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從電影《華爾街之狼》看華爾街狼群的誠信危機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從電影《華爾街之狼》看華爾街狼群的誠信危機

2016 年 10 月 18 日

 
展開

《華爾街之狼》,是一部受到很多人好評的電影。而這部電影受到好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真實性。

首先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中的一個經典橋段。

157b688f5ad3233fd3ff458c

當時由李奧納多飾演的青年Jordan Belfort剛剛進入華爾街一家大券商公司開始工作,有幸和麥康納飾演的上司Mark Hanna一同共進午餐。下面是他們倆之間的對話:

麥康納:我們什麼都不創造,我們什麼都不做。

小李子:嗯。

麥康納: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客戶在8塊錢買入股票,而這支股票現在漲到16塊錢。這時這位客戶樂壞了,他就想把手中的股票賣了,然後回家開心一下。但你不能讓他那麼做!

李奧納多:好。

麥康納:因為你讓他那麼做的話,他就真的賺錢了!

李奧納多:嗯。

麥康納:你應該怎麼做?你想出另外一個絕佳的股票點子,然後你讓你的客戶把他賺到的錢投到你的新點子裡。他一定會聽你的,每次都會!

李奧納多:嗯…

麥康納:因為那個傻瓜已經炒股上癮了。你每次就誘使他買新股票,給他新點子,不停的重複。那個傻瓜還傻乎乎的以為自己賺錢了,其實只是帳面上的假賺錢而已。而你和我,我們券商呢?我們券商賺的可是真金白銀!

李奧納多:哇,這太奇妙了!我感到好興奮!

這段對話的經典之處,就在於凡是對這個行業比較了解的朋友,都覺得他們演的真是太神了,令人拍案叫絕。

李奧納多飾演的原型Jordan Belfort真有其人。出生於美國紐約的Belfort,是位極會蠱惑人心的演說家和推銷人員。1994年,Belfort成立一家券商公司-Stratton Oakmont,並在1994-1996年間騙取了投資者大約2億美金。後來Belfort在1999年因經濟詐騙罪被判刑入獄4年。

Belfort通過Stratton Oakmont騙錢的招數並非非常高明,但還是有很多無知、愚蠢的投資者洛落入其詐騙陷阱。就像很多上當受騙的“傻錢”,他們被貪婪蒙蔽了雙眼。

Stratton Oakmont的伎倆是這樣:首先,Belfort會選一支垃圾股,或者憑空製造一個首次公開募股(IPO),然後他會讓他的一些朋友去購買這些股票,以製造出這些新股很受歡迎的假象。

然後,Belfort便開始打電話給Stratton Oakmont的那些客戶,用他高超的銷售技巧告訴這些客戶,他手上有一支熱門新股,賣的非常好。Belfort憑藉他的關係,可以幫客戶搞到一些這支熱門股,但是客戶需要快做決定,果斷下手購買。

等到客戶出錢購買這支”垃圾股“之後,就大功告成了。等到客戶發現自己原來買了個沒人要的垃圾,根本不可能賣出的時候,Belfort就開始玩失蹤,電話不接,人也找不到。因為這時候Belfort正忙於尋找下一批“可供他宰割的羔羊”。

就是用這些低劣的詐騙手段,Belfort在短短的2年時間裡騙取了大約2億美金,後來也因此鋃鐺入獄。當然,絕對不僅僅Belfort這隻狼通過這種手段騙取投資人的,事實上我們面對的是華爾街狼群,他們一般都有這些路數:

1. 他們會告訴你手上有一個很特別的項目,這個項目平時只針對機構客戶開放,但是現在由於他們廣大的人脈,可以拿到一些零售份額。這樣的說法,可以讓投資者覺得自己占到便宜,可以購買一些原本只有大型機構投資者才能取得的投資標的,因此完全忘記自己應該給這些標的估值這件事。

