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對你有幫助的成功學大師 ─ 查理 • 蒙格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好奇心日報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好奇心日報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對你有幫助的成功學大師 ─ 查理 • 蒙格

最近更新時間: 14 June, 2020

 
展開

查理·蒙格( Charlie Thomas Munger ,1924~),作為巴菲特的合夥人共事40多年,一個成功的投資人和理論家,還著有一本《窮查理的普通知識》。

好奇心日報:查理·蒙格主張“獨立思考”,可也特別愛和同事說:“你再多想想就會同意我的意見,因為你很聰明,而我是正確的。”其中一個原因是,“ 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當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的形象出現在1996 年某期《富比士》雜誌的封面時,暢銷書作家珍妮特·洛爾(Janet Lowe)寫道:「民眾們開始意識到蒙格不僅僅是“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BRK.A-US)年度大會”上華倫·巴菲特的搭檔了。」

蒙格-巴菲特
漫畫:蒙格和巴菲特

蒙格自己就是個大人物

現年91 歲的蒙格正在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擔任副董事長,同時也掌管著加利福尼亞發行量最大的法律報業集團——每日新聞集團(Daily Journal Corporation ),以及波克夏持股80% 的威斯科金融公司(Wesco Financial Corporation)。

在坊間,蒙格常被稱為“站在巴菲特身後的巨人”。他自己也老愛說:“和巴菲特共事這麼多年,我覺得自己只是個註腳。”

可事實上,他們合作無間超過40 年,對很多問題的價值取向卻完全相反。

巴菲特稱自己是大半個民主黨,說話常用短句,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獻給了投資事業,一直住在1958 年買的第一套房子裡。而蒙格是個堅定的共和黨,平日里從不介意多費口舌,多年不參與波克夏的日常營運,卻親自參與設計捐贈給史丹佛和密西根的建築。

但他們曾經都是熱切的墮胎權支持者。

相差6 歲的兩人都來自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他們在1959 年通過共同好友戴維斯醫生介紹相識,這時蒙格的父親剛剛去世,而巴菲特早期的引導者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對投資的興趣也在日益消減,從紐約搬到了洛杉磯。在巴菲特需要重新找到一個能夠產生共鳴的人的時候,蒙格出現了。

在從密西根大學輟學,服完海軍兵役但不具大學文憑的他進入了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之後,他成立了蒙格、托爾和奧森有限公司(Munger,Tolles & Olson LLP)。在進入投資界前,蒙格還擔任過一陣子房地產律師。

與巴菲特合作的首件“戰利品”是對藍籌印花公司(Blue Chip Stamps)的收購。之後,他們又收購了喜詩糖果(See’s Candies),購買了聯合棉花商店(Associated Cotton Shops)、伊利諾伊國民銀行(Continental Illinois National Bank),並創立了新美國基金(New America Foundation )。

再之後的故事就人盡皆知了,波克夏·哈薩威成了當今最成功的投資公司,持有的股票包括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Coca Cola)、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AXP-US)、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等。

不過,巴菲特曾在艾麗斯·施羅德撰寫的《滾雪球》(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中坦言, 1976 年,自己正在葛拉漢的“煙蒂式投資”和蒙格提倡的“大生意”之間搖擺反覆。

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是被巴菲特奉為“教皇”的價值投資之父,他認為要尋找那些股票價格遠低於流動資本的公司,這些公司通常便宜但又有點素質。這種做法就像滿地找雪茄煙蒂,只要你找到一個,那麼吸最後一口肯定是免費的。

至於蒙格,他提出了一個更全面的“Lollapalooza 效應”。

簡單來說,Lollapalooza 效應可以解釋為,蒙格不會對一家公司的財務信息進行獨立的評估,卻轉而將它的內部經營狀況和更大的整體”生態系統“結合起來看。在記錄蒙格20 年公開演講的《窮查理的普通知識》( Poor Charlie’s Almanack )中,這位“窮查理”把它稱為“多元思維模型”,並聲稱這種思維方式深刻地影響了他的生活、學習和決策。

“你知道諺語是怎麼說的:’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是處理問題的一種笨方法。”蒙格說,“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而大多數人都只使用學過的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比如說經濟學,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

蒙格舉了個打橋牌的例子。如果手握幾張短牌,怎麼辦?誰都知道有一些適用於規則的標準方法,但這些模式的數量都是有限的。“重要的是把它們用行之有效的網絡狀模型來組織。”蒙格說。靠著這個,他時不時地贏下牌友巴菲特、比爾·蓋茲和《財富》雜誌的編輯卡羅爾·盧米斯。

比尔·盖茨、芒格和巴菲特
比爾·蓋茲、蒙格和巴菲特

蒙格喜歡翻閱各種書,並堅信它的好處——至少可以讓“思維模型”更多元。“我這輩子遇過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誰不是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蒙格稱,自己的思維模型達到了約100 種。

這也許還能克服大人物常有的偏執,讓蒙格花更多時間去想事情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可口可樂公司常年為波克夏·哈薩威帶來高額回報,蒙格意識到這其中有一些關乎企業能否成功的核心東西。可口可樂口感極佳,同時又能補充能量、興奮神經,人們很容易產生由冰鎮(飲料)而引發的興奮感條件反射,所以成功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可口可樂因此被蒙格稱為“一個產生和維持條件反射的企業”。

穷查理宝典
《窮查理的普通知識》

除了“可口可樂原理”,蒙格還總結出了25 個誤判傾向,並分享了它們背後的機會。包括:

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有一種盡快作出決定、以此消除懷疑的傾向,所以大多數人就是需要宗教信仰; “康德式”的道德準則要求人們遵守法則,這一定程度上讓人們對“善有善報”滿懷期待;人天生具有好奇心,而如果好奇心能得以保持,人們就能在離開學校後依然擁有許多樂趣和智慧。

話說回來,蒙格不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投資人嗎?為什麼我們看到的蒙格是一個熱愛讀書,看重思維模型作為方法論,強調學術和生活智慧緊密相關,並熱衷分析人性的人?事實上,他的確更​​願意傳播這些宏觀的東西,而不是具體到某一家公司名股票值、 beta 係數或者資產定價模型。

“人生每個階段都將面臨考驗,我認為有三點將有助於你應對這些挑戰: (1) 期望值要低;(2) 富有幽默感;(3) 把自己置身於友情和親情中。”這可以是蒙格通過投資成為億萬富翁的智慧,也可以是更多事情的“成功學”。 (文/馬寧憶;題圖來自  businessinsiderCNBCCooper DaneAmazon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Nick Webb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好奇心日報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好奇心日報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