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亞馬遜前主管:「隨時準備跳槽!」職場小白必須知道的 3 件事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亞馬遜前主管:「隨時準備跳槽!」職場小白必須知道的 3 件事

2021 年 10 月 9 日

 
展開

“ 職場關係很冷酷嗎?要想處理好有什麼秘笈呢? ”

這是 LinkedIn 診所 “ 第 18 期 ” 要解答的讀者困惑,也是我被無數即將走進職場的準小白們問到的問題,我思索片刻給出了下面的答案:

  1. 你們即將加入的是一個叫做 “ team ” 而非 “ Family ” 的社會組織,所以感情不重要,結果才重要。
  2. 沒必要和每個人都維持一種 “ 好 ” 關係,因為職場裡講究的是價值。
  3. “ 人走茶涼 ” 只是在描述客觀事實,和人性/道德無關。
  4. “ 職場關係 ” 是重要卻不緊急的事,需要日常維護而非使用時才發揮效果建設。
  5. 如果實在和 team 裡的人搞不好關係也別太在意,因為離開職場之後有 90% 以上的職場關係都會自動消失的——也就是無效的。

聽了我的回答,全場鴉雀無聲,估計是大家都被這個簡單粗暴而又殘酷的答案嚇傻了吧,一個個陷入了沉思。

是 “ team ” 而非 “ Family ” :先幫 team 贏得冠軍,才能成就自我

我們即將加入的,或正在供職的公司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我相信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因為在我的心中就曾經出現過好幾種版本:

鐵飯碗
記得自己還在上大學時,我的那個將一生都貢獻給祖國的知識分子爸爸告訴我,只要好好學習將來就有機會分配到一個有前途的好工作,這樣今後的一生都不用煩惱了。

靠不住
可大學畢業後中國的分配制度給取消了,害得我只好拿著簡歷跑到中國經濟特區挨家挨戶的去面試找工作。在受盡了白眼和冷落之後,才好不容易的擠進一個台灣人的工廠,可結果幹了不到半年,就因為個性太跳 tone 外加好高騖遠被老闆炒了魷魚,成了一名悲哀的無業遊民。

溫暖的家
在頻繁跳槽的狀態下工作了 5 年之後,我終於迎來了一個重要的人生轉機——被一位新加坡老闆將我從麥當勞( McDonald’s Co, MCD-US )管理組煽動出來與他合夥創業,開辦西式連鎖快餐廳。

記得當時他說了一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 “ 這個企業就是咱們的家,家好了,每個人都會有光明的前途! ”

team
因為三觀不合或八字相剋,沒過多久我和那位新加坡合夥人的蜜月就走到了盡頭,經過一場狗血且下作的爭吵,最終我被掃地出門(而且一毛錢也沒給),成了溫暖大家庭的棄兒。嗨呀,經過這一番折騰,我只好重回職場,繼續我的打工仔之旅。

從本質上來講,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公司?應該以何種正確姿勢與其相處?這是擺在所有職場人面前的一個終極拷問。無論你是打工仔還是創業者,這個問題都至關重要:以公司為家,高舉 “ 無私奉獻 ” 或 “ 創業者情懷 ” 的大旗,還是現實點,多談談 “ 契約精神,責任與義務,協作共贏?

關於這一點,至今為止我聽到的最好的解讀來自於美國的一部電影《 MONEYBALL 》(台灣翻譯《魔球》)。這是一部由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體育勵志片,電影主要的情節來自於真實的故事:

一位棒球大聯盟傳奇經理( team MANAGER)為了在有限的財力下顛覆性的提升團隊的成績,特別聘請了一個門外漢(畢業於耶魯大學商學院的高材生)做助理。然後根據這個小子的一套數據模型徹底改變了整個產業的遊戲規則—從人才的定義/選拔到團隊的搭配組合,最終他們憑藉這套極致關​​注 “ 團隊結果 ” 的打法創造了大聯盟的連勝記錄。

在這部電影裡有一個橋段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為了給那個門外漢解釋自己為何從不跟隊出賽,並且有意避免和隊中的成員過於親密的接觸,這位經理給那個耶魯的職場小白通過一段有趣的對話好好的上了一課,在這段交流中我們能夠深刻的領會到組織/公司/團隊到底是什麼:

