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人為什麼 貧窮 ? 13個原因大公開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人為什麼 貧窮 ? 13個原因大公開

2020 年 8 月 8 日

 
展開

此文是閒聊,比較發散。最近對一本書《 貧窮 經濟學》感興趣,作者去了不少窮國進行調查,書裡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總結,我覺得對於我們的人生很有參考意義,下面的有下劃線的文字是書摘。

1、身兼數職會阻礙專業性進步。

“很多窮人都身兼數職,但這同樣是缺乏效率的。如果不夠專業的話,他們很難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

2.、有對穩定工作的嚮往,也確實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對於政府工作的特別強調表明窮人對於穩定的一種嚮往,因為這類工作雖然不那麼激動人心,但一般都非常穩定,而且,實際上,工作穩定似乎是中產階級與窮人之間的一個界限。”

為什麼穩定的工作對窮人如此重要:

“一份穩固的收入可以對未來的支出作更多貢獻,而且也使現在的借款變得更容易,更廉價。因此,如果家裡的某位成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學校會更願意接收他們的孩子;醫院會為其提供更昂貴的治療,因為醫院方面認為,他們能擔負得起這些費用;家裡的其他成員也可以利用這些收入投資自己的生意,謀求可能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一份好工作如此重要。

好工作是穩定的、工資可觀的工作,它能夠賦予人們足夠的心理空間,讓人們去做中產階級擅長做的事情。

3、缺少資訊來源會導致貧困

“窮人通常缺少資訊來源,相信錯誤的東西。”

“每天 99 美分的生活意味著,你接收資訊的渠道也會受限——報紙、電視和書籍都要花錢來買。因此,你常常會對世界其他人得到的特定資訊一無所知”

4、窮人肩負的生活責任更多

“窮人肩負著生活中的多種責任。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確”的決定”

什麼是正確的決定呢,書中有個例子:

“我們問一些農民為什麼他們後來沒有使用化肥,大多數人都回答說,在耕種季節到來時,他們手頭沒有足夠的錢買化肥。令人驚訝的是,化肥可以少量購買,因此即使對於只有少量存款的農民來說,這似乎也是一個不難抓住的投資機會。這表明,問題在於,在豐收至耕種期間,農民們甚至很難存下一點點錢。為家裡存錢很難,因為他們總會有要用錢的問題出現(有人生病、有人需要買衣服、有客人需要招待),人們很難對這些問題說“不”。”

5 、窮人身處的環境意味著他們會付出更多的“無意義勞動”

“但我們與窮人的差別其實很小,因為我們的認識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少很多。我們真正的優勢在於,很多東西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的。”

“我們住在有自來水的房子裡,不用想著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劑。下水道自行運轉,我們甚至不知道是怎樣運轉的。我們大都相信醫生會盡力為我們服務,公立醫院會告訴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這一條我仔細的讀了好幾遍,覺得很有啟發,具體見後文

6 、窮人往往不一定能找到服務於他們的市場

“一些服務窮人的市場正消失,或是在這些市場中,窮人處於不利地位。”

這個並不難理解,例如窮人需要地下室,城中村,老城區等廉價房租的住房

7 、窮人的錢更多花在了疾病的治療而不是預防

“因此,問題並不在於窮人為健康花了多少錢,而是他們的錢究竟花到哪裡去了。他們常常把錢花在昂貴的治療上,而不是廉價的預防上。”

“純淨水、蚊帳、抗蠕蟲藥片或強化麵粉,儘管這些東西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很大好處,但人們似乎不願為此花太多的金錢或時間。”

8 、窮人通常需要孤注一擲的面對風險

“一個國際金融領域的朋友總說,窮人就像對沖基金經理一樣——他們的生活充滿了風險,而唯一的不同點就在於二者的收入水平。實際上,他對於這個問題的估計過於保守了:與幾乎所有的小業主及農場主不同,對沖基金經理不需要承擔自己全部的損失。此外,窮人常常要為他們自己的生意籌集所有資金,這些資金要么來源於家裡的積蓄,要么是從別處挪借的,而這種情況是大多數對沖基金經理無鬚麵對的。”

9 、孩子的多少對孩子健康和受教育程度的影響並不如想像的大

對於窮人家庭,由於對子女投入水平本來就低,因此孩子的多少對孩子健康和受教育程度的影響並不如想像的大,對作為養育付出方的父母反而更有影響。

“家庭規模與儲蓄之間的有力聯繫,或許有助於說明這樣一點,即孩子越少並不意味著他們越健康或受教育程度越高——如果孩子少的父母意識到他們將來只能得到較低的現金回報,那麼他們就需要提前儲蓄更多的錢,這會減少他們投資給孩子的錢。”

“然而,大家庭對孩子無不利影響,這似乎也有些違背常理:如果同樣的資源要由更多的人來分享,最終有些人就會得到更少。如果孩子沒有受委屈,究竟是誰吃虧了呢?一個可能的答案就是,母親。”

10 、窮人依賴子女的經濟回報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他們的經濟未來:一種保障政策、一款儲存產品,也是某種福利彩票,這些東西被統統裝進了一個大方便袋。

富裕國 家的很多父母並不需要思考這些,因為他們有其他安度晚年的方式——他們有社會保險、共有基金及退休計劃,還有公共或個人醫療保險。

對於全球大多數窮人來說,子女(還有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給父母養老的觀念是極為平常的事。當生育率有所下降,財政儲蓄就會增加。 ”

