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注意破壞式創新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注意破壞式創新

2016 年 6 月 4 日

 
展開

“亞馬遜(Amazon, AMZN-US)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所帶來的破壞式創新改變了許多人,未來還會帶來更多改變。當我們看到網路所帶來的改變,我們前仆後繼地投入它的懷抱。我們的行動力旺盛,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如果我們有好的商業模式,就會有人試圖想辦法奪走它並改進它——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disruption

我已經很久沒有閱讀FANG(Facebook, Amazon, Netflix, Google)的年報了,我認為它們的未來很難預測,也在我的能力圈之外。但在我搜尋其他公司的時候,它的名字卻不斷的湧現。例如你搜尋Barnes & Noble (NYSE:BKS) 或者IBM (NYSE:IBM),一定會看到它的名字。如果你搜尋媒體公司,遲早你會看到Netflix(NASDAQ:NFLX)的名字出現在你眼前。如果更進一步地搜尋廣告相關的企業,時常會跳出Alphabet (NASDAQ:GOOGL) 和 Facebook (NASDAQ:FB)的名字。它們幾乎是無所不在的。

這相當地有趣。我記得當巴菲特第一次購買IBM時,他說他已經閱讀過IBM過去50年的年報,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因此我也開始試著閱讀FANG的年報。

當我閱讀亞馬遜2006的年報時,有一個想法突然湧現。或許巴菲特閱讀這些報告是要提醒自己要去面對任何的破壞式創新。

下面是Jeff Bezos所寫的內容:

“我時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你們甚麼時候要開實體店面?」,而這就是一個被我們拒的擴張機會,原因是沒有達到上述的確認。實體店面的網路規模效應很讓人興奮沒錯,但是,我們不知道要如何在低資本又能獲取高報酬的情況下來做這件事;實體零售店面也已經是一個被小心照料的紅海市場;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在實體世界為顧客做出區隔化的體驗。

當你看到我們進入一個新事業時,代表我們已經確認完以上的測試了。我們對Joyo.com的併購正是要進入人口最多的國家的第一步。中國的電子商務還沒有成熟,我們認為這是一個佳的商業機會。鞋子、服飾、百貨,這個市場很大,而我們有正好有這方面的技術可以投入,進而改善消費者體驗。

亞馬遜的物流是以網路作為一個應用程式介面,將1,200萬平方英尺的物流中心轉而使用龐大且複雜的網路系統來控制。每個月支付我們0.45美元,就可以取得物流中心一立方英尺的空間,並將商品在我們的網站中上架。你以網路介面通知我們把商品送出,接著告訴我們如何挑選並包裝、要將貨品送至哪裡。你完全不必打電話給我們。這就是差異化的模式,我們把規模做大、跨越既有門檻。

亞馬遜網路服務系統 (AWS)則是另一個例子。有了AWS,我們開了新的事業,瞄準新的客軟體開發商。我們目前提供了10種不同的網路服務,也建立了一個超過240,000個開發商註冊的平台。我們專門針對開發商會遇到的問題,譬如儲存和運算能力等等這些他們需要幫助的領域,而這塊領域正是過去12年來我們經營亞馬遜網站所鍛練、累積出的專業知識。我們現在正專注經營這個領域,因為這是一個高度差異化、在未來非常有前景且充滿商機的事業。

在一些大公司裡,因為缺乏耐心和培育的文化,很難從小種子開始培養一個新事業。在我看來,亞馬遜的企業文化總是給予有潛力的小企業很大的支持,而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優勢。”

注意特別標示的粗體字-它們有特別的意義。想像如果你在2006年讀到這裡,你會做什麼?

好吧,當時我甚至連什麼是年報都不知道,所以我很可能會告訴你不要理它。

但在2006年我並不是零售商,科技公司或者第三方物流運輸公司的股東。但如果你是這些公司的股東,而且你沒有注意到亞馬遜有可能造成的破壞式創新,你很有可能會有大麻煩。像是RadioShack、近期的Macy’s(NYSE:M),Nordstrom(NYSE:JWN)就是很好的例子你可以看看當IBM意識到“我們必須在雲端上加緊腳步了”的時候,它發生了什麼事情。雖然目前亞馬遜在運輸產業還沒有顯著的進展,但如果我持有UPS(UPS)或者FedEx(FDX)的股票的話,我可能會緊盯著亞馬遜的動作。

現在跟以前有什麼樣的不同?科技使得破壞式創新更加強而有力,層出不窮的創新一一出現。這意味著每個價值投資者都需要接受這些新科技,我們需要更加關注這些創新可能帶來的顛覆。有些顛覆很容易理解,有些則需要努力才能深入了解。例如,P2P借貸公司Lending Club(NYSE:LC),使借款者和私人貸款者受惠,但卻有可能打擊原有的信用卡公司和商業銀行。這很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基因體定序改變了收集、處理以及應用生物資訊的方法,這也顛覆了許多健康照顧、農業以及製藥相關的公司。

那物聯網、區塊鏈、比特幣以及近期相當熱門的超高管速電車(Hyperloop)又是如何呢?誰將受益,誰又會遭到傷害呢?投資者需要提出這樣的問題並試圖找到答案。

Charlie Munger在Daily Journal的年度會議當中發表了以下談話:

“這家公司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結合了公共啟事和廣告,憑著它的壟斷地位,它能夠年年調漲訂購費。就像其他公司一樣,因為科技的創新使一切改變了,律師不再需要從報紙上獲得資訊。它目前每年可以賺得的稅前利潤約為100萬美元。雖然經營報紙產業萬無一失,而它的商業模式也相當的不錯。但是世界的變化相當快速。它有可能衰退或者是維持平緩的走勢。未來會怎麼走,我不知道,所有Daily Journal期待報紙產業能夠回春的股東應該要試著改變你的想法”。

亞洲最受尊敬的商業大亨李嘉誠,他的科技基金投資於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Spotify、Skype 以及 Slack。

如果連八九十歲的老人,像巴菲特、蒙格和李嘉誠都持續觀注科技的創新,年輕一代的投資人沒有理由跟不上。(譯者/Rainie)

GuruFocus》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