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Aswath Damodaran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Aswath Damodaran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

2017 年 3 月 20 日

 
展開

如果你和我是同一世代的人,我想你肯定記得 Rodney Dangerfield 這名喜劇演員,他的喜劇使他常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這篇文章將探討股利與現金返還,猶如 Rodney Dangerfield 的企業財務版本,這個決定常得不到尊重,而且被學術界等人忽視。

許多公司決定發放股利的多寡,可能是基於過去股利的發放歷史,或模仿其他公司而來。這點很令人感到驚訝,因為連一位農夫都懂得應該基於他所種植的玉米豐收程度,來決定分配多少報酬。而身為一名投資人,其投資中所獲得的報酬,也包含了企業現金的返還。好的投資決定可以獲得讚賞,融資決定可以讓企業上新聞,但做出股利分配決定才能算是完成了這整個循環。

股利決策

決定是否返還現金給投資人,以及確定後以何種形式返還,這就是股利決策。因為這些現金是回饋給股東的,股東具備公司殘值的持有權,所以邏輯上來說,股利決策應該排在公司做完投資與融資決定之後執行。下圖顯示了,當公司具有額外現金流時,會如何決定股利配置。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1

這一過程反映了你看到的現金流量表,從營業所貢獻的現金流再到股東權益,接著再將非現金費用 (折舊和攤銷) 加回淨利潤,得到淨收入。公司從現金流量中,會決定分配多少資金再投資於短期資產 (營運資本) 和長期資產 (資本支出) ,並透過債券發行補足現金流量,同時也需償還債務,這則會使現金流量減少。

如果做完這些事之後,還有任何殘餘的現金流,其金額就會是我所估計的潛在股利,或又稱股權自由現金流。公司可以使用股權自由現金流做這三件事情:持有現金 (增加現金餘額) 、支付股利或回購股票。在上圖中,我建構出一個模型,這是企業的生命週期變化,可以看出隨著公司不同階段的發展,這些數字會如何改變。

  • 公司初期,營運現金流量經常為負 (公司仍處於虧錢狀態),而現金缺口會隨著公司再投資以創造未來成長而擴大,且當時會難以借得到錢。因此,潛在股利 (FCFE) 會是很大的負值,公司會選擇增發股票,而非返還現金。
  • 隨著公司成長,首先盈餘會由負轉正,但需要大量的再投資以維持未來成長,此舉將使潛在股利仍然為負值。
  • 隨著公司進入成熟期,將有兩個發展:股權營業現金流量將開始超過再投資的資金需求,而公司的融資空間也會開始變大。雖然公司對這些發展可能會採取否認的態度 (因為已不再是成長型公司) ,但你無法隱瞞真相。公司現金餘額將增加,借款能力也會越來越明顯,將有現金返還和借款的壓力出現。
  • 即使很有抵抗力的公司最終也會投降,開始進入大量返還現金的階段,大量的股利是由股票回購來補充,部分則透過債務來補充。
  • 最後,到達公司生命週期中最令人沮喪的階段,即是衰退期。當再投資開始轉為撤資,公司規模開始縮減,股權現金流增加,這時現金返還量會大增。此時公司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正逐漸清算自己。

事實上,有部分公司是先決定股利要支付多少,然後才決定其它項目的現金使用。換句話說,比起投資和融資這些決定,公司會先做出其股利決定,然後再修改其融資和投資決策。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2

那些股利決策失序的公司,很多時候可能會因此自取滅亡。最好的例子是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公司的執行長 Andrew Mackenzie,當 2015 年公司因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盈餘下降時。面對分析師詢問,公司是否有要削減股利的計畫。Mackenzie 回答,“就算是我死了也不可能”。

美國歷史:股利、現金返還和潛在股利

讓我們從一些關於股利的歷史開始看起,以美國市場為例。在下面的圖表中,首先提供我的股利慣性理論基礎,觀察美國公司每年增加股利、減少股利和股利不變的情況: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3

自 1988 年以來,更多的公司每年保持固定的股利,而非選擇變化增減;而當股利有變化時,通常公司傾向於增加股利而非減少。

讓我們關注另一件美國公司的事實,那就是企業越來越頻繁的使用股票回購來代替股利,這是一種需要經過時間考驗才能向股東返還現金的方式。如下圖所示,這是 1988 年至 2016 年間從標普 500 指數公司中股利和股票回購情形。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4

此轉變非常顯著。在 1988 年時,企業返還給股東的所有現金中有近 70% 採取了股利的形式,到了 2016 年,卻有接近 60% 採取股票回購的形式。我寫過一篇文章,探討為何現金返還的形式會開始轉變,以及為何將股票回購視為經濟體的末日是種誤導的原因。考量到盈餘和成長的預期,當前美國公司將現金返還給股東的金額是無法持續的。下圖中,我觀察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中,從 2001 至 2016 年期間公司將現金返還給股東的金額佔每年盈餘的比例: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5

