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EP11案例分析 — GEICO,巴菲特的投資初戀 (II)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EP11案例分析 — GEICO,巴菲特的投資初戀 (II)

最近更新時間: 04 June, 2020

 
展開

上一篇最後說到巴菲特雖然非常看好 GEICO,但第一次買進後過一年賺了 50% 就賣掉,一直到 1976 年都沒有再買進 GEICO 股票。GEICO 在 1970 年代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此外,美國在 1973 年取消價格控制,汽車修理與醫療照顧費用跟著暴增。

巴菲特在 GEICO 風雨飄渺的 1976 年堅定地買進 GEICO 股票,除了波克夏花了 410 萬美元投資普通股外,也買進 1940 萬的可轉換優先股。兩年後,波克夏把這些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1980 年巴菲特又用波克夏資金額外投資 1900 萬美元。1996 年 GEICO 成為波克夏全資子公司,現在每年的波克夏股東會都可以看到 GEICO 賣保險的攤位。巴菲特後來也成為 GEICO 的最佳代言人,多次在 GEICO 的廣告中又唱又跳,利用自己的名氣為 GEICO 宣傳。(巴菲特GEICO廣告 123

以下我們來看巴菲特在這項投資上如何實際應用他的投資原則。

GEICO 在 1976 年的營運狀況很不穩定,但巴菲特認為 GEICO 只是受創而已,並不至於從此一蹶不振,它在提供低價、無經紀人的保單服務上仍然保有獨一無二的地位(護城河。1976 年新上任的管理團隊為公司重新定位,以追求穩定成長為目標,結果反而變得更賺錢。董事長伯恩寧願公司成長慢一點,但因此得以謹慎地監控損失與費用,而不要追求兩倍的成長,卻在財務上失控。管理層也能妥善地做好資本配置,在沒有好的投資機會時,決定用股票回購和發放股利的方式把錢退回給股東。

1980 年 GEICO 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是 30.8%,幾乎是同業的兩倍。GEICO 的毛利率表現也很突出,是同業中最穩定的,公司的費用平均佔保費收入的 15%,是同業平均值的一半。

1980 年波克夏擁有三分之一的 GEICO,波克夏的投資成本是 4 千 7 百萬美元。那年 GEICO 從 7 億 5 百萬美元的營收中賺得 6 千萬美元的盈餘,意味著波克夏光這一年就從 GEICO 賺了 2 千萬美元。巴菲特說:「要在一家擁有一流經濟條件與光明前景的公司中,賺到類似的 2 千萬美元盈餘,成本至少要花上 2 億美元。」而波克夏只花了 4 千 7 百萬。

1980 到 1992 年之間,GEICO 的市值從 2 億 9 千 6 百萬美元增加到 46 億美元,增加超過 43 億美元。在這 13 年間 GEICO 賺了 17 億美元的盈餘,它以支付股利的方式分給股東 2 億 8 千萬美元,保留 14 億美元作為轉投資之用。因此,每一美元的保留盈餘,GEICO 都為股東創造了 3.1( 43 除以 14 )美元左右的市值(一美元原則)。這個財務上的成就顯示了 GEICO 不只有優秀的經營團隊與利基市場,也顯示了 GEICO 能用股東的錢創造出最佳的報酬率。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