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光纖產業的“超級循環”即將開始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光纖產業的“超級循環”即將開始

2016 年 9 月 12 日

 
展開

電信光纖產業因為中國要更新它的通訊基礎建設而開始熱鬧奔騰了起來,除此之外,它們也受惠於Netflix(NFLX)、臉書(Facebook, FB-US)的影音、Alphabet(GOOGL)的谷歌(Alphabet, GOOGL-US)(Google)搜尋引擎和產生大量數據的公司像蘋果(Apple, AAPL-US)和亞馬遜(Amazon, AMZN-US)(Amazon.com, AMZN)對網路速度的需求,而使它們的股價從7月初到8月26日合計成長了49%。

也因為如此Verizon Communications(VZ)和AT&T(T)試圖將美國的光纖網路速度更新至每秒鐘能夠傳送100Gbps。Web 2.0的公司開始加速資料中心之間的連結,這也幫助了這些年輕的網路設備供應商。部份的分析師相信這個產業的高峰期從去年開始計算,將可維持二至三年的榮景。

真正的光纖網路骨幹

Needham的分析師Alex Henderson表示,“每次一個新的循環開始之前,都會有一個主要的驅動因子和數個次要的驅動因子”。他認為目前的這個趨勢將成為電信產業的“超級循環”。“這個循環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在於這次至少有三個主要的驅動因子以及數個次要的驅動因子”。

也因為如此,IBD追蹤的197個產業當中,在8月25日時,光纖產業的排名已經從6個月前的第95名提升至第3名了。在這個產業當中,在5月份公開發行的光纖元件製造商Acacia Communications(ACIA)截至8月26日已經上漲了55%了。它最近一期的財報表現也超出了預期。

Cicia的財務長John Gavin表示,“這的確是全球性的現象,世界各地對於光纖的需求使得前景一片光明。有許多他們剛進行服務的地方,是第一次安裝光纖骨幹,這也驅動了未來的需求”。

其他光纖元件製造商,像是Inphi(IPHI)、Oclaro(OCLR)以及NeoPhotonics(NPTN)在8月份股價也開始上漲。Gavin表示,也因為需求量夠大,因此Acacia將它外包的需求移轉給產能較高的製造商。而Finisar(FNSR)以及2015年IPO的Lumentum(LITE)也開始思考有關商品的策略。

Lumentum的執行長Alan Lowe在8月9日第四季財報揭曉時表示,“雖然我們增加了產能,但是在第四季需求還是超過了我們能夠負荷的數量”。他並表示,“在接下來的第一季,我們的產能還是會維持在產品製造的上限”。

透過網路觀看

就像世界各地數百萬的人一樣,你會想要在線上觀看一些貓狗相關的寵物影片。要讓這些寵物出現在你的手機或筆電螢幕當中,可能要從各地的數據中心傳出資料。這個影片被拆成許多由的0和1組成的數據,這些數據轉換成光,透過像頭髮一樣細的光纖,傳輸傳了很長的一段距離才到達你的裝置。

這個傳輸的過程首先會從所謂的“長程骨幹(long haul)”開始傳輸。當這段影片的資料到到你所居住的城市之後,就進入了所謂的“都會網路(metro portion)”。

而這些穿越美國的長程骨幹,大部份在過去的五至六年就已經建設完成了,傳輸的速度也相當地高,有100Gbps。在美國的長程骨幹一般來說至少都有1,500公里長,這些長程骨幹會在都市系統升級之前先進行更新,因為這樣它才能夠傳輸更多的網路流量到小型的都會區城網路中。

Verizon和AT&T今年則聚焦在那些人口密集的都市光纖網路,現在是時候開始升級了。

Henderson表示,“目前我們約有90條100Gbps流量的網路,數據透過這些光纖傳入都市核心的網路,這些都市核心的網路已經存在10年、15年、甚至是20年以上的時間了,它們僅能夠承戴10至40Gbps的流量。這就像是用吸管來灑滅火器裡的水般地緩不濟急”。

分析師表示,不一定需要挖開街道地面來舖設管線。在網路泡沫時代已經安裝了許多的光纖網路了,有些甚至還沒有被使用過。挖開街道是件十分昂貴且耗費時間的工作。升級電子設備能夠以更容易、更便宜且更有效率的方式讓光源能夠在網路系統中快速傳遞。這也是為什麼電子組件公司能夠受惠的其中一個原因。

Acacia的CFO Gavin表示,“這相當地有趣,因為光纖本身並不一定有它的侷限存在。這個侷限通常來自於網路交換設備及光纖網路之間的節點”。

Acacia試圖減少光纖網路當中節點的限制。公司最近一期的財報因為產品結合“一次性分離(once-desparate)組件功能的電子電路和數位訊號處理器而受惠。這能夠讓1990年代的有諸多限制的光纖網路能夠順利的傳輸數位訊號。而Lumentum和Finisar的多工技術(multiplexer technology)也能夠幫助數據在人口密集度高的市中心能更順利的傳輸,這類技術的需求度也相當地高。

