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供需法則
在經濟學當中,有一套供需法則的理論。簡單來說,當一個商品的供給沒有任何改變,但是需求出現顯著的增加,那麼價格將會因為供需不平衡的關係,開始出現上漲。
或者是,當商品的需求沒有任何改變,但是供給出現顯著的增加,那個股價就會因為想要求售的人比較多,容易出現「降價求售」的狀況,均衡的價格下跌。因此股價漲跌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來自於經濟學當中的供需法則。
同樣都出現突破訊號,哪一檔比較會漲?
投資朋友們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有兩檔個股都出現突破訊號:
那麼哪一檔股票後續上漲的機率較高呢?答案是:有特定人進駐吃貨的那檔個股
假設這兩檔股票雖然都是經過長久的整理後出現買盤進場,突破的訊號。但是最大的差異,在於個別的籌碼的狀況不同。
假設A檔股票在盤整的階段,從籌碼分析的角度來看,並沒有明顯的主力吃貨的狀況(單一券商持續買入),因此籌碼相對凌亂一些。B檔股票在盤整的階段,可以明顯看到,有外資、投信正在默默地吃貨。
就是這個細微的差異,導致了股價未來不同的路。
籌碼既然是上漲關鍵,我們該追蹤誰?
傳統的籌碼分析,主要是追蹤三大法人的進出場為主。近年來的籌碼數據更加開放,投資人可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網站上找到「分點券商買賣超」的數據,藉此來掌握市場中實戶的籌碼動向。
不同的法人、主力會有不同的操作慣性,例如:外資操作以中長線波段操作為主,投信偏向短波段、短線交易,自營商以隔日沖為主等等,透過把握不同的法人操作慣性,我們就可以根據籌碼動向,掌握法人心態。
選擇籌碼集中的個股,自然具備飆股漲相
投資朋友們思考一下,當籌碼出現集中的狀況,代表著什麼?
金錢是具備時間價值的!當我們手上有一筆錢的時候,可以選擇存銀行、投資股市、買賣貨品等,因此當主力把資金進駐在股市時,一定對於未來的行情有所期望。
因此當我們在股市操作時,觀察到有某檔個股有籌碼集中的跡象,通常代表著這檔股票有主力進駐,並且預期會展開上漲的行情,我們不知道的是:股價什麼時候發動!?
因此我們就必須搭配技術面的突破訊號來協助我們判斷主力點火股票的時機點,降低我們等待股價發動的時間價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