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 9 月 9 日,科技圈的「年貨」——蘋果(Apple, AAPL-US)秋季發表會,又一次在庫比蒂諾的「飛船」總部上演。當蘋果公司 CEO 蒂姆·庫克走上台時,一切都顯得那麽熟悉,但空氣中又彌漫著一絲不同的味道。
今年的蘋果發表會,最值得玩味的不是 iPhone 17 Pro 到底用了什麼新材料,也不是 Apple Watch 又多了個「救命」的功能,而是蘋果似乎終於想通了一件事:那些曾經被供在 Pro 神壇上的「高端體驗」,不應該再是少數人的特權。
這與其說是一場新品發布,不如說是一次蘋果精心布局的「市場陽謀」。它用一場看似波瀾不驚的更新,試圖在每一個關鍵戰場上,都給對手來一次「維度縮減打擊」。如果你錯過了直播,別擔心,這篇深度覆盤,會帶你扒開蘋果的層層「包裝」,看看它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
蘋果秋季發表會新產品重點整理!
在文章的最前面,我們先整理了這次新發表的產品的重點特色(點擊連結可以跳至官網的預購頁面喔!),如果你想知道更詳細的產品資訊可以繼續往下閱讀喔!
- iPhone 17 系列:
- 螢幕:首次全系列標配 ProMotion 技術 (120Hz 高刷新率),螢幕更流暢。
- 面板:採用第二代超瓷晶面板與新塗層,抗刮擦能力提升 3 倍,並能減少眩光。
- 亮度:戶外峰值亮度達到 3,000 尼特,戶外對比度提升 2 倍。
- 前置相機:
- 首款方形感測器,提供更寬視野,照片解析度達 1800 萬像素。
- 新增「人物居中」功能,AI 會自動縮放、平移畫面以容納所有人。
- 無需旋轉手機,即可在垂直握持時拍攝橫向照片和影片。
- 新增「雙攝錄製」功能,可同時使用前後鏡頭錄影。
- 性能:搭載 A19 晶片(第三代 3 奈米技術),CPU 比 A15 快 1.5 倍,GPU 快 2 倍以上。
- 電池:影片播放時間最長可達 30 小時,並新增「自適應電源模式」以智能省電。
- 連接:搭載首款自研 N1 無線晶片,支援 Wi-Fi 7、藍牙 6。
- 顏色:提供黑、紫、藍、綠、白五種顏色。
- iPhone 17 Pro 系列:
- 材質:放棄鈦金屬,改用新的鋁金屬機身。
- 顏色:推出全新的深藍色和鮮豔的橙色。
- 螢幕:尺寸為 6.3 英寸和 6.9 英寸,戶外峰值亮度達 3,000 尼特,對比度提升 2 倍。
- 後置相機:
- 更大的相機模組,搭載三顆 4,800 萬像素的融合攝影機。
- 長焦相機提升至 8 倍光學變焦。
- 性能:搭載 A19 Pro 晶片,持續性能提升 40%,並配有均熱板散熱系統。
- 電池:配備更大的電池。
- 連接:搭載 N1 晶片,支援 Wi-Fi 7、藍牙 6。
- 配件:重新推出 TechWoven (精織斜紋) 工藝的保護殼。
- iPhone Air:
- 設計:主打極致輕薄,厚度僅 5.6 毫米,重量 165 克。
- 材質:機身邊框為鈦金屬,正反兩面均為超瓷晶面板。
- 螢幕:配備 6.5 英寸 ProMotion 顯示屏 (120Hz),峰值亮度 3000 尼特。
- 性能:搭載 A19 Pro 處理器。
- 連接:
- 搭載新款調制解調器 C1x 與 N1 晶片,支援 Wi-Fi 7、藍牙 6。
- 在中國地區與中國聯通合作,開始支援 eSIM 功能。
- 配件:推出專屬的 MagSafe 電池包。
- AirPods Pro 3:
- 性能:搭載全新 H3 晶片,強化算力以實現「計算音樂」,即時分析並優化降噪效果。
- 健康:內建全新心率感測器,可追蹤心率、燃燒卡路里等活動數據。
- 功能:新增即時翻譯功能。
- 充電:充電盒支援更快的 USB-C 充電和 Qi2 無線充電標準。
- 設計:耳機尺寸更小,提供五種尺寸耳塞以提升貼合度,並具備 IP57 防汗抗水能力。
