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Meat (BYND) 純植物製造的仿肉食品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Beyond Meat (BYND) 純植物製造的仿肉食品

2020 年 1 月 6 日

 
展開

你有聽過人造肉嗎?人造肉又分為兩種:植物性人造肉與動物性人造肉。所謂植物性人造肉是 100% 由植物製成,動物性人造肉則是透過動物幹細胞培養而成,據傳聞口感與真肉無異。這些似乎以前只能想像的東西,現在已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人造肉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浪潮。

事實上植物性人造肉的進展,背後還有一個功不可沒的推手,那個人就是台灣的謝富弘。畢業於台大化工系,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哥倫比亞密蘇里大學的研究生課程主任,早在 2009 前就研究出「人造雞肉」,其研究成果被一個創業家所看中,兩人一拍即合並在 2011 年時謝富弘正式將技術授權給這位創業家。就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位創業家所成立的公司吧!

公司簡介

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 BYND-US)是 Ethan Brown 於 2009 年所創立,為全美發展最快的食品企業之一。品牌理念為 “Eat What You Love”(吃你所愛),主要提供純植物造的仿肉食品,堅信食用植物型肉類是利大於弊,讓消費者能享受到與動物型肉類相同之視覺與味覺的同時,亦能攝取植物型肉類裡的營養並兼顧環境與動物之利益。

Ethan Brown 曾於股東信表示,其產品發想主要來自於小時候的生活環境。Ethan Brown 的父親擁有一個家庭農場,童年時代的他經常去那玩耍,因此與大自然及動物建立極為濃厚的情感。長大後,Ethan Brown 在清潔能源領域工作,越發了解到畜產業對環境產生的極大的傷害,他不禁開始思考多年來的疑惑:一定需要動物來生產肉嗎?隨著年齡成長,這個問題一直在他的腦海中揮散不去,於是他開始嘗試了解肉並研發人造肉。

透過研究,他意識到自己的產品並非只有解決動物福利問題這麼簡單,其同時具有健康益處與環境優勢,像是減少 90% 的溫室氣體排放、99% 的水、93% 的土地、96% 的能源等。這些願景吸引大批的創投者投資,包含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Obvious Ventures 等大型創投。除此之外,比爾蓋茲、李奧納多、Donald Thompson(2012-2015 麥當勞(McDonald’s, MCD-US)(McDonald’s Co, MCD-US)首席執行長)、Evan Williams(Twitter(TWTR-US) 共同創辦人)等名人亦紛紛投入資金支持。

2019 年 5 月公開發行上市(IPO),當日立即大漲 163%,一天內從每股 25 美元上漲至每股約 65 美元,之後一個月內更是飆升至每股 168 美元(亦即 IPO 後一個月內股價成長了 572%),由此可見市場對人造肉的前景是極為期待的。

產品介紹和近期發展

目前 Beyond Meat 所銷售的商品有:漢堡肉、牛肉、香腸、牛碎肉(絞肉),他們主要銷售對象並非素食主義者(素食主義者佔美國人口 5% 以下)而是一般肉食者,因此要求店家將其產品擺放在肉類區,認為喜愛肉類的消費者必定會經過此區,有助於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其中,漢堡肉佔 Beyond Meat 70% 的營收,是他們重點研發的旗艦產品。截止至 2019 年 10月,Beyond Meat 已與美國和加拿大的 28,000 家零售店、23,000 家餐廳合作,另有 7,000 家是國際之零售和餐廳業者。

2019 年 6 月肯德基(母公司 Yum Brands, YUM-US)在英國試售 4 週素雞肉漢堡,立即銷售一空,因而決定踏入人造肉市場,同年 8 月肯德基在澳大利亞設立工廠,與 Beyond Meat 共同研發人造炸雞腿,未來是否會推出,尚要根據試吃民眾的反應。2019 年 9 月全球速食連鎖巨頭麥當勞亦在加拿大 28 家店面,與 Beyond Meat 搭檔進行限時 12 週的 PLT(植物、生菜、番茄)漢堡銷售。若市場反應良好,麥當勞會不會持續與 Beyond Meat 合作推出新產品,令人感到期待。

產業概況

根據 Fitch Solutions Macro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肉類產業是食品中最大的類別, 2017 年零售和食品服務等銷售通道的估計銷售額,美國為 2,700 億美元、全球約 1.4 兆美元,是個極為龐大的市場,目前美國的替代肉市場約為 11.96 億美元,連肉類市場的 1%都還未達到。