2. 他們經常會推薦熱門股,並冠上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名字(比如獨角獸)。3-6個月以後,熱門就變成了下一個被熱炒的概念,因此華爾街狼群會再次聯繫客戶,讓他們出售自己手中過時的熱門貨,以購買下一個更新的熱門貨。在這不斷的買賣之間,華爾街狼群的佣金也成倍成長。

3. 一個比較常見的電話銷售是這樣開始的:王總/王老闆,我可不是隨便打給您的,這個股票,現在非常熱門,根本拿不到。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一個非常好的朋友那裡分到一點,只有50萬股。我這裡還有幾個老客戶要照顧,最多給您5萬股。3個月後就要上市,到時候上市後的預期價格比現在高出30%。您如果想要參加,要快!

人,一旦被貪婪迷惑,就會做出很多不可思議、跨越道德和法律底線的瘋狂之舉。這種讓人恐懼和厭惡的無底線貪婪在最近的一次美國證監會處理的案件中再次顯露無遺。

2016年8月16日,美國證監會(SEC)發佈公告,宣布(前)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GS-US)銀行的債券交易員Edwin Chin欺詐客戶罪名成立。Edwin Chin將支付40萬美元罰金,並且終生不得再從事證券行業。Edwin Chin從2003到2012年是高盛銀行的員工,在2012年離職前是該公司住房抵押貸款證券部門的領導。

Source: SEC.gov | Former Goldman Sachs Trader Settles Fraud Charges<i></i>

在證監會公佈的調查內容中,該高盛員工如何欺騙客戶的細節值得讓人深思。我在這裡摘錄一段。

Chin首先買了大約價值2500萬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他購入的價格為67-28/32。

然後有一個客戶向他詢問購買此證券。Chin告訴顧客,作為券商,他需要先幫顧客到市場上找個賣家。在這裡Chin已經撒了第一個謊。因為他沒有去外面找賣家,事實上他自己就是賣家。

客戶說他可以以68-20/32的價格購買此證券。Chin說:你等一下,我去問問賣家。

三分鐘後,Chin說:賣家要價69-04/32。一口價,隨便你要不要。(注:這個時候Chin越演越入戲,好像電話那頭真的有一位要價非常堅決的賣家一樣。)

客戶說:可以讓我考慮五分鐘嗎?

Chin說:不行,我沒有五分鐘,我覺得有其他人想買這個證券。他可能要賣給其他人了。(注:這個時候Chin趁機增加壓力,迫使客戶在短時間內快速做出決定購買他自己手上的證券)

客戶終於在壓力屈服,說同意以69-04/32的價格成交。此時貪得無厭的Chin繼續加壓,對客戶說如果我以這個價格賣給你的話,我自己就什麼都賺不到了。客戶出於同情心又把價格加到69-06/32.

這個時候Chin已經賺超過1%的利潤,2500萬美元的1%就是25萬美元。通過幾分鐘的電話賺到這些錢應該很不錯了。但是貪婪的Chin還是不滿足。他對客戶說:賣家說這個價格可以,但是賣家不肯給我任何佣金。

客戶聽到以後再次心軟:那我再給你加一點吧。我可以把價格提到69-08/32.這樣總可以了吧?

Chin回答到:非常感謝。

Source: http://blogs.wsj.com/moneybeat/2016/08/17/in-the-bond-market-all-the-worlds-not-a-stage/<i></i>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已經感到義憤填膺了吧。當客戶給予像高盛這樣的華爾街券商高度信任的同時,他們卻不知道自己被這批絕頂聰明的銀行家耍了。事實上,華爾街券商們的名聲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前花旗銀行固定收益部門的僱員John Lefevre在離開花旗銀行後寫了一本書,叫做《Straight to Hell》。在書中Lefevre披露很多讓人瞠目結舌的故事。對於這些華爾街券商來說,在各種場合跟客戶揩油是家常便飯。只要和這些券商做交易,幾乎沒有不被佔便宜的時候。誠信,對這些華爾街大銀行來說,可能是早已過時的老古董概念。

比如Lefevre在書中援引了幾位華爾街銀行同事的酒後真言:

1. 我們大約花20分鐘討論生意細節,其他時間都在尋歡作樂。

2. 我們的策略很簡單:把謊撒大!