- Apple Watch Series 11:
- 健康:新增「高血壓趨勢監測」功能,用於長期追蹤血壓波動模式。
- 連接:加入 5G 功能,可獨立通訊使用。
- Apple Watch SE 3:
- 連接:支援更快的 5G 網路。
- 螢幕:首次配備全天候顯示屏與更耐刮的 Ion-X 玻璃。
- 電池:充電速度快一倍,續航提升至 18 小時。
- 功能:新增睡眠呼吸暫停檢測,並能直接用揚聲器播放音樂。
- Apple Watch Ultra 3:
- 螢幕:螢幕更大但邊框更窄,整體尺寸不變,配備更堅固的 Ion-X 玻璃。
- 連接:新增 5G 與衛星連接功能。
- 電池:續航提升至 42 小時。
- 健康:新增睡眠分數,並能在檢測到高血壓跡象時發出通知。
iPhone 17 系列:ProMotion 全員化,一場「遲到的正義」
首先是本次的重頭戲 iPhone 17 系列,首次在非 Pro 型號上搭載了 ProMotion 技術。
120Hz 高洗版,這個安卓陣營幾年前就普及到中端機的功能,一直是標準版 iPhone 用戶心中「永遠的痛」。今年,蘋果終於帶來了這場「遲到的正義」——全系 iPhone 17 標配 ProMotion。
別小看這個改動,這幾乎是對同價位安卓旗艦的一次「釜底抽薪」。當流暢絲滑不再是 Pro 機型的專屬福利,當三星、小米( 01810-HK )們最大的賣點之一被蘋果輕鬆抹平,消費者選擇標準版 iPhone 的理由無疑又多了一個。
iPhone 17 還受益於第二代超瓷晶面板,其採用了一種新的塗層,抗刮擦能力比上一代提升 3 倍,同時還能減少眩光。該顯示屏的戶外峰值亮度達到了 iPhone 史上最高的 3,000 尼特,戶外對比度也提升了 2 倍。
本次軟體更新中最獨特的功能,或許是增添「人物居中」功能的前置攝影機,這同時也是 iPhone 上首款方形前置攝影機感測器,提供了更寬的視野,照片解析度高達 1,800 萬像素。現在,用戶可以在垂直握持設備時,以縱向或橫向模式拍攝照片和影片,無需為了橫向自拍而旋轉手機。
對於合影場景,「人物居中」功能使用 AI 自動擴展視野,並能從縱向旋轉至橫向,以將每個人都納入畫面。該功能還支持超穩定的 4K HDR 影片錄製,並引入了「雙攝錄製」功能,允許同時使用前後攝影機進行錄製。
在性能方面,基於第三代 3 奈米技術構建的 A19 晶片帶來了重大的性能提升。據蘋果稱,其 6 核中央處理器比 iPhone 13 中的 A15 仿生晶片快 1.5 倍,而 5 核圖形處理器比 A15 仿生晶片快 2 倍以上。每個圖形處理器核心都內置了神經網路加速器,以支持設備端產生式 AI 模型。
電池續航也得到了提升,影片播放時間最長可達 30 小時,比 iPhone 16 多出 8 小時。據稱,這一改進得益於 A19 晶片的能效以及 iOS 26 中的先進電源管理。全新的「自適應電源模式」可以學習典型的電池消耗模式,並在需要時智能地節省電量。
蘋果還同步發布了首款無線基頻晶片 N1 ,支持 Wi-Fi 7 、藍牙 6 和 Thread 連接,同時提高了個人熱點和隔空投送等功能的性能和可靠性。此外配色部分有五種顏色可選:黑色、薰衣草紫色、薄霧藍色、鼠尾草綠色和白色。
iPhone 17 Pro 系列今年最讓人熱議的規格變動,就是「放棄鈦金屬」。這聽起來像是一次「消費降級」,但蘋果顯然不這麽認為。這背後是一道經典的蘋果哲學題:是行銷上的「高級感」重要,還是用戶實際的「體驗感」重要?蘋果選擇後者。可以預見,新的機身材料將在減重、手感和色彩上帶來新的可能。與之配套的,還有一系列新設計的官方保護殼。
蘋果早在 2023 年就通過 iPhone 15 Pro 和 Pro Max 將鈦金屬引入了 iPhone,這一變化甚至成為了當時的行銷主要賣點。
