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美國政府入股 Intel!政府入股企業是利空還是利多?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美國政府入股 Intel!政府入股企業是利空還是利多?

最近更新時間: 01 September, 2025

 
展開

近期隨著美國政府決定入股 Intel 作為半導體戰略的一步(Intel 財務長在 8/27 投資人會議上證實已收到美國政府 57 億美金現金以換取百分之十股權)。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也在訪談中提到,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對洛克希德馬丁或波音這種大型國防公司進行股權投資,作為擴大政府對國家安全產業影響力的一環。

此舉延續了美國政府對 Intel 約 10% 的股權投資模式,而 Intel 這筆交易是由川普主導,目的在於鼓勵 Intel 保有對其晶圓代工事業的主控權,這些舉動顯示川普政府正從科技擴展到國防等策略性產業進行政府主導式干預。這對軍工股來說是祝福還是詛咒?今天就來拆解一下從投資角度來看,這場由國會、五角大廈與市場三方共舞的賽局。

世界最大的死亡商人

2005 年尼可拉斯凱吉飾演的軍火之王電影有許多名句,其中一段經典的對白是接近電影結尾,他飾演的角色原型是俄羅斯軍火商維克多布特,專門走私各類武器到世界各地,客戶名單都是非洲軍閥、拉美毒梟、中東聖戰士、恐怖份子等,拿著他賣的衝鋒槍、手榴彈火箭炮進行友誼物理交流,也因為這樣他被國際刑警盯上最終落網,在電影結尾他告訴逮捕他的刑警: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商其實就是你老闆,也就是美國總統,他一天賣掉的武器比我賣一整年還要多,只是顧及名聲不能這麼明目張膽。

從 20 年前的電影不難品出,歷任美國總統都是世界最大的死亡商人,時至 2025 年,川普當然也不例外。現在的美國軍火公司有超過七成的訂單都是來自美國政府給的,這讓政府有股權介入的正當性與誘因,在川普目前主導的愛國資本主義下,美國政府開始主動提出要入股關鍵產業,讓這些公司轉型,變成檯面上的五角大廈股。不難看出以前的很多事情川普不想演也不想遮了,最近還提出要把國防部改為戰爭部(Department of War),認為第一次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叫這個名稱才夠陽剛夠兇悍,才能帶領美國贏得最終勝利,單單只是防禦不夠,還要進攻,這一切就從正名開始。上述這一切近期發生的新聞(正名提議、入股戰爭工業)都顯示,一個更強硬、更強調主動出擊的美國政府正在一步步回歸。

政府入股後的利多與風險

政府來當股東,就不會任由自家公司沒單可做,原本就手握之前的大量合同下,未來各項高價合約如極音速飛彈、金穹系統、太空雷達都可能優先交由洛馬公司主導執行,甚至可能出現「只發給我們有投資的公司」現象,政策壁壘大增,訂單與預算優先級將再上層樓。

更重要的是,政府入股也會讓其他股東信心提振,機構的資金也可能大幅跟進,在財報無太大變化下,LMT 市值因入股傳聞已開始上揚,相關 ETF 如 ITA、XAR 皆同步上漲。若美國政府後續真的進場,將視為政策護城河認證,因為公司信用評等將更加穩定,有利於發債、擴產或併購 AI 防衛與太空科技初創企業,許多國防產業的後起之秀有可能在與洛馬競爭之下直接被收購變成其中的部門或子公司,長線資金可能會開始跟風配置在 LMT 股票。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入股洛克希德馬丁等於是宣告要正面對抗中國國企,眾所周知中國航太科工集團、航空工業等早已是 100% 國營企業,美國的國防裝備目前仍為民營公司提供,在中美全球爭霸的大背景下,美方勢必尋求「半國企」來保持軍武優勢,作為目前的產業領頭羊,LMT 將成為旗艦角色,如果真的入股成功,那波音、雷神等公司也有可能相繼跟上,擁有股權等於檯面上擁有決策話語權,對於美國政府加強控制國防產業力度將顯著提升。目前 LMT 估值本益比約為 20 至 25 倍,遠低於美股中的科技類股。一旦被納入「戰略國營股」,投資人將其視為低波動政策股,類似公用事業股票的概念,其評價模型將重估。

然而政府入股也不全都是好處沒有壞處,因為政府當股東可能干預董事會、高層任命、決策流程,尤其在與外交或軍售有關的議題上,要賣誰,不賣誰,都是政府當家說了算,此舉可能拖慢企業決策效率,與市場節奏脫鉤。不過個人觀點是,就算沒有入股,以洛馬為代表的這幫軍火商在出售武器時也同樣是被美國政府掐好掐滿脖子,試想假如今天 LMT 想把 F-35 戰鬥機賣給台灣,估計川普也不可能點頭,所以只是把檯面下的限制擺到檯面上,還算不上真正的風險。真正應該注意的未來長期風險筆者認為是創新速度。

今天如果有政府兜底,大部分企業會降低競爭意識,講白了就是少了鬥心,反正再爛也有政府養,企業可能變得老氣橫秋缺乏創新衝勁,天天吃老本坐看落日餘輝。美國國防務產業向來仰賴自由創新、技術冒險,一直推陳出新不同的厲害武器領先全球才能持續拿到新訂單保有市場優勢,若政府入股限制資源運用彈性,恐造成創新斷層,洛克希德馬丁如果讓政府入股會不會變這樣,只能交給時間去證明了。另外政府做莊有別於一般投資人,政府股東可能較不在意 EPS 或 ROE,導致部分機構投資者可能擔憂其未來獲利分配政策。

投資上短期而言,如果美國政府真的宣布入股 LMT 將屬於重大利多,股價將受政策催化,短線可能具備 10–15% 的空間。但長期需要觀察政府是否明文化持股比例與決策邊界,還有這個態勢是否擴大至其他軍火商,造成分食效應,另外就是美國財政赤字與連年攀升的軍費預算彈性,如能妥善平衡國安需求與市場治理,洛克希德馬丁將不只是軍火巨獸,更是策略資產的國家級股票,成為國安版的巴菲特股——有業務、有政策、有護城河。

正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標語所說的:「We never forget who we are working for.」或許這個在外的兒子也渴望回到老父親的擁抱(?

結論

在這個去全球化、再國營化的時代,「政府當股東」不再是發展中國家的特權,而是成熟國家對抗風險的主旋律,當民主國家的政府自身就是極致的資本家,那些能跟上這波大勢的企業將不只是贏在營收,更是贏在國運之巔。洛馬也好,波音或諾格也罷,都有可能是那張國家下注的王牌,投資他們的股票,其實也是在豪賭美國下一個五十年國運能否繼續強大興盛下去。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