在券商們和投資者的遊戲中,比較奸猾的券商用的比較多的招數推銷那些對投資者沒有什麼好處,但是券商可以從中獲得更高佣金的“金融炸彈”。在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結構性存單(Structured Certificate of Deposit)。

首先給那些對金融知識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做一些說明。存單(Certificate of Deposit,也稱CD),是最常見的金融投資品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存單的好處是它和現金類似,非常安全。而且存單可以給予投資者比銀行中的現金更高的利息。因此存單受到很多保守型投資者的青睞。

華爾街的金融機構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絞盡腦汁設計出各種創造型的金融新產品,而結構性存單就是其中之一。結構性存單和普通存單的區別在於,它的利息回報和一些投資產品掛鉤(比如20支股票)。也就是說這樣的存單內附一個或者幾個看漲或者看跌期權(Option)。在某種條件下,如果股票的價格漲到達某一程度,那麼這樣的結構性存單可以給予投資者比普通存單更高的回報。

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得到這個所謂的更高的回報,投資者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同時支付更高的費用。舉個例子來說,如果購買一個十萬美元的結構性存單,在購買了該存單的第二天,這個存單的市值就會下降到95000美元左右,因為投資者會被扣除5%左右的佣金。而這個佣金,就進了那些銷售這種結構性存單的華爾街銀行和券商的口袋裡。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種結構性存單由於其支付的佣金非常高,因此深受銀行推銷人員的歡迎。2016年,結構性存單的市場份額達到歷史新高,其市值達到200多億美元。

而這些結構性存單的銷售對象,往往是對金融知識一竅不通的普通投資者或者退休人員。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尋求的是“風險比較低,比較穩妥”的投資產品。當然,在銷售人員的蠱惑下,他們也會被吹的天花亂墜的期望回報率(這個結構性存單的價值可能在5年以後增加一倍)所吸引,因此買下本不適合這些投資者的高風險、低回報的結構性金融產品。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於巴克萊(Barclays PLC, BCS-US)銀行3年前發售的118款結構性存單的調查顯示,在這118款結構性存單中,僅有37款在過去三年每年的回報超過1%。換句話說,有大約70%的結構性存單,其給予投資者的回報還不到每年1%。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銀行和券商在銷售這些金融產品的過程中收取相當可觀的佣金。到最後羊毛出在羊身上,金融機構收取的費用高了,投資者獲得的回報自然就低了。

有些朋友會問,作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如何保護自己在和華爾街券商的博弈中不被欺負?我在這裡給大家幾條建議:

1. 不要輕信任何一家華爾街券商。聰明的投資者,會反覆比較各家券商的價格,一定做到貨比三家。在沒有搞清楚對方的收費標準和細節之前,堅決不和對方做任何交易。

2. 對於那些大名聲的華爾街券商,尤其要提高警惕。這條建議的邏輯很簡單:越是名聲大的華爾街券商,他們的員工薪水越高,辦公室越是華麗,可是他們那些錢都是哪來的呢?答案只能是他們的客戶。所以聰明的投資者會一葉知秋,從細節判斷對方是不是值得信賴。

3. 在比較現實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交易。有很多證據表明我們投資者交易過多,而過度交易給投資者​​造成更高的佣金,更大的被券商欺騙的可能,以及受市場流動性缺失造成的收入影響。所有這些都是隱性的,不那麼容易看得清的交易成本。而聰明的投資者,會十分注意這些細節,防止自己應得的回報像流沙一樣不知不覺流出自己的指縫。

雪球》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