許多專家紛紛預估未來十年內替代肉的市場,認為全球替代肉的商機在 2025 年會成長至 72 – 80 億美元,7.2% 的年化增率成長。但筆者認為,此數據有些過於保守了,根據 The Good Food Institute 的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美國植物性人造肉可說是成長迅速,在短短兩年內零售總銷售額成長了 37.14%(17% 的年化增率成長),若未來順利與國際速食連鎖業者進一步合作,全球替代肉銷售額在 2025 年超過 80 億美元應不是難事。

本文中的 Beyond Meat 更是瞄準美國市場,大膽預測其植物性肉類至少能成長至 350 億美元的規模。為何選擇美國作為其基礎點呢?除了公司設立在此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報告亦指出,美國的人均消費動物性肉類是OECD 36 個會員國中最高,人均 99.29 公斤(OECD 平均約 70.18 公斤/人)。因此,若能搶先攻下美國市場將會是很重要的里程碑。

競爭分析

Beyond Meat 是第一家主打肉食者的植物性人造肉公司,然而亦有許多公司紛紛投入,讓此市場更加競爭,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成立於 2011 年的 Impossible Foods 。有感於飼養牛隻對環境的傷害最大,因此以人造牛肉作為第一個產品,其漢堡在 2018 年 12 月獲得美國伊斯蘭食品與營養委員會的清真認證。

然而,這家公司近期並無上市打算,今年(2019)五月剛募集完三億美元的 E 輪融資,到目前為止總共募集約 6.9 億美元。其中投資者包含 Horizons Ventures、Google(GOOGL-US) Ventures、比爾蓋茲等。2019 年 8 月 Impossible Foods 與漢堡王(母公司 Restaurant Brands, QSR-US)合作,在美國七千多家連鎖店銷售人造巨無霸漢堡,對 Beyond Meat 來說是個極為強大的對手,更何況並不只有這家業者在搶這塊大餅。

Tyson 跟 Kellogg 這兩家大公司亦在競爭名單之列。前者是美國第二大肉類食品公司,與 Beyond Meat 所主打的消費客群相同,在未來極有可能在肉類市場上兵戎相見,事實上 Tyson 旗下的 Tyson Ventures 曾投資過 Beyond Meat ,然而在 Beyond Meat 即將公開上市(IPO) 的前一週,Tyson Ventures 出售其 6.5% 的股份。出售的原因可說是眾說紛紜,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Tyson Foods 在 2019 年亦推出植物性雞塊,將與自己曾投資過的公司一起角逐人造肉市場。

Kellogg 是家食品製造公司,在 2001 年時收購一家名為 MorningStar Farm 的公司,其於 1975 年就推出以大豆作為基底之人造肉,可說是最早出現的素食肉類。然而其主打的消費族群為素食者,口感與真肉迥異,因此並無造成轟動,近年來,此公司亦推出新的產品使其口感更像真肉來吸引肉食者。

小結

雖說 Beyond Meat 是美國第一家主打植物性人造肉的上市公司,也確實引起眾多投資者的注意,然而許多擁有巨額資本的企業(泰森、雀巢(Nestle, NESN-CH)等)亦預備著加入此市場,未來勢必是一片腥風血雨。此外,人造肉在口感上依舊與真肉有所差別,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Beyond Meat 即便一直在研發新產品使其更接近真肉,但目前它的財務是否能損益兩平呢?筆者將於下篇分析,我們下回見!

花絮

不知道大家曉不曉得台灣其實有在賣 Beyond Meat 的產品,但由於是進口所以相對美國價錢會比較貴(Beyond Burger 在美國賣 7.29美元/8盎司;台灣賣 495 新台幣/8盎司)。筆者為了寫這篇文章跑去吃了一回摩斯的摩力蔬食堡(單點:180 元/個),外觀真的跟真肉差不多;口感整體而言比組合肉鬆一點,不怎麼需要咬就化掉了,但在沒有任何調味料的狀態下吃起來的味道跟真肉還是有點差,如果價格再低一點的話以後不排斥繼續吃(畢竟筆者荷包傷不起)。有興趣的讀者們也可以嘗試看看哦!

資料來源:Beyond Meat official websiteBeyond Meat S1Beyond Meat 10-QCNN BusinessCBINSIGHTS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相關基金

美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