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亞洲金融風暴|亞洲金融風暴成因?影響?如何解決的?
作者 唐庚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唐庚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亞洲金融風暴|亞洲金融風暴成因?影響?如何解決的?

2023 年 1 月 7 日

 
展開

1997 年 7 月,泰國爆發一場與外匯有關的金融災難,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蔓延至亞洲其它國家,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南韓都受到影響。這場源自於泰國,卻不止於泰國的金融災難,被稱為亞洲金融風暴(Asian Financial Crisis)。

亞洲金融風暴衍生的災難不僅限於金融方面,亦影響到政治面。1998年,菲律賓舉行總統大選,執政黨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Lakas–Christian Muslim Democrats,簡稱Lakas)的總統候選人總得票居次,與當選的約瑟夫.艾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相差 24 個百分點;掌權超過三十年的印尼總統蘇哈托(Suharto)在 1998 年辭職,在隔年( 1999 年)的國會選舉中,蘇哈托所屬的專業集團黨(Golkar)首次失去建黨超過三十年以來的國會第一大黨地位;1997 年年底,南韓總統金泳三陣營推出的候選人敗給在野黨候選人金大中,正式宣告從二戰結束以來,長期執政半世紀的保守陣營失去政權,寫下南韓史上首次政權和平交接。

經濟就是政治,政治就是經濟。對於經濟學家與政治學家而言,這一場離我們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亞洲金融災難如何發生,如何影響各國,各國執政者與繼任者如何面對,都是值得省思的歷史課題。

亞洲金融風暴是什麼?

亞洲金融風暴(Asian Financial Crisis)發生於 1997 年 7 月,風暴中心位於泰國。

當時的泰國地產發展商 Somprasong Land 無力償還到期的 8,000 萬美金歐洲可轉換公司債(European Convertible),敲響泰國房地產過度膨脹的喪鐘。金融業放款的客戶中,房地產商是大戶,因此許多外資銀行限縮貸款,雨天抽傘,對沖基金也開始拋售泰銖。泰銖遭到狙擊只是亞洲金融風暴的開始,由於其它東南亞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的發展模式與泰國相似,都屬於借入大量外匯來開發國內房市和股市,因此盧比、令吉、披索也遭到大量拋售,巨幅貶值,釀成最終的金融風暴。

亞洲金融風暴經過

泰銖遭到拋售後,盧比、令吉、披索也步上後塵。除了東南亞之外,東北亞的韓國、日本也遭受影響,韓元和日幣的幣值相應下跌。以下的跌幅是以世界銀行的資料計算,單位為年,以 1997 年和 1998 年做比較:

泰國泰銖 印尼盧比 菲律賓披索 馬來西亞令吉 南韓韓元 日本日幣
1 美元相當於(1997 年) 31.36 2909.38 29.47 2.81 949.89 120.99
1 美元相當於(1998 年) 41.36 10013.62 40.89 3.92 1403.18 130.91
匯率跌幅 -24 % -70.9 % -27.9 % -28.3 % -32.3 % -7.5 %

亞洲金融風暴 泰銖資料來源:World Bank

亞洲金融風暴 印尼盧比資料來源:World Bank

亞洲金融風暴 菲律賓披索資料來源:World Bank

亞洲金融風暴 馬來西亞令吉資料來源:World Bank

亞洲金融風暴 韓元資料來源:World Bank

亞洲金融風暴 日幣資料來源:World Bank

亞洲金融風暴成因:近因

泰國企業的短期債務過高,無法償還,導致泰銖迅速貶值。泰銖貶值後,鄰近國家的盧比、令吉、披索跟著巨貶,就連東北亞的韓圓和日圓亦一起貶值。

當時在 IMF 任職的 Timothy Lane(他曾是 2009 年至 2022 年的加拿大央行副行長 )指出四個因素:

這些國家借入大量的外匯,卻沒有相應的對沖機制,導致貨幣容易貶值。 大多數的債務是短期性質,拉低資產流動性,造成類似擠兌的效應。 這些國家的股市和房市過熱,使得資產價格易於波動,有可能造成債務型通貨緊縮。 這些國家濫發信用,銀行與金融機構的體質變得金玉其外,卻敗絮其內。

