此之外,選擇進軍其他領域的業務(像是影音多媒體業務就有互補的作用存在)也是現金充沛的電信商為了尋求成長新動能所採取的策略,包含中華電、遠傳以及美國的 AT&T(T-US)、Verizon(VZ-US)都正積極的透過併購投資的方式來擴張。
資料來源:中華電年報、台哥大年報、遠傳年報、中華電法說會、中華電官網、NCC、opensigna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