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美國 大選 要看什麼? 美國 權力結構 與 兩黨政治 一次搞懂!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美國 大選 要看什麼? 美國 權力結構 與 兩黨政治 一次搞懂!

2020 年 9 月 8 日

 
展開

相信最近大家的社交軟體應該都有被川大大跟中產喬狂洗版吧?沒錯,四年一度的 美國 大選 即將要在十一月登場啦!身為地球村一員的我們,當然是要跟上這波 美國大選 熱來展現身為知識份子的光芒(誤)。

好啦,認真講,我們都知道 美國大選 結果會在很多層面影響我們的生活,例如:台海關係、台美貿易協定進度等等,但有時候點開大選相關新聞,腦袋就是會自動把它分類到 “關我X事區“,手接著就會不小心按下叉叉…..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無痛吸收這些有點嚴肅、但很重要的政治新聞呢?當然有!其實只要認知的一件重要事情即可,這件事情就是:美國大選要選出的是美國總統。

這真的不是廢話!大家仔細想想,在選舉新聞滿天飛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常常會在眾多資訊中失焦? 但事實上,我們只要弄懂 “美國總統“ 這個職位,包括:他手裡握有哪些權力,他的權力又受到誰的限制,就可以了解美國總統會從哪些層面給國家帶來影響,接下來只要看懂 “美國總統候選人“在這些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我們就能大概掌握如果該候選人當選,會引導美國走向什麼方向。

那麼 “美國總統“ 這個職位到底擁有哪些權力呢?美國總統,是聯邦政府」底下最高行政首長。所以緊接著,我們就先來說說聯邦政府」吧!

聯邦制度下,國家和地方政府分別擁有哪些權力?

眾所周知,美國有 50 個州,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加州(California)、德州(Texas)、紐約州(New York),其實除了 50 個州之外,美國還包括一個特區和數塊海外領土,特區是美國的政治中心——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簡稱為Washington D.C.或DC),海外領土包括關島(Guam)、波多黎各(Puerto Rico)、美屬維爾京群島(The 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等。

上述這些州和領土通過一個制度組成美國,這個制度叫做「聯邦制」。所謂聯邦制,是相對單一制而言的,單一制就是國家只有一個權力來源:中央或國家政府,雖然也會有地方政府,但中央和地方之間有清楚的上下分層關係,台灣就是屬於單一制的國家喔。

在美國,除了「聯邦政府」以外,各個州也有自己的「州政府」, 但這兩個政府之間的關係和權力分配,和單一制國家很不一樣。「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不存在上下級關係,由憲法決定如何進行分權。換句話說,各州之間以及聯邦政府其實是平等關係,或者可以說是一種夥伴的關係,從很多角度看起來,除了外交以及軍事外,州幾乎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國」,可以透過自己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構,來制定各州的法律、稅收、警察、教育、選舉制度。

那「聯邦政府」握有那些權力呢?以美國來說,聯邦政府主要負責對外關係,憲法明訂,聯邦政府享有國防、外交、宣戰、媾和、締約、移民、幣制、關稅、國際貿易等權力,其他未列舉的權力則保留給各州。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時間發展,美國聯邦政府發展出許多和州政府合作的方式,例如他們會制定出一些由聯邦提供經費、州政府實施的法律和項目,主要包括教育、社會福利、住房補貼及產業補貼等方面,所以,透過資金支持,聯邦政府對國內的發展仍然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三權分立體系下,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職權為何?

知道聯邦和州的權力分配後,那隸屬「聯邦政府」的美國總統又有哪些職責呢?

美國政治制度設計的基本思想是“三權分立”,也就是為了避免國家獨大,所以把權力分散成行政、立法、司法三個部分。由立法權制定法律,讓行政權來執行法律,如果有違法或法律爭議,則交給司法權判斷是非。所以,聯邦政府是由立法分支–國會、行政分支–總統、司法分支–聯邦法院所組成,而以美國總統為首的行政機構,有義務要執行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的國會所通過的法律。

國家立法機構「國會」如何組成?參、眾兩院的權力有何差異?

