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EP02 葛林布萊特的神奇公式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EP02 葛林布萊特的神奇公式

最近更新時間: 03 June, 2020

 
展開

神奇公式的概念

最早使用公式投資這個概念的人是葛拉漢,他認為大多數投資人多在分析相關事業與預測投資的價值時總是遇到很多困難,如果可以發明一種簡單卻非常可靠的公式來選擇投資標的,投資人不就可以輕鬆地且安全的達到優異的投資績效嗎? 當時葛拉漢的公式容易受到市場的整體經濟狀況以及公司經營不善的風險影響而不再適用於今日的股票市場。因此,葛林布萊特延續了公式投資這個理念,研究出了一種很有彈性、適用各種市場狀況,並能夠在低風險的情況下獲得高投資報酬的神奇公式。

神奇公式本質與績效

在葛林布萊特的神奇公式裡,只簡單的使用了兩個參數,一個是資本報酬率(EBIT/營運資金淨額+固定資產淨額),另一個是盈餘殖利率(EBIT/ 企業價值)。而這兩個參數排名相加產生的綜合排名就是選擇股票標旳方法,綜合排名越靠前越有購買的價值。

所謂的資本報酬率簡單來說是指企業投入的資本與獲利的比率,資本報酬率高就代表企業運用資本的能力很好,很會賺錢,而葛林布萊特以此作為衡量企業好壞的一個指標。此處的報酬率並非常見的資產報酬率(ROA) 或股權報酬率(ROE)而是資本報酬率(EBIT/營運資金淨額+固定資產淨額)是因為使用稅前息前利潤(EBIT)能夠避免不同企業適用的稅率與債務扭曲了公司實際的營業利率,使用已動用的有形資本可以計算公司實際營運使用的資本。

而盈餘殖利率(Earning yields, EBIT/ 企業價值)指的是投資者投資公司上的每一分錢賺得的盈餘,盈餘殖利率愈高代表這間公司的價格愈划算,而葛林布萊特以此作為衡量股票價格是否便宜的指標。此處使用的盈餘殖利率也不是常用的本益比,是因為企業價值比起股權價值同時考量了股權的價格以及為了創造營業利益產生的債務。

這個神奇公式經過了 17 年的研究與驗證,葛林布萊特的團隊持有 30 支股票組合,並每年重新挑選,不同規模股票篩選加總約有 4500 次, 17 年間年度報酬率達到 23.7% ,而同期同組股票在市場上的年度平均報酬率為 12.4% ,也就是說,神奇公式的報酬率比市場平均整整高出一倍!

指數補充提示

  • EBIT= earning before interests and tax , 稅前息前利潤。
  • ROA= return of assets,盈餘/資產
  • ROE=return of equity ,盈餘/股權
  • 已動用有形資本=營運資金淨額+固定資產淨額 (營運資金淨額)
  • 企業價值=股東權益市場價值+計息債務淨值
  • 本益比=每股股票/每股盈餘
  • 盈價比=盈餘/股價比率

使用公式的先決條件:企業規模大、投資時間長 、多股票組合

但要使用這個公式獲利是有一些先決條件的。

首先,只有規模較大的公司適用這個公式,因為規模小的公司發行股數較少,容易受到操作而突然有大量的買進賣出進而影響其價格,因此,神奇公式僅針對美國一個主要交易所的 3500 家最大型的企業做排序,在這個排序中規模最小的公司其資本市值為 5000 萬美元。

另外,這個公式需要長期投資才會真正有用,至少投資期限長達三年以上才會奏效,因為短期的市場價格波動非常大,但長期而言,市場價格還是會回復到公司的真實價值。神奇公式在一年期的投資裡有 25% ;兩年期投資有約 15% 的機率低於市場平均,但三年期的投資裡,神奇公式有 95% 機會打敗市場平均。

最後,神奇公式的運作分常仰賴平均數以及風險分擔的概念,只有同時持有多支股票,平分風險才有可能有更高的獲利,在葛林布萊特的研究中,他們每年至少持有 20 – 30 支的股票,方有高於市場平均報酬一倍的績效。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