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行車記錄器:“山寨”之後還有路嗎?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車云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車云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行車記錄器:“山寨”之後還有路嗎?

2015 年 1 月 11 日

 
展開

全球各地的行車記錄器都起源於臺灣,興盛於臺灣、韓國及俄羅斯。在歐美市場,作為小眾產品的行車記錄器,受到使用者行為習慣以及法律監管等諸多原因的影響,並沒有廣泛流行。

車雲網希望從行車記錄器的起源開始,通過原廠前裝、傳統後裝、創業公司三方力量在該類產品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已經出現的微創新進行整理,進一步探討行車記錄器未來的產品形態及發展方向。

shutterstock_114406000

起源:路況、假車禍及其他

行車記錄器在臺灣、韓國以及俄羅斯的興起,和當地的交通情況有莫大的關係。汽車的普及使得汽車間的小擦撞時常發生,再加上如今假車禍真詐財事件(ex.助跑姐)其實在韓國、台灣、中國各地也普遍,所以催生了行車記錄器的誕生。

當然,每個地方又有其特殊的情況,比如俄羅斯馬路上的攝影機,取證非常困難。俄羅斯城區(至少在大城市)都保持了蘇聯風貌,沒有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因為私有產權和文化保護),因此,道路上沒有條件豎起現代紅綠燈,掛攝影機。再加上俄羅斯人開車普遍很猛,酒駕率也非常高。在俄羅斯有一句類似於諺語說:“俄羅斯兩大悲劇——道路和傻瓜”。

在臺灣,除了汽車的普及,道路交通情況以及假車禍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核心因素在於臺灣媒體業發達,競爭激烈,行車記錄器可催生了不少新聞題材,成為各家電視臺的內容生產者。

大陸地區,淵源在於電子產品的輸入和世界代工廠效應。

面對大陸這龐大的市場和近乎飢渴的用戶需求,許多國外廠商也會拿一些過時技術和產品撬開中國市場,所以也就不難理解所謂的臺灣品牌、美國專利和日本高清鏡頭等等一系列的高級行車記錄產品混跡中國市場,但實際上是它們從技術到方案,從晶片到組裝,都是深圳製造。

 

現況:前裝後裝皆不易

如今,不光臺灣地區的品牌熱銷,嗅到商機的大陸企業已經投入到行車記錄器的廣闊天地中。繁花似錦的行車記錄器如今到底是一番什麼景象呢?

1、前裝:不帶你玩的市場

一個常識性現象是,汽車領域的電子產品,通常都會比消費類電子產品落後一定時期。舉個例子來說,當消費類普遍使用CD播放機的時候,汽車內的還是磁帶機;當消費類普遍使用MP3時,汽車內才開始使用CD。

現象背後,其實跟汽車生產製造的流程有很大關係。一款新車,從開始的研發設計,到後來的樣車試車,再到各種測試如路試、碰撞測試,然後還有一堆複雜的流程,才能推上市場。沒有3-5年是不可能完成的,有的車型甚至需要8-10年時間。顯然,如今在消費者市場才火紅起來沒多久的行車記錄器,沒被車廠列入標準配備或者說沒被原廠前裝重視,首要的原因是時間問題,也就是時機未到。

當然除了市場需求和研發週期之外,成本因素也是重中之重。原廠在設計前做市場研調時,會對每項消費者偏好進行評估分析,對市場產生影響有多大等等逐一評估,為了儘量節約成本,汽車模組化設計盛行,車廠成本控制的壓力可想而知。

因為開發週期、市場預期以及成本考量等多重因素,而今標準配備功能單一的行車記錄器產品,前裝不帶你玩。

2、後裝:去不掉的“山寨化”

對於後裝產業聚集地深圳,中國官方層面已經開始謀劃從“山寨之都”到“設計之都”,再到“創新之都”的轉型。

行車記錄器也一樣,發源於臺灣,但因為代工業的緣故以及後裝市場的繁榮,聚集在深圳為主的後裝企業嗅到了行車記錄器的商機。再加上因為行車記錄器的產品架構和生產工藝都極其簡單,很多晶片商和方案商都已經搞定,剩下的就是組裝和換個外殼,進入門檻極低,想來的隨時都可以入局。毫不誇張的講,後裝行車記錄器的起步,確實是抹不掉“山寨”之名。

