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大選前的決議:美聯儲繼續放水零利率還能走多遠?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大選前的決議:美聯儲繼續放水零利率還能走多遠?

2020 年 9 月 24 日

 
展開

市場的目光都聚焦於美聯儲,這一次美聯儲決議決定著大選之前的市場走向。在美聯儲周三宣布政策之前,全球市場漲跌互現,而美國期貨小幅上漲。法蘭克福和東京的基準指數溫和上升,但倫敦和香港的基準指數有所下滑。美股午後走高,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並預計將維持利率在當前水平至 2023 年。會議聲明偏鴿派,整體符合市場預期。

美聯儲說了些什麼?

1. 經濟預測偏樂觀, 2023 年達目標

美聯儲上調了經濟預估。自 7 月末美聯儲政策會議以來,美國經濟“最黑暗的時刻”已過。美國最初的 2200 萬失業如今已經恢復近一半,失業率從 14.7% 降至 8.4% ,這一失業率已低於美聯儲官員年底的預期 9.3% 。

委員會目前預計全年GDP降幅為 3.7%遠好於 6 月的 6.5% 。不過,委員會將 2021 年的預測從 5% 下調至 4% ,將 2022 年的預測從 3.5% 下調至 3% 。該委員會預計 2023 年GDP將增長 2.5% 。該委員會還將 2020 年的通貨膨脹預期從 6 月份的 0.8% 上調至 1.2% ,不過它仍認為要到 2023 年才能達到 2% 的目標

即便是GDP這一關鍵指標出現反彈,就業率的提升依然存在滯後性。換而言之,即便經濟出現復甦,數百萬失業者無法感受到經濟回暖的跡象。自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就業從經濟衰退中的反彈表現遠比GDP的提振來得遲緩, 2008 年金融危機帶來的失業潮,直到 2014 年中期才收復了所流失的 800 萬個崗位。

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只會增加這一現象的複雜性。一方面,新冠疫情對於服務業影響難估,旅遊業、餐飲業等行業有數百萬人沒有工作;另一方面,疫情引發的生活、消費、生產方式的轉變勢必影響商業模式的變革,因此這一輪的待業時間或許會持續更久當前就業率的恢復能否延續這一水平才是美聯儲應該擔心的

2. 繼續維持低利率,長期通脹率目標 2%

美聯儲釋放了長期寬鬆貨幣政策的信號,顯示美聯儲至少到 2023 年底都沒有必要升息。 8 月美國CPI數據已經升至 1.3% ,通貨膨脹已經開始復甦。美聯儲核心通貨膨脹目標當前為 2% ,這說明美聯儲在拖延加息預期。

對於通貨膨脹的目標,美聯儲措辭明確,即希望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 “由於通貨膨脹持續低於這一長期目標,委員會的目標是在一段時間內實現略高於 2% 的水平,以便長期平均通貨膨脹率達到 2% 。”

Δ通脹率未達 2%

雖然表示將繼續維持低利率,基準利率維持在 0% – 0.25% 區間不變。但由於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美聯儲官員並沒有明確承諾,即將通貨膨脹預期同利率前景掛鉤。例如,在達成 2.5% 的通貨膨脹率之前,指標隔夜貸款利率目標區間將繼續保持在目前的 0-0 . 25% 。

8 月下旬,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內爾·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在彭博播客中表示:“我認為我們不需要改變當前的前瞻指導來改變市場預期,這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包括亞特蘭大聯儲的拉斐爾·波斯蒂克(Raphael Bostic)和波士頓聯儲的埃里克·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在內的一些同事都闡述了類似觀點。

美聯儲還有什麼招?

若想繼續防水,美聯儲或許會選擇繼續大舉“購債”。目前美聯儲正在購買大量債券,包括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購債”是美聯儲的“必殺技”當市場預期美聯儲開始或繼續購買債券時,利率就會大幅下降。當美聯儲威脅要取消或減少債券購買時,利率就會走高。而市場心心念念的利率又是關乎企業與消費者的經濟命脈。

“等待與觀望”仍是美聯儲當前的基調,是否將通脹目標與利率前景明確掛鉤、是否調整“購債”,都需要美國經濟態勢的進一步明朗化。

美聯儲的“救命錢”——大眾商業貸款還好嗎?

為緩解新冠疫情的重創,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啟動了 6000 億美元大眾商業貸款(Main Street Lending Program),這一計劃堪稱美國中小企業的“救命錢”,搶救效果究竟如何?貌似大銀行們對此並不感興趣,參與率僅為 0.2% ,這將削弱經濟復甦與促進就業的正向影響

據負責該計劃的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Boston Fed)表示,截至 9 月 10 日,美國僅發放了 14 億美元的普通貸款,還有大約 3 億美元已提交或正在處理中。相比之下, 3 月份以來藍籌股公司已經發行了逾 1.2 萬億美元的公司債券,以幫助抵禦疫情對經濟的打擊。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一些銀行退出了向風險較高的中端市場公司放貸的業務,因此也缺乏專業技能。同十年前類似,據彭博社採訪的銀行家透露,美國財政部建議銀行避免承擔任何信貸風險,但同時要以“零損失”為目標。由此可見,銀行並非毫無風險

此外,由於擔心同貸款人美聯儲“對薄公堂”,一些潛在貸款人或將放棄選擇這一貸款計劃。這一計劃未能有效推進的代價並不小。美國中型企業約有 4800 萬員工,約佔私營部門GDP的三分之一。對這些公司來說,信貸緊縮可能會導致許多公司步履蹣跚或徹底破產,阻礙後疫情時代下的經濟復甦與就業提振。根據AFS 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數據,大型和地區性銀行提供的貸款已經減少到 2500 萬美元,甚至更少。

“如果經濟繼續低迷,企業破產增加,而該計劃仍收效甚微,未來經濟如何前行將是個問題。”哈佛大學經濟系主席、 2012 年至2014 年擔任美聯儲理事的傑里米•斯坦(Jeremy Stein )對這一計劃的成效並不樂觀。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