耶魯小白: “ 你為何不願意跟隊出賽? ”

team MANAGER (以下簡稱TM): “ 我不能跟隊員培養感情,因為我總要交易他們,或者開除他們之類的,順便提一下,有些事情是你也要學習的。 ”

耶魯小白: “ 我永遠不會開除球員,除非他們自己⋯⋯。 ”

TM: “ 這不對!這可是你工作的一部分,老兄。來吧,讓我們練習一下,比如現在你要解僱我,該怎麼說? ”

耶魯小白: “ 請坐,我要跟你談談,嗯⋯⋯你是球隊很重要的一環,但有時候你得為團隊做最好的打算,我相信你懂我想講什麼⋯⋯。 ”

TM: “ 你要開除我?!可是我剛在這裡買了房子!我的孩子剛到新的學校,還交了新的朋友!你現在開除我那他們該怎麼辦呀?! ”

耶魯小白: “ 這個,嗯,那個⋯⋯那麼,你應該可以讓他們再次轉學吧?或者再等一段時間看看?嗯⋯⋯。 ”

TM: “ 你到底在說些什麼啊?! ”

耶魯小白: “ 哎呀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這一切簡直太愚蠢了!我不能就這麼開除任何人!這樣做太不明智了!對不起我做不來⋯⋯。 ”

TM: “ 他們是職業球員,實話實說就好,不要遲疑,你此時只需要說:比特,我要解僱你,剩下的事傑克會幫助你處理的。你是一個很好的棒球運動員,我希望你會更好。 ”

請職場大家永遠記住:我們即將,或正在,以及將來需要供職的組織叫做 “ team (團隊) ” 而非 “ Family (家庭) ” 。既然是 team ,那麼它的終極目標就是結果而非感情,因此就需要在營運的過程中一切以追求利益或價值最大化為目標。

選擇什麼人加入?什麼人退出?給每個人多少錢?

這一切都是以你能否給 team 創造價值,以及能創造多少價值為唯一衡量標準,在這場遊戲中,大家因為共同的目標—爭取冠軍。

而走在了一起,這個目標就成了團隊中維繫每個人的紐帶和驅動每個人前行的動力。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作為 team 中的一員我們才能擺準自己的位置,為自己找到與組織共贏的最佳姿勢:幫助組織贏得冠軍!然後成就自我。在一點上良好的意願,或者美好的感情,以及願不願意都不重要,有無價值才是關鍵!

所謂的 “ 成年人 ” ,就是 “ 自由 ” 和 “ 責任 ” 的合體

“ 我們只招成年人! ” 這是我在《 NETFLIX POWERFUL 》中讀到的最為感同身受的一句話,而所謂的 “ 成年人 ” ,就是 “ 自由 ” 和 “ 責任 ” 的合體,它要求 team 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在內心樹立起以下這樣的正確認知:

  • 不要期望你今天的團隊能成為你明天的團隊
  • 你建立的是團隊,不是家庭
  • 員工的成長,只能由自己負責
  • 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員工
  • 你不必在一家公司待一輩子

“ Family (家庭) ” 是不會把你幹掉的,即便你不能幫助爸爸媽媽爭取到冠軍。但是 “ team (團隊) ” 會!如果你不能給團隊持續性的帶來價值和結果,此時你的退出,並不一定是你自己的原因,比如不夠努力,態度不積極,學習不刻苦,付出不夠多……也可能只是因為你已經不是 “ 對 ” 的人了,例如新創公司打江山的人,很有可能當公司規模變大後被清理出決策層。

再例如賽季的前半段為了多拿分,球隊招聘了一大批進攻型的選手一路攻城略地,可是到了收官階段為了保證穩拿冠軍,於是經理只好將進攻型的選手統統賣出以便交換來防守穩健的後衛。請問那些被交易掉的進攻型選手做錯什麼了嗎?其實問題並不出在他們身上,只是 team 的目標和方向改變了。文章看到這,我相信不少小伙伴已經開始長吁短嘆,為自己悲催的職業前途捏著一把汗了吧?