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可能會覺得奇怪,同一部法律為什麼要經過兩個議院才能通過?眾議院參議院有什麼不同呢?美國的立法流程又是什麼呢?

美國在建國的時候,為了平衡各州之間的利益,將國會一分為二,分別是眾議院和參議院。眾議院和參議院最明顯的差別是它們的大小,眾議院是依據各州的人口比例決定席次,共有 435 名;而參院的議員是各州兩位,大小州都一樣,50 個州共 100 名議員。

這樣的制度設計下,等於大州接受參議院的平等代表權,讓小州的人民可以在參院享有更高比例的代表權,但小州也必須同意眾議院以人口比例分配席次,讓大州也可以因人口較多而在眾院有更多的代表權利。

一般情況下,參眾兩院是平等的關係,多數決議需要兩院全部批准才能生效。但是,有部分權力是單獨賦予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比如,美國總統提名的重要人事任命,需要參議院的批准。而眾議院可以提稅收相關法案,以及提出彈劾官員和修改憲法,但是最終決定的權力屬於參議院。另外,參議院還有批准條約及解除條約的權力。整體來看,在美國,參議院擁有的權力比眾議院大一些。

從美國的立法流程看:參眾議院和白宮的權力制衡

那麼擁有兩個議院的美國國會,要如何制定法律呢?在美國,一部法律誕生的最原點,可能是由兩院的任何議員所起草,再將議案送到這個議院的相關委員會,如果委員會經過表決後同意議案內容,這項提案就會被送交全體參議員或全體眾議員審批(取決於提案最初發起於參議院還是眾議院)。

提案在參、眾兩院中的一院獲得通過後,將被送交另一院,如果參、眾兩院通過的提案內容完全一致,提案將被送交美國總統審議,當總統簽署法案後,其即成為具有效力的國會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總統是有權對議案提出否決的,總統一旦否決,議案就又會回到國會原本提出議案的院,院會還是可以經由 2/3 同意,復議該議案;議案就會再跑到另一個院會,如果一樣經過 2/3 同意通過後,即便先前總統否決,議案還是會通過、變成法律。

從美國法案的立法流程中不難發現,由於美國總統的黨籍,與國會多數黨並沒有絕對關係,所以民選立法機構國會,和以總統為代表的行政機關可以相互制約、協調,構築一個反映並調和民意的政府。

但是,如果總統所屬的黨派,在參議院或是在眾議院,都不能取得過半數的議席,就代表以行政為主導的總統,無法控制國會。這可能造成行政機關被架空,政府的運轉陷入僵局,所以白宮和國會分別由什麼黨派佔據多數,對於總統的執政效率有非常大的影響,這就是大家時常會看到「共和黨主導白宮」或是「民主黨控制參眾兩院」這類新聞的背後原因。

美國兩黨制的由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應該已經在腦海裡建構了一個簡單版的美國政治架構了吧,接下來,我們只要在這個架構中補上政治的最核心元素:政黨,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無痛吸收重要政治新聞的目的了!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美國一直有兩大主要政黨,民主黨共和黨。但事實上,美國是有結社自由的國家,全國各地有許多民間組織和眾多的政治團體,除兩黨外,美國也還有三個較大的政黨,分別為自由意志黨、綠黨和憲法黨。那麼,為什麼人們常用“兩黨制”來形容美國呢?