iPhone 17 Pro 系列上的新鋁金屬機身也帶來了新的顏色選擇,蘋果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深藍色和一款鮮艷的橙色外觀。據信,鈦金屬在陽極氧化工藝上的局限性,限制了蘋果在以往 Pro 型號上提供更鮮亮配色的能力。
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分別配備 6.3 英寸和 6.9 英寸的顯示屏,戶外峰值亮度更高,可達 3,000 尼特,戶外對比度也提升了 2 倍。
作為本次設計上最重要的更新,一個更大的後置攝影機模組容納了三顆 4,800 萬像素的融合攝影機,天線系統現在環繞其周圍。升級後的長焦攝影機提供高達 8 倍的光學變焦,高於 iPhone 16 Pro 型號 5 倍的上限。此外,前置攝影機同樣支持「人物居中」功能。
其他硬體規格上,iPhone 17 Por 系列搭載 A19 Pro 晶片,配備 6 核中央處理器和 6 核圖形處理器,與 iPhone 16 Pro 型號相比,持續性能提升高達 40% ;更大的電池;用於改善散熱管理的均熱板散熱系統;以及蘋果設計的 N1 晶片,支持 Wi-Fi 7 、藍牙 6 和 Thread。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這次還「文藝覆興」了 TechWoven 保護殼,這種精織斜紋工藝的保護殼在蘋果官方保護殼材質中已經停產許久,此次重新為 Pro 產品線加入。
iPhone Air:蘋果終於找到了打動「非科技用戶」的新密碼
如果說 iPhone 17 的更新是「意料之中」,那 iPhone Air 的亮相,就是一枚投向沈悶手機市場的「深水炸彈」。它的出現,完美回答了那個終極問題:「在手機性能早已過剩的今天,我們還需要一部怎樣的新手機?」
iPhone Air 給出的答案是:一部由設計、美學和生活方式驅動的手機。厚度僅有 5.6 毫米的手機。
這是一款為「感覺」付費的產品。極致輕薄帶來的愉悅感,專屬配件營造的時尚感,共同構成了 iPhone Air 的核心競爭力。新款 iPhone Air 重量為 165 克( 5.8 盎司),配備 6.5 英寸 ProMotion 顯示屏,刷新率高達 120Hz 。其峰值亮度也達到了 3,000 尼特。蘋果稱其設計是迄今為止「最堅固耐用」的,其正反兩面均由超瓷晶面板覆蓋鈦金屬邊框。
雖然最核心的賣點是「薄」,但 iPhone Air 搭載了新款 A19 Pro 處理器(迄今最強大的 iPhone 晶片),以及蘋果自研的新款調制解調器 C1x ,其速度是 C1 的兩倍。除了這些升級,iPhone Air 還配備了蘋果全新的 N1 晶片設計,增加了對 Wi-Fi 7 、藍牙 6 和 Thread 的支持。
蘋果甚至為它覆活了 MagSafe 電池包,不過這次是 iPhone Air 專屬,直接解決了「又要薄、又要續航」這個物理學難題。
可以說,iPhone Air 是蘋果的一次「出圈」嘗試。它不再和安卓廠商們卷參數,而是跳出賽道,自己開創了一個「時尚科技單品」的新物種。它要打動的,是那些從未被傳統科技發表會話術打動過的人。
除了設計,iPhone Air 顯然還需要回答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 eSIM 在中國地區的落地進度如何,這顯然也是最多用戶關心的「細節」之一。
此外關於首發階段,eSIM 能且僅能支持開卡的營運商只有中國聯通( 0762-HK )一家,以及 eSIM 的啟動,目前也都需要前往線下的聯通營業廳、攜帶身份證進行核驗,才能正式開卡;這大概是第一份來自手機廠商的 eSIM 使用指南。
雖然看起來非常繁瑣,但考慮到目前中國處於 eSIM 的探索階段,因此這可能並非長久的 eSIM 開卡方案,這更可能是一種早期的探索策略,當然,對於 iPhone Air 的首發用戶來講,這就是一種「嘗鮮的代價」了。
AirPods Pro 3 ,向 Sony 和 Bose 發起的「降噪總攻」?
