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電訪發言人教戰守則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Dingmao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定錨投資隨筆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電訪發言人教戰守則

最近更新時間: 16 October, 2016

 
展開

近期,有越來越多認真的投資人,透過參加股東會、電訪發言人,更深入瞭解自己所投資的公司。關於跟發言人過招,定錨站長也算有一些經驗,在友站站長小樂的建議下,特寫此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順帶一提,友站站長小樂最近發表了一本新書《擺脫萬年凍薪:小資族的買股翻身術》,內容很適合投資初學者,各位可訂購幾本回家,送禮、自用兩相宜。

1. 能見面會談是最好,不能見面的話,電話訪問優於電子郵件。

電訪發言人教戰守則-01

發言人是代表公司向投資人揭露財業務資訊,並受到證交法規的限制,不得透露內線資訊,所以發言時都會格外謹慎,尤其是會留下記錄的訪談模式。

各位思考一下,見面會談、電話訪問、電子郵件,哪一種留下的記錄最多?最無法抹滅通信記錄?想必各位都會回答電子郵件。

因此,發言人在回覆電子郵件時,必然會給予官腔式的回覆,以免被抓到把柄;而電話訪問,因公司電話不見得有錄音,且錄音記錄容量也有限,太久遠的記錄會被刪除,所以狀況比電子郵件稍微好一些;當然,最好還是見面會談,人數越少越好,在會議室裡面講了什麼,只要你、我不說,沒人會知道。

2. 除非公司有做財測,否則關於未來營收的問題,絕對是禁語。

電訪發言人教戰守則-05

在多數情況下,發言人不能評論公司未來的營收狀況,否則會被金管會要求定期公佈財測,作為發言的依據。

當然,營收預估對法人來講還是很重要,所以就會拐個彎來問這個問題,例如:

  • 上一季產品出貨量?佔營收比重?本季預估出貨量?
  • 營收成長的範圍區間?High Single-Digit Growth或是Double-Digit Growth?
  • 各項產品的營收佔比?未來的趨勢?

這些問題,都不會直接問到公司的整體營收表現,但都可以旁敲側擊,問到一些跟整體營收相關的資訊,再做進一步推敲。

3. 產業方面的問題,公司回答意願通常較高。

電訪發言人教戰守則-06

因為不涉及到公司本身的財業務狀況,較不會違反法規,也沒有被金管會找去喝咖啡的疑慮,所以產業方面的問題,發言人通常比較願意討論。

所以如果讀者們做電訪的公司,主要產品是跟Server相關,不妨跟他談談Intel對Server的財測、Data Center的發展趨勢,再回頭問他:「公司明年的表現有沒有機會優於產業平均?」

4. 關於競爭對手的資訊,通常很難問到,但……

電訪發言人教戰守則-07

通常公司發言人在評論自家公司的產業地位時,會盡量聚焦在自己本身的競爭力,不太會去評論競爭對手,以免傳出去被人家說不實指控。

不過,如果你訪談過的公司夠多,又跟這位發言人夠熟,有時候可以考慮用資訊換資訊,也就是稍微透露一些競爭對手的動向,跟他交換情報。

5. 不論發言人說了什麼,或是你們之間交情如何,務必要自己再去多方查證,千萬別全信。

電訪發言人教戰守則-08

這是最多投資人犯的錯誤,把發言人的話當做聖旨,對方講了什麼就全盤接收,沒有自己再去多方查證。

講一個最近聽到的例子,日前某外資券商出了一份關於某汽車電子公司的報告,相較於本土券商報告完全照抄發言人所說的資訊,內容及結論完全不一樣,而且從外資券商的報告內容來看,很可能是對該公司在主要市場的通路做了詳細調查,並非空穴來風,顯示發言人給的資訊很可能只說了一半。

要知道,一家公司既然成立了負責投資人關係的部門,那就一定有專門提供給投資人的資訊,以及公司內部參考的資訊,兩者之間有可能存在很大的落差,所以投資人還是要勇於質疑發言人,獨立思考、多方查證相當重要。

本站也發生過,分析內容與知名股東會達人諮詢發言人不同的情況,相信各位也記得,就是湯石照明(4972-TW)

定錨投資隨筆》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Dingmao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定錨投資隨筆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