這和美國的選舉制度有關,美國總統選舉是實行按州計算的選舉人票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只要某位候選人在某州得到較多的選票,他就能得到全州的選舉人票,而其他候選人一票都拿不到。這種“贏者通吃”的制度下,小黨要想在全國範圍取勝非常不利,造成長久以來共和黨與民主黨這兩大政黨主控美國政治。

從 美國 大選 看兩黨左右派的價值對立

那麼互相競爭的共和黨和民主兩黨,主要的政治理念有什麼不同呢?美國政治史上的兩黨競爭,可以說從獨立建國不久後就開始了。當時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手下的兩大要員在國家發展方向上爭論不下。

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主張加強法治,強化聯邦政府,而國務卿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則強調捍衛個人權利,不能讓政府的權力之手伸得太長,而且要尊重各州權利。這兩位開國元老身後都各自有眾多擁護者,兩大陣營的爭議因此成為美國兩黨政爭的開頭,而美國歷史發展軌跡,實際上正是這兩種觀念的互動和妥協。

在美國歷史上,兩大黨名稱有所變化,但是兩黨制衡的格局一直沒有改變。而從兩大黨的開國理念,不難看出,在光譜上,相對而言,民主黨靠左,共和黨靠右。一般來說左右又可以分成政治上的左右派、經濟上的左右派,因此透過了解兩黨在政治經濟理念上的差異,我們就能大致掌握該黨候選人的未來政策走向。

政治理念:民主黨-重人權自由、共和黨-傳統保守

政治上的左右派,起源於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國民議會的座位分布。坐在右邊的人們以維護王權為主要目標,強調權威、秩序、傳統,愈往左邊則愈強調自由和人權。

這點也可以從美國兩黨的理念中看出,民主黨尊重個人自由及自主的權利,追求社會平等並爭取少數、弱勢族群的權益;相對保守的共和黨,注重傳統家庭、倫理、個人操守及信仰,反對個人的過度膨脹,不支持同性婚姻、墮胎、非法移民等社會議題。

經濟理念:民主黨-大政府&修正式資本主義、共和黨-小政府&新自由主義

經濟上的左右派主張,則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工業革命下的產物,思想起源包括左派的馬克思、右派的亞當斯密等等。左派認為要追求平等和正義,國家要適度介入市場;右派強調效率和發展,認為國家不應干預經濟。

世界上的國家目前大多實行資本主義,而在資本主義下,經濟政策的左派和右派,可以用經濟學中的修正式資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區分。民主黨自 1930 年代羅斯福新政以來便是凱因斯經濟學派、也就是修正式資本主義的信徒,認為政府需著重分配社會財富,追求政府積極干預市場,透過高額稅收維持社會福利政策(重視醫療、教育)、鼓吹調高基本薪資並支持勞工工會;而代表新自由主義的共和黨擁護米爾頓 ‧ 傅利曼與芝加哥經濟學派,認為政府的權力應該越小越好,其主要的功能在創造一個具有公平競爭性的環境,支持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系、刪減社會福利支出、減少企業管制、降低企業稅收。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我們提過美國的選舉制度對小黨相對不利,而因為這樣,許多利益和理念不盡相同的人,為了得到大黨的支持以增加當選機率,或者加入民主黨,或者投身共和黨,因此兩大黨內部的理念不會完全一致,還可以再區分為中間派和極端派。

舉例而言,今年民主黨為了選出總統候選人而進行黨內初選時,兩大競爭者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拜登(Joe Biden)就分別是極端派和中間派的代表,桑德斯自稱是偏向左派的社會主義者;而走溫和路線的拜登在右派眼中,雖左但還不至於太左;在左派看來,雖右卻又不會太右,這使拜登成為民主黨手上一張相對安全的牌,順利成為民主黨所支持的總統候選人。由此可看出,雖然民主和共和兩大黨在各大議題上的立場都相對明確,但黨內在議題上還是會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大家千萬不能以非黑即白的方式對兩黨政治人物進行分類喔!

總結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應該都具有分析美國政治的基本能力了吧?在本文中,我們不但學到了聯邦制度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力分配,也進一步討論了聯邦政府如何由行政、立法、司法三種權力所主導,最後也為大家整理了主控美國政治的兩大黨派之間的理念差異,希望大家未來在看大選相關新聞的時候,能夠帶入這個簡單版本的政治架構,釐清每則新聞中真正重要的資訊,不要再被大大小小的消息弄得暈頭轉向了!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