作為開場的產品,AirPods Pro 3 似乎確實有著值得讓蘋果登台首發亮相的理由:畢竟 AirPods Pro 2 已經在這個領域「封神」太久了,久到 Sony、Bose 這些老牌音樂廠商每次發新品,都得拉著它「公開處刑」一番。來自對手的壓力,蘋果不可能感覺不到。
所以,AirPods Pro 3 的到來,更像是一次「王者歸來」的宣言。外觀?經典永流傳,蘋果懶得動刀。
充電盒的尺寸和形狀也幾乎沒有變化,但現在將支持更快的 USB-C 充電和 Qi2 無線充電標準。
但內在,幾乎是「核彈級」的升級。全新的 H3 晶片,蘋果依舊是惜字如金,但誰都明白,蘋果在晶晶片從不開玩笑。那麽問題來了,這多出來的算力,蘋果會用在哪?
答案可能就是把「計算音樂」這條路走到黑。如果說 Pro 2 的降噪是讓你「靜下來」,那 Pro 3 的目標可能就是創造一個隨你而動的「絕對領域」。它能用恐怖的算力即時分析環境音,你進地鐵,它瞬間屏蔽轟鳴;同事跟你說話,它又精準提取人聲,甚至幫你潤色一下。這種依賴軟體和晶片實現的「魔法」,是傳統音樂廠商光靠堆硬體很難追趕的。
除此之外,AirPods Pro 3 在硬體上的最大的升級或許是全新的心率感測器。蘋果在 AirPods Pro 3 上使用了其最小的心率感測器,這是一款定制的光電容積脈搏波 (PPG) 感測器,它能「以每秒 256 次的頻率發出不可見的紅外脈沖光,以測量血流中的光吸收情況。該感測器與 AirPods Pro 的加速感應器、陀螺儀、GPS 以及 iPhone 上全新的設備端 AI 模型協同工作,以追蹤心率、燃燒的卡路里和活動情況。iPhone 的「健身」應用中還新增了一項名為「Workout Buddy」的健身體驗,它利用 Apple Intelligence 來追蹤鍛煉數據和健身歷史。
蘋果還為 AirPods Pro 3 帶來了全新的即時翻譯功能。主動降噪功能會降低說話者的音量,並以您偏好的語言將音樂播放給您。蘋果解釋說:「啟用後,即時翻譯功能可以幫助用戶通過 AirPods 自然地說話,從而理解另一種語言並與他人交流。當與沒有此免提功能的人互動時,可以選擇將 iPhone 橫向放置作為顯示屏,以對方偏好的語言即時顯示用戶所說的內容的文字轉錄。」
蘋果還改進了 AirPods Pro 3 在人們耳中的貼合度。蘋果表示,他們分析了超過 10,000 次 3D 耳部掃描數據,並將每只 AirPod Pro 的尺寸做得更小。其外形設計旨在更好地貼合耳道,現在還提供了五種尺寸的耳塞。蘋果甚至讓 AirPods Pro 3 更加耐用,具備 IP57 級別的防汗抗水能力。
Apple Watch Series 11 :遲到的高血壓監測,卻是「最優解」?