解決方案並不複雜,只要做到兩點就行

做成年人,學會和 team 談妥協做交易追求協作共贏,而非搏感情。

我在職場的 24 年間,曾經親手辭退過不下幾百人。說心裡話,沒人喜歡做這個工作,但是作為一個職場遊戲的參與者,我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如果我不做,總有人幫我做,那我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相信,當我還在職場時,即便是在最最風光的時刻,我都曾經無數次的在深夜裡做過這樣一個夢:有一天我被老闆叫到辦公室談話,原來是通知我離職。我不知道自己經常做這個夢是因為年輕時那兩段過於痛苦的被炒魷魚經歷?還是因為 “ 壞事 ” (辭退別的員工)幹得太多,看到了太多被辭退的員工在我面前傷心落淚/痛不欲生的悲傷模樣,以至於被老天爺懲罰,將此情此景植入到我的夢中來嚇我?

欸,正所謂出來混早晚都是要還滴!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公司將來都有可能倒閉,無論它現在看起來多麼的牛氣和偉大。因此在職場混與其費盡心思尋找一家 “ 基業長青 ” 的企業,不如讓你自己的職業生涯 “ 基業長青 ” !此時的公司/組織/單位/機構,只不過是你學習和成長的平台,歸根到底,你並不是為它們在工作,而是為你自己。

YOU WORK FOR YOURSELF !!

多參加面試,隨時 “ 做好 ” 跳槽的準備。

在此先讓我給大夥分享個小故事:我在Dell (DELL, DVMT-US)工作時曾經有位下屬被別的公司挖走,離職時我問她為什麼,這位下屬的回答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收到外部獵頭的電話,如果我不抓住的話,萬一以後再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那可怎麼辦啊? ” 結果她跳過去三年之後,這家公司倒閉了。

從頭到尾,在我 24 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先後在 8 家企業工作過:最長的 11 年,最短的 6 個月。說實話, 8 家企業VS 24 年,這並不算太多,但是如果我要是告訴你在我 24 年的職業生涯中一共去多少家公司面試過,那麼這個數字絕對會嚇到你:
超過 100 家!!

聽到這你可能會有些糊塗了:既然你最後只去了 8 家公司,那麼為何還要不停的去外面面試呢?不是因為要換工作時才需要去面試嘛?為什麼你並不打算走也要去面試呢?

其實這個面試啊,就像談戀愛;而換工作呢,就像結婚。很多人之所以最後婚姻不幸福,感覺自己沒能娶個好太太嫁個好老公過上美滿的人生,其根源就在於小時候太老實了,沒有多談幾次戀愛(面試),在還根本沒搞懂自己是誰?想要什麼?真正適合自己的伴侶長什麼樣的情況下,就讓自己給摘牌退市了(結婚/進入一家企業),結果等到被雞飛狗跳的平庸生活蹂躪了多年之後,才猛然明白: “ 原來這個伴侶(公司)不是我想要的?! ” 可這時,你早就掉髮禿頂/身材走形/子女繞膝,想改變卻已經沒有機會了。

面試絕對是一個讓自己隨時與外界保持緊密的聯繫的方式,讓你動態的了解自己即時的市場價格(market value),並讓自己更加努力工作的警鐘和強心劑。

面試不但不會擾亂你安心工作的踏實情緒和敬業精神,反而會極大的強化職場人的責任心和學習意願。就拿我來說吧,DELL和Amazon 是我供職時間最長的兩家公司,我也從內心裡感激和喜歡這兩家企業。因為我學習到了非常多的知識、技能、思維方式和高效的行為習慣。但即便如此,當我在這兩家企業工作時,每隔一段時間,我還是願意接受外部獵頭的邀請,時不時的去外面的公司聊聊天喝喝茶交交朋友,也就是你們口中那個敏感的詞語,面試。

我是因為想動了才去面試的嗎?錯!因為我想了解外部的職場環境。

因為我想知道最新、最前端的職場動態,我想掂量掂量自己的輕重——也就是我的市場價格。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商品,都有明確的報價(也就是你的薪酬),只是這種報價有時候並不會隨行就市的體現出來。比如當你悶頭在一家企業長時間工作時,可能因為內部的升遷和調薪機制與市場脫節,就造成了我們的價格與價值不符。那麼這種差異應該如何解決呢?簡單!把這件 “ 商品 ” 放在市場上交易和流通一下(跳槽),問題不就解決了嘛~~

由此可見,面試的最大價值並不在於換工作,而是讓自己隨時保持警惕的頭腦,進取的精神,充沛的體力,這樣才能未雨綢繆,讓自己隨時做好 “ 交易 ” 的準備,為自己,以及 team ,貢獻出最大的 ROI (投入產出比)!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