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葛拉漢的量化VS.巴菲特的質化 你適合哪一種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葛拉漢的量化VS.巴菲特的質化 你適合哪一種

2017 年 2 月 25 日

 
展開

多數的讀者應該都非常熟悉班傑明·葛拉漢 (Ben Graham) 的量化分析與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質化分析,這兩者都是價值投資的有效方法,但兩者所需要的技能不同。雖然我們之中可能有少數人兼具這兩種分析所需的能力,但大多數人只適合選用其中一種策略。兩種方法之間有許多相似與相異之處。為了簡單起見,以下只討論使用這兩種方式在個性和技巧上的差異。

在我看來,葛拉漢的方法需要對財務會計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資產負債表,因為內在價值的計算主要取決於企業的淨資產價值。因此,如果你投資一家木材公司,你需要知道木材在資產負債表中是歷史成本,而不是目前真正的價值。

換句話說,你需要能夠判斷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或負債是被低估還是高估。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是以青少年為主的零售業者,你必須了解資產可能產生的損失,因為如果明年青少年的喜好轉變,庫存的價值可能只有資產負債表上的一半。你還需要能夠評估資產負債表外的資產和義務。

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是獨立的信用擔保業者,或者是大規模衍生性契約的交易相對人,你需要能夠辨識這些項目,不能直接把淨流動資產的價值作為公司的內在價值。另外,你需要買進一籃子的便宜股票才能使這個投資方法有效運作。如果你採用葛拉漢的方法,獲利將集中於極少數的便宜股票。

另一方面,巴菲特方法較少進行資產負債表的分析,但這不意味著你不必理解財務會計。你仍需要了解基本會計法則,以便了解公司真正的獲利能力。巴菲特的方法困難在其中涉及大量的判斷,並根據過去的知識經驗來推測公司的內在價值,和葛拉漢立基於財報數據的理解大不相同。要以質化因素來分析一間企業所花的時間比量化分析還要多。但即使你分析完這些質化因素之後,仍須對公司和管理團隊的質量進行評估,無法仰賴任何數據證明你是錯的。然而,如果你是對的,你的獲利可能會比使用葛拉漢的方法還要多。巴菲特與葛拉漢的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如果你想要亮眼的績效,你應該專注於最好的想法。

前一段時間,我寫了一篇投資和人格特質關聯性的文章。我認為可以以相同的邏輯來決定哪種方法更適合你。如果你有會計或財務背景,且你極度地排斥不確定性,不習慣做出判斷和猜測,也許你更適合葛拉漢的方法;但是,如果你對於不確定性不會有反感,也能夠根據己知和未知做出判斷,或許你會比較適合使用巴菲特的方法。

最後,你除了基於個性和技能作出選擇之外。即使另一個方法對你來說更有意義,你還是可以選擇這個方法並使用對的技巧。但如果你的選擇是如此,你必須理解自身性格和能力的侷限。(編譯/Rose)

GuruFocus》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