從 2015 年至 2016 年,標普 500 指數的公司將超過 100% 盈餘返還給投資者。這就是我為什麼認為,現金返還的減少,是今年美國股市最大的問題。

全球現金返還比較

觀察完美國公司的情形,現在讓我們把焦點轉到世界其他國家。我們在美國看到投資者對股利的偏好其實是一種全球現象,儘管它在不同國家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發生。例如:在拉丁美洲,公司試圖維持的是支付比率,而不是絕對股利。為了衡量現金返還比率,我提出三項數據: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6

以下這張圖片是全球股利殖利率和發放比率: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7

不同於投資和債務政策,股利政策很難判斷多少為“最佳”值。顯然,隨著時間的經過你會喜歡返還剩餘現金給投資者的公司,但是面對業務困難時,謹慎的公司應該嘗試減少返還現金作為緩衝。然而,長期返還太少現金 (太低的支付率) ,代表公司的股東缺乏權力,同時也是經理或內部人士正在打造現金帝國的跡象。返還太多現金,意味著更少的現金可用於良好的計畫,以及債務比率的增加。在下表中,你可以按地區的統計細項觀察: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8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9

讓我們來觀察上面這張表單內容中的數據。在美國,現金返還的形式急遽轉為股票回購。儘管有些市場,例如印度,股票回購並不常見,僅佔現金返還的 6.36%,在歐洲此比例近 30%,在日本近 33%。在加拿大和澳洲,公司返還超過 150% 的潛在股利給投資者,這可能是因為天然資源公司的股利政策都很失調,即使面對大宗商品價格和企業獲利持續下滑,高層經營者仍然維持同樣水準的股利。Mackenzie “至死不改”的股利政策思維,深植在很多其它天然資源公司。若將股票回購也計算在內,可以觀察到美國的現金返還也高於 100%,這項論點支持了稍早提到股利無法持續的觀點。

現金返還:個別公司和產業相比

股利政策會因公司而異,不僅是財務因素 (公司處在的生命週期、公司處在的產業類型,投資者會如何被課稅) ,而且還包括情感因素 (風險厭惡的管理階層、他們對於控制權的重視程度) 。因此,各類公司的股利殖利率和支付比率差異很大,下圖描述了美國和全球公司的統計分佈: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10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11

不同產業別的現金返還有很大差異,有些反映它們處在的生命週期階段,有些只是因為歷史發放紀錄使然。下表中,我想凸顯返還最多現金的產業,根據其返還現金佔淨利的比例: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12

在這裡很難看到一個相似的結果。你可以看到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高現金返還狀態。上表中也有些驚喜在,就是軟體和生物科技公司竟然也有入榜。現在,來觀察哪些是現金返還最低的產業,這裡是最低的前十名: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13

如果公司的現金返會隨著公司的成熟而成長,你應該會看到不同產業的現金返還政策會隨時間改變。許多科技公司在 1980 年代成長非常快速,現在它們進入成熟期,所以開始返還大量現金給股東;如蘋果(Apple, AAPL-US) (Apple,AAPL)、IBM (IBM,IBM) 和微軟(Microsoft, MSFT-US) (Microsoft,MSFT) 都是過去十年股票回購前幾名的公司。

現金餘額

這篇文章主要是討論公司會返還多少現金給股東,而與現金返還相反的事情,就是保留在公司內部的現金餘額。事實上,如果你使用潛在股利 (FCFE) 作為可以返還的現金衡量標準,把股利加上股票回購作為實際返還的現金額度,你就可以計算任一時間點公開上市公司的現金餘額,方程式如下: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14

當公司累積大量現金餘額時,這就是公司大量長期持有現金的結果。 那麼平均而言,上市公司持有多少現金呢? 為了回答美國公司的這個問題,我將現金佔公司價值 (股票的市值 + 總債務) 的百分比統計,如下圖所示: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15

在 2017 年年初,美國中位數公司持有的現金約佔其價值 2.45%;請記住,美國稅法對海外的收入是在遣返時才會課稅,所以這些現金有很大一部分,可能短期內是股東無法享受到的利潤。全球公司平均持有 5.50% 的現金價值,各地區之間的差異很小,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日本的比例為 22.24%。下圖是全球的比較圖:

企業股利與股票回購背後的思考邏輯_內文圖 16

請注意,與股利支付一樣,很難決定多少是高或低的現金持有比例。 因此,大量的現金餘額可以為遇到壞事時提供緩衝,但也可能代表公司治理不佳,股東不具影響力,所以在經營者選擇累積現金時無能為力。

結論

由於股東具有公司殘值請求權,因此我從來不認為公司每年支付固定股利是合理的。我知道這是從股票市場開始以來就有的狀況,但這反映了股票從第一次交易時,就被視為價格升值的債券。隨著公司面臨越來越多全球競爭,以及更多未來獲利的不確定性,它們不願增加股利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認同我將股利描述成類似於結婚,股票回購則類似於約會的說法。現在公司跟投資人都選擇約會,但誰又可以責怪他們呢?(編譯/Rose)

Musings on Market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Aswath Damodaran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Aswath Damodaran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