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有問題可以打電話給上市櫃公司嗎?事前要準備什麼?可以問這 3 件事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有問題可以打電話給上市櫃公司嗎?事前要準備什麼?可以問這 3 件事

最近更新時間: 08 April, 2022

 
展開

今天訂閱戶私訊我說打電話給上市櫃公司問問題是要找誰?我把我的經驗寫下來,我認為這是長期投資的夥伴需要知道的、對投資應該有幫助。看完本文如果你有不同想法歡迎留言,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可以討論的,我也沒比較行,只是常打電話而已。

該問誰?

可以問公司的發言人、代理發言人或是投資人關係聯絡人(簡稱 IR),電話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有揭露,查詢方法如下:

  • 到公開資訊觀測站首頁
  • 點選「基本資料」>「公司基本資料」
  • 輸入公司代號或簡稱 > 按查詢
  • 以台積電(2330)為例,畫面會顯示查詢結果,可以看到發言人、代理發言人與電話。

▲圖片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以下也是

  • 再往下滑還有「投資人關係聯絡人」,包含姓名、職稱、電話與電子郵件信箱,表示這位是可以讓我們寫信問的(是否回信要看公司,不一定會回)。

問之前要準備什麼?

如果是問財報方面的,建議先把財報看過,確認有沒有找到答案,因為如果有你還打電話,對方很可能會告訴你都揭露在財報了請自己看。

而如果是業務面的,最好把最近一次的股東會年報或法說會簡報看過,確認答案沒有在裡面或是還有疑問,再打電話。先看過資料除了因為投資本來就應該做功課以外,對方聽到我們有做足準備的提問也會比較認真回答、或是回答多一點(你認真、對方通常不會馬虎)。

簡單地說就是打電話建議先做功課,說好聽一點投資是你自己的血汗錢,做功課本就應該;說難聽一點,問題如果「不入流」會浪費時間。

第一件事:過去式

最典型的問題就是上一季或去年全年 EPS 成長或衰退的原因、某月營收暴增或大幅衰退的原因,這屬於過去式。

第二件事:現在式

  1. 最新在手訂單/在建工程金額是多少?
  2. 某建案已銷售幾成?還剩下幾成?
  3. 某專案是否已經取得核准?最新申請進度為何?
  4. 新廠目前施工進度為何?新廠試車及學習曲線順利嗎?新廠截至○月產銷金額為何?
  5. 公司目前是否有準備中的標案(備標)?
  6. 某季營收衰退但獲利增加,還會延續嗎?

第三件事:未來式

這就多了,畢竟我們投資最看重未來,例如:

  1. 今年預計的盈餘分配率大約是幾成?未來?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都發嗎?兩者的比率?
  2. 公司目前的訂單能見度到幾月?
  3. 新廠預計何時完工?未來產銷計畫?
  4. 某項補助或租稅減免還能維持幾季?
  5. 公司去年毛利率是歷史偏低水準,今年起是否有調整產品組合的計畫?
  6. 因應疫情,公司海外○○廠停工所影響的產能與預計復工計畫為何?停工預估影響公司總營收約幾成?
  7. 公司有無拓展海外事業計畫?哪個國家?
  8. 海外虧損事業公司有結束的打算嗎?如果沒有預計如何處理?
  9. 公司某塊土地或不動產是否會積極開發?或者有處分的計畫?
  10. 競爭對手購地準備蓋新廠,公司是否也有擴廠的計畫?
  11. 半年前新聞報導公司某子公司預計掛牌上市,目前進程如何?
  12. 公司預計明年的資本支出金額大約是多少?

結語

  1. 就我經驗,財報的問題優先問 IR。
  2. 我習慣先寫信,沒回音再打電話,這只是我習慣,直接打電話當然也行。
  3. 問問題最好有「時間點」的概念,例如在手訂單「截至○月底」為多少?對方沒講就主動確認。
  4. 問題五花八門,以上只是舉例,然後也不是每一點都問,我通常只問兩、三點。如果是 All in 一支或是第一、第二大持股,多問一點也無妨。
  5. 有些問題公司不見得願意講,這種不用勉強、更無須動氣;同一間公司多問幾次後對方會有點印象,未來可能比較好問。

承熙》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