可喜的是,後裝的行車記錄器發展之路也在分化,微創新正在發酵。比如說功能已經開始逐漸超出過去單純的行車紀錄走向集成化,將“行車記錄器+電子狗+導航”集成於一體,甚至將“行車記錄器+電子狗+導航+實景導航”等一系列功能融合集成於後視鏡產品中。在集成模式下,原本行車記錄器一個低單價的產品,因為整合的創新,變成了一個高單價高使用頻率的產品。

如果要整理一下目前後裝市場行車記錄器產品出現的微創新點,那麼可以主要歸納為以下四點:

在2012年之後,尤其是行車記錄器爆發的2013、2014年。一些車載導航企業採取了標準配備行車記錄器的模式,但因為普遍採用的是簡單的AV/IN(視頻輸入)模式,目前可圈可點的創新較少,只有專機專用的行車記錄器勉強實現了通過導航螢幕觸控行車記錄器。未來在行車記錄器和專車專用車載導航的深度融合領域還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

150106_01

3、創業者:融入互聯網思維

除了前裝和後裝的企業,還有創業型公司也加入了行車記錄器行列。不過和深諳汽車電子的前後裝企業不同,創業型公司必須帶來玩法上的創新才能站穩腳跟。一方面創業型公司的行車記錄器產品也得具備行車記錄、異常碰撞自動喚醒等常規功能;另一方面又必須倒騰出新花樣。

比如有些創業公司摒棄了傳統行車記錄器的小螢幕,而是通過WiFi將行車記錄器與手機連接,可以在手機螢幕上即時看到攝影機拍攝到的景象。通過行車記錄器和手機的無線連接,把車生活與互聯網結合到一起。

未來之路,各有不同

1、前裝:不僅僅滿足於行車記錄器

凱迪拉克近日宣佈,在2015年發佈的CT6車型將會率先搭載流媒體視頻後視鏡(Streaming Video Mirror)技術。

CT6還將擁有超級續航半自動駕駛系統。該系統除了能夠控制車輛的轉向、刹車,還可以在特定條件下進行加速。跟其他的類似系統相似,凱迪拉克的這套半自動駕駛系統也是通過雷達、超聲波感測器、攝影機以及GPS資料來判斷本車以及其他車輛的位置以及障礙物等,從而實現諸如堵車等特定情況下的自動駕駛。

管中窺豹,前裝加裝行車記錄器只是時間問題,但前裝肯定不僅僅只滿足於行車記錄器,而是將行車記錄器作為半自動駕駛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實現整個系統的有效協同,為駕駛助力。

2、後裝:搶佔時間視窗,聯網、ADAS都是方向

對於後裝來說,行車記錄器產品已經可以實現集合導航、電子預警、聲控、實景、倒車後視等功能,集成化產品已經屢見不鮮。顯然隨著前裝的介入,光有集成思維是遠遠不夠的。

但後裝向來更加靈活,創新週期更可控。對於後裝來說,要搶佔時間視窗,不能只有融合和集成,筆者認為聯網和ADAS是趨勢。

a、聯網化

伴隨通信技術的發展,4G技術在未來將會更加普及,行車記錄走向聯網是必然的趨勢。加上雲端運算的發展,聯網還能帶來一個Big Data的發展方向,屆時行車記錄器會成為一個資料入口。資料累計起來可以幫忙交通事故處理,以及即時路況、線路規劃,甚至是協助政府部門更好地優化交通規劃,實現高峰期交通分流等等。

b、ADAS化

ADAS,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是輔助駕駛人進行汽車駕駛的系統。當有人機互動介面時,它可以增加車輛的安全性和道路的安全性。

隨著TI、全志、MTK、飛思卡爾等晶片廠家的介入,通過影像計算和毫米波雷達進行輔助駕駛的概念已經進入了後裝的產品規劃。而此時,行車記錄器的功效就將得到更大發揮,通過行車記錄器的資料獲取,影片圖像分析,得出前後車速度用以判斷減速、刹車或加速。通過行車記錄器抓取車道資訊,進行車道識別,用於判斷轉彎等等。

3、創業新公司:新思路,新玩法

互聯網思維的引入,實現社交和分享;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車主生成和分享影片內容;甚至是垂直縱向深化,深耕汽車運動攝影,說不定也能誕生汽車領域的GoPro類型的公司。(褚少軍)

車雲網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車云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車云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