沒錯,在血壓監測這個功能上,隔壁華為等廠商已經探索了好幾年。從時間上看,蘋果確實是「遲到」了。但蘋果的玩法一向是,要麽不做,要麽就做成產業標桿。
這次的「高血壓趨勢監測」就是典型的蘋果式解決方案。它沒有冒進地去挑戰傳統血壓計的「單點診斷」權威,而是另辟蹊徑,利用其強大的光學感測器和算法,提供一個普通用戶更需要、也更有用的功能——長期趨勢追蹤。這意味著它不會告訴你「現在是 130 / 80 」,而是會提醒你「你最近的血壓波動模式值得關注」。這種「治未病」的思路,巧妙地規避了醫療器械的認證難題,又實實在在地提供了健康價值。可以說,蘋果不是在追趕功能,而是在重新定義功能。
而 5G 功能的加入,則讓 Apple Watch 徹底「斷奶」。它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對 iPhone 說「拜拜」了。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有多少用戶真的願意為這份「自由」買單?以及,在塞進 5G 基頻後,那塊小電池真的扛得住嗎?這恐怕是蘋果留給市場的最大考驗。
在 Series 11 的光環下,SE 3 和 Ultra 3 的角色定位也異常清晰。
Apple Watch SE 3 就是蘋果用來搶奪入門市場的「流量抓手」。面對小米、華為手環/手錶們的價格屠殺,SE 3 的任務就是用一塊「蘋果表」的身份,和下放的核心功能(比如更快的晶片和家人共享設置),來吸引那些預算有限的年輕人和家庭用戶。它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你「進得來,然後就再也出不去」。
入門級的 Apple Watch SE 上也繼承了今天發布的 Ultra 3 和 Series 11 的新特性:將支持更快的 5G 蜂窩網路速度,現在的充電速度也快了一倍,電池續航時間也提升至長達 18 小時。
此外,它還將首次配備蘋果更耐刮擦的新款 Ion-X 玻璃、全天候顯示屏、睡眠呼吸暫停檢測功能,並能夠使用其揚聲器播放音樂和播客——而不僅僅是用於打電話。
而 Apple Watch Ultra 3 ,則是蘋果在可穿戴領域的「技術圖騰」。它的對手從來不是其他智能手錶,而是佳明(Garmin)這種在專業運動領域盤踞多年的「老炮」。
Apple Watch Ultra 3 的螢幕比 Ultra 2 更大,但邊框更窄,因此手錶本身的實際尺寸保持不變。它也獲得了 5G 蜂窩網路功能並增加了衛星連接,電池續航提升至長達 42 小時,新增了包括睡眠分數和檢測到高血壓跡象時發送通知等健康功能,並配備了更堅固的 Ion-X 玻璃。
Ultra 3 的每一次升級,無論是更變態的續航,還是更精準的定位,都是在向那些最硬核的用戶群體證明:蘋果不僅能做時尚單品,也能造出最專業的「工具表」。
最後是新品的開售時間/售價資訊:
- AirPos Pro 3 系列售價 7,490 元,尚未公布預購以及發售時間。
- Apple Watch Series 11 售價 12,900 元起,Apple Watch SE 3 起售價 7,900 元起,Apple Watch Ultra 3 售價 26,900 元起, 9 月 11 日早上 9 點開啟預售, 9 月 19 日正式發售。
- iPhone 17 售價 29,900 元起,將於 9 月 12 日晚上 8 點開啟預購,並於 9 月 19 日正式發售。
- iPhone Air 售價 36,900 元起,將於 9 月 12 日晚上 8 點開啟預購,並於 9 月 19 日正式發售。
- iPhone 17 Pro 售價 39,900 元起,將於 9 月 12 日晚上 8 點開啟預購,並於 9 月 19 日正式發售。
整場發表會看下來,蘋果的棋局已經非常清晰。它用一套看似常規的「組合拳」,在每個價位、每個領域都布下了重兵。用技術下放的「普惠」策略,擠壓標準旗艦市場;用專業到極致的「圖騰」產品,占領產業高地;再用前所未見的「設計驅動」產品,去開拓全新的藍海。
蘋果的生態帝國,從未像今天這樣壁壘森嚴,但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向如此多元的用戶群體敞開懷抱。當然,棋局已經擺開,但對手們會坐以待斃嗎?安卓陣營會如何應對這場「體驗」層面的總攻?iPhone Air 開創的新賽道,是會成為下一個現象級爆款,還是僅僅滿足一小部分人的「美麗廢物」?
這一切的答案,市場很快會告訴我們。
但可以肯定的是, 2025 年的消費電子市場,因為至少蘋果這次「不按套路」的出牌,變得格外好看了。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