泰國金融的體制脆弱,無法償還短期的外債,導致外資不信任泰國,撤出資金,泰銖因此劇貶。還不出債務的銀行、企業紛紛倒閉,造成股市指數下跌、失業人口上升,國內生產總值因此萎縮。同樣的模式亦發生在鄰近國家。

亞洲金融風暴成因:遠因

觀察金融問題的產生時,近因只能解釋問題成型的後階段,而遠因可以闡釋問題形成的前階段。上述的近因僅只解釋東南亞國家的金融體系脆弱性。亞洲金融風暴之所以蔓延至其它國家,其遠因與日本、美國有深刻關係。

探討熱錢湧入、逃離泰國,導致泰銖劇貶時,我們需要問:這些熱錢從哪裡來?為什麼而來?

1997 年從東南亞撤退的外資,大多數來自日本與美國。1985 年,美日簽訂廣場協議。廣場協議導致日圓瘋狂升值,日本企業的出口價格也因此攀升。日本企業為了躲避因匯差而產生的利潤受損,因此挪移大量資金到東南亞。因為緊張的美日經貿關係,而充斥於東南亞的日本資金成為東南亞國家借貸的來源,養成了東南亞國家借取大量外匯的經濟發展模式。

亞洲金融風暴 日幣美元資料來源:Macrotrends

90 年代初期,來自美國的養老金基金、退休金基金取代日本資金,成為東南亞國家的外資來源。當時的美國利率在 5 %左右,相比之下,菲律賓、泰國動輒二位數的利率有更吸引人的報酬率,因此美國資金選擇湧進東南亞。以通俗的語言表示,這些資金就是快速進場,卻也快速離場的熱錢。

亞洲金融風暴 美國利率資料來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假使這些資金的投資標的是具有真材實料的產業,例如鋼鐵業、煉油業,或者能夠置換成具有長期報酬性的實體資產,例如海運業,東南亞國家必定可以將這些被後世貼上投機性質的熱錢,轉換成對國家經濟有長遠助益的外資。

熱錢和外資,兩者的差別只在於國家如何運用金錢。

然而,東南亞各國卻反其道而行,將這些日圓、美元注入房地產和股市。這些投資標的資產價格攀升不是由實物的發展來支撐,而是由人為方式操控,也就是所謂的「泡沫」。泡沫破滅的瞬間,就是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那刻, 1997 年。

對此,曾任菲律賓眾議員,目前在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任教的 Walden Bello 撰文表示,「對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的銀行來說,這些都是壞消息,因為它們的風險高度暴露於房地產中。」

亞洲金融風暴影響

亞洲金融風暴對東南亞的影響

東南亞各國的股市崩盤,幣值劇貶,銀行、企業倒閉,失業人口上升。垂頭喪氣的經濟表現必然產生社會的不穩定性:1998 年,菲律賓的執政黨在總統選舉中慘敗;同年的印尼,掌權超過三十年的總統蘇哈托辭職,1999 年的國會選舉中,執政黨亦失去建黨以來的國會第一大黨地位。

亞洲金融風暴對台灣的影響

與東南各國相比之下,台灣表現地十分良好,其原因在於台灣的外匯儲備遠高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時到今日,台灣仍然擁有可觀的外匯儲備總額,世界排名第六,僅次於中國、日本、瑞士、俄羅斯、印度。

在金融風暴爆發後,台灣決定讓匯率浮動。兩三個月之內,台灣動用約 70 億美金的外匯儲備來捍衛新台幣,讓新台幣的跌幅座落於 15 %附近。和東南亞各國的波動相比,台幣的震盪區間顯得溫和許多。

💡台灣外匯存底是如何累積的呢?快來看看股感的介紹>>>外匯存底是什麼?怎麼來的?