Verizon委托思科(Cisco Systems Inc, CSCO-US)(Cisco, CSCO)和Ciena(CIEN)協助升級網路速度至100Gbps,思科也被認為是Acacia的其中一個客戶。Gavin並沒有對公司的客戶發表任何的評論。他只提到公司的客戶數量已經從2011年的8名提升至25名。

但分析師推測它可能會增加像臉書、亞馬遜這種大客戶。Gavin僅表示公司一直在“不斷地接觸各式各樣需要用光纖傳輸數據的公司”。

不管如何,臉書和亞馬遜這一類的公司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們讓光纖市場循環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AC-US)的分析師Tal Linani表示,“新客戶出現了。在幾年前臉書是沒有自己買下光纖系統的”。

中國的網路狂潮

因為每年網路的流量提升,因此大型的網路公司必須試圖加速傳輸速度。因此他們使用了越來越多的伺服器。雲端服務商,像是亞馬遜的雲端服務系統(Amazon Web Services, AWS)以及微軟(Microsoft, MSFT-US)的Azure,或者是任何想進入物聯網產業的公司,都希望能讓網路盡可能地達到即時服務的狀態。

Henderson表示,“上一次我們從1Gbps升級到10Gbps的時候,那些Web 2.0的公司甚至都還不存在。他們甚至沒有能夠橫向擴展(scaled-out)的數據中心,當時也沒有這樣的數據中心存在”。

此外,Liani表示,將傳輸速度升級到100Gbps的成本已經降低了,讓升級顯得相當地划算。在西方國家進行基礎建設升級的同時,中國則仍在建立更多的基礎建設,也因為如此對光纖相關的設備有大幅的需求。

中國在去年曾表示到2017年為止,它將花費超過1,800億美元來建設光纖和4G網路。路透社(Reuters)的文章指出,目前中國的網路速度在全世界的排名是第82名。隨著該國的經濟放緩,這些基礎建設的花費能夠對當地的電信公司有所助益。Henderson表示,觀察相關的文件,有一些來自中國的訂單可能還沒反映在企業的財報之中。

來自中國,生產電信設備的ZTE也是Acacia的客戶。中國的另一間公司華為可能也是這間公司的客戶之一。而光纖元件製造商NeoPhotonics也有出貨給華為。

中國和美國的網路升級以及數據中心間的連接,並不一定會轉化為網路設備商Ciena和Infinera(INFN)的收入。

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Troy Jensen表示,“這兩間公司並沒有和中國接觸,因此他們錯失了這次的機會”。

分析師也表示,這兩間公司賣給數據中心的設備並沒有那麼多。

思科在8月17日公佈第四季的季報時,宣佈將在最新一季減少5,500個工作機會,約為公司全球員工人數的7%。公司表示,組織的重整能夠讓它“投資在一些關鍵的領域,像是網路安全、物聯網、協同合作、新世代的數據中心以及雲端”。

為100GB之後的循環作準備

William Blair的分析師Dmitry Netis表示,最終科技公司將迅速捨棄舊式使用銅線的傳輸方向,轉而採用光纖來連接數據中心間的伺服器。他相信在10年之內,微軟、蘋果和谷歌可能會停止向Verizon、AT&T以及Comcast(CMCSA)租賃網路。

而分析師也提醒應該要對於這次的升級循環保持警戒。光纖產業的循環是很難預測的,大客戶發生一些問題可能會壓垮小型的光纖網路公司。另外,中國的資訊也不是那麼地透明。

Netis表示,“當你說到這是過去20年以來所發生的最好的事情時,它可能會反咬你一回。因此我會避免說出這樣的話”。

此外他也提到,“經濟循環約每10至15年會發生一次。上次的循環已經是網路泡沫的時候了。當時我們投入大量的產能,但我們並不知道接下來的10年該怎麼作。因為現在影音的流行、雲端的興起,最終我們終於完全的使用了這些產能,這些產業在10至15年前根本不存在。

Liani表示,從臉書、谷歌和其他新公司對於光纖元件的需求可以看出這次的循環強度相當地高,但它仍會遵循一個相似的模式。

他表示,“如果要我直說,我會告訴你,我們必須作好準備,在經過100Gbps這個時期之後,這個產業有可能會開始衰退”。

他並指出,當Verizon採取新的舉措,可能會逼迫它的對手也採取行動,如此一來,就會為光纖組件製造更多的需求。但他也指出該產業過去曾因為誇大了訂單的數量,擴大產能而聲名狼籍。

Jensen表示,“這也是為什麼這些股票的下場會這麼淒慘。他們發了瘋似的一直增加產能,可能在一年、一年半或者是兩年之後,我們就會聽到,“我們的存貨太多了”。然後事情就開始急轉直下了。(編譯/Ing)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