亞洲金融風暴 台幣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

亞洲金融風暴 對經濟的影響

對於出口導向的國家,幣值劇貶的確會幫助出口業的成長,但是在 1997 年的金融風暴中,受災國的出口表現卻萎靡不振。根據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的聯合研究,「1998 年,韓國出口下跌 4.9 %,較其他重災區溫和,泰、馬和印尼則分別下跌 6.8 %、6.9 %和 10.5 %。​​」其原因是「競爭加劇,導致出口價格下降;銀行業出問題,令出口業務難覓融資;利率高企,出口商經營困難。」換句話說,亞洲金融風暴使融資管道惡化,使各行各業難以借貸轉投資。除此之外,不只一個國家的貨幣劇烈貶值,使得同業的出口優勢沒有理論中的那麼美好。

對於積欠外債的政府和企業,本國貨幣貶值等同於以美元、歐洲貨幣做單位的債務劇烈膨脹。還不出外債的企業紛紛倒閉,使失業人口上升。失業人口上升導致民間收入下降,國內生產總值連帶下降,各國的經濟呈現萎縮狀態。1998 年,本文探討的每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都呈現負成長,印尼的成長率甚至低至負二位數。

亞洲金融風暴 GDP資料來源:World Bank

亞洲金融風暴 對股市的影響

股市反映一國產業的經濟表現。在 1997 年至 1998 年,泰國曼谷的 SET 指數、印尼雅加達的 JSX 指數、馬來西亞吉隆坡綜合指數、菲律賓綜合指數都呈現下降趨勢。以下圖片是各國的股市指數在 1997 年當年的走勢(因為系統錯置,請忽略左上角的漲跌幅計算)。

亞洲金融風暴 泰國指數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

亞洲金融風暴 印尼指數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

亞洲金融風暴 馬來西亞指數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

亞洲金融風暴 菲律賓指數資料來源:tradingeconoics

亞洲金融風暴如何被解決的?

隨著金融風暴的擴展、蔓延、惡化,IMF 旋即快速進場。IMF 提出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改革要求,下令泰國、印尼關閉無藥可救的銀行,提高增值稅、加息,降低泰銖、盧比的流動性。但是這些舉措無法止血,反而造成恐慌性擠兌效應。因此 IMF 和印尼、泰國、南韓政府達成協議,由後者提供擔保,使各國銀行的債務能有緩衝期,才使金融危機沒有進一步惡化。

亞洲金融風暴結論

1998 年 4 月,第二屆亞歐會議(Asia–Europe Meeting,ASEM)在英國倫敦召開。會後,與會的 25 位國家元首和歐洲執委會主席發表共同聲明,表示亞州金融風暴不僅攸關亞州,其外溢性質亦波及歐洲各國,迫使歐洲領袖必須處理從泰國擴散的金融問題。「領袖們注意到,對於解決亞州經濟困境,歐洲有深刻的利益;此外,歐洲的利益亦包括參與雙邊與多邊的努力,克服難關。它們亦關注到,亞州夥伴提供重要的財政、經濟協助。」

來自日本、美國的資金能夠使泰國、印尼、菲律賓、南韓的金融機構產生危機,是金融產業逐漸全球化的一個例證。1997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不僅掀開了東南亞各國經濟榮景背後的敗絮其內,亦反映出國際資金的高流動性。晴天借傘,雨天收傘,國際資金遵循的是這個規則。一旦察覺泰國房地產的還款危機,國際資金說撤就撤,拋售泰銖的速度比什麼都快。

因此,反思這場金融危機時,我們應該聚焦於亞洲金融風暴的遠因,探討為何外資一進一出,東南亞和南韓的貨幣就會巨量貶值,台幣的貶值幅度卻僅有它們的一半。與其怪罪國際投機客的無情熱錢,不如改善本國產業和中央銀行的經濟面和金融面。透過增強本國產業的實際體質,才能緩和國際資金追逐高利的衝勁。巴菲特的名言,「潮水退去後,就知道是誰在裸泳(You don’t find out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 until the tide goes out.)」特別適合反思這場金融危機的每一個人。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唐庚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