11 、生育率與儲蓄率的關係

“與 1972 年之前生第一個孩子的家庭相比, 1972 年之後生第一個孩子的家庭平均少要了一個孩子,後者的儲蓄率比前者約高出 10% 。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儲蓄率的成長幅度達 33% (家庭儲蓄率從 1978 年的 25% 成長到 1994 年的 34% )。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釋為,因實施了計劃生育政策而導致了生育率的下降,對於那些第一個孩子是女孩的家庭來說,效果尤為明顯,這符合養兒防老的觀點”

以上三條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即使避孕措施普及,窮人生育率仍然比中產更高,因為窮人收入低本來就低,少生帶來的儲蓄上升收益並不太明顯,倒是萬一多生了個有出息的孩子會帶來極高的收益。

另外窮人由於收入限制,對孩子的資金投入也本來就低,忙於生計也無暇顧及孩子教育,孩子的成長主要依賴於學校教育,多生一個少生一個都在同一個學校讀書,不會明顯的導致單個孩子獲得的教育資源投入猛增。

這和中產的策略不同,中產由於對子女投入金額更大,相應的少生帶來的儲蓄增加收益更明顯,同時帶來的對單個孩子的教育投入的成長也更顯著,可以讓其上更好的學校,而名校對孩子來說往往意味著一個飛躍,同時少生也可以在學校以外也能接受更多的校外補習。

所以經濟發展,總體生育率下降是必然現象。

12 、窮人怕丟臉

“大量記錄顯示,發展中國家的窮人會花很多錢來置辦婚禮、嫁妝、洗禮等,這很可能是怕丟面子的結果。”

由於收入低,所以存錢的吸引力對窮人更小,因為累積需要的時間更長,更傾向於消費。

“你永遠都買不起那台電冰箱,還是喝茶吧….結果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對於窮人來說,存錢的吸引力更小,因為在他們看來,目標太遙遠了,而且他們知道一路上會遇到很多誘惑。不過,如果不存錢,他們會一直窮下去。”

13 、必須要向窮人父母宣傳讀書有用

“需求達人觀點的核心是,教育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投資:人們投資於教育,就像投資於任何其他領域一樣,目的是掙到更多的錢,增加未來的收入。將教育堪稱一種投資所帶來的一個明顯問題就是,做出投資的是家長,而未來獲得收益的是他們的孩子。”

“政府必須從經濟角度考慮,讓父母覺得送孩子上學是值得的。”

還有一些關於如何讓窮人接種疫苗,以及蚊帳價格和購買比例等試驗和數據,比如為什麼接種疫苗是免費的,但是窮人疫苗接種率卻很低?為什麼蚊帳很便宜,但是能夠有效的降低得瘧疾的機率,但是窮人購買蚊帳的比例卻很少?

其他我覺得里面一些關於國家治理水平和窮人收入的關係也很有意思

“如果政策不能被正確地實施,計劃得再周密完好的政策,也不能發揮作用。不幸的是,政策的意圖和實施之間存在的差距越來越大。”

“貧窮國家之所以貧窮,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往往都氣候炎熱、土地貧瘠、瘧疾肆虐、四周被陸地所包圍。因此,如果沒有大量的原始投資助其解決這些地方性問題,這些國家很難提高自己的生產力。然而,這些國家卻因為貧窮,無法支付投資回報——這就是經濟學家們所謂的“貧窮陷阱”。除非這些問題的解決能夠落到實處,否則無論是自由市場,還是民主制,都幫不上什麼大忙。”

強調外資的重要性

“外來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能啟動一種良性循環,即輔助窮國在關鍵領域投資,從而提高其生產力;由此而產生的更高收入會帶來更多投資,收益將呈螺旋狀上升。”

我其實看完這些,倒是有點感想,這本書沒有給如何脫貧給出很有力的答案,也沒有深入的研究全球脫貧經驗最豐富的中國是怎麼做的,但是作者Abhijit Vinayak Banerjee班納吉和Esther Duflo杜芙若夫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讓我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含金量產生了一些想法。

作為全球脫貧最顯著的國家,國內的學者也應該深入國內田間地頭,尤其是貧困地區,對貧困戶和扶貧幹部進行深入調查,幾億人是怎麼脫貧的,背後做了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寫出好多本書,這裡面是可以誕生經典著作的,再配上一個出彩的標題,這寫出來的書不是更有價值。

我老家縣城當年大下崗的時候也是一片蕭條,我也親眼見到了下崗職工們集體聚集爭取權益,但是 20 年後卻變得更加繁榮,這背後做了哪些工作,由學者寫出來,不是很容易形成中國學派?

於是搜尋了一下,發現國內還真的有這樣的書籍,而且還有不少,已經形成了中國減貧研究書系,只是有點遺憾為什麼沒有湧現類似《貧窮經濟學》這樣的熱門書呢?

如果國內作者文筆能夠通俗易懂點,標題再符合傳播特點一點,比如叫做《一個縣城的逆襲》,或者是反映某個 600 多人的貧困村脫貧的報告,可以取名叫《 600 個窮人的經濟學》之類,再加上社交媒體宣傳,是不是也可以出現知名著作。

另外,我認為作者還沒有真正的提及一個問題

我們的地球,其實就是個階層固化的社會,從 19 世紀的帝國主義時代到現在都 100 多年了,歐洲,北美,大洋洲,日本四地以外進入發達經濟體的,只有韓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還有個以色列,不過其實也是歐美的猶太移民。

而這些地方全部都在冷戰前線,受到了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大力扶持和技術產業轉移。港澳台和韓國都在第一島鏈以內,而新加坡也受益於美國,不只是美資到新加坡設廠,美國打越南戰爭時,美軍在越南作戰的物資供應的大量來自新加坡,這使得 1965 年才獨立,處於貧窮狀態,在努力發展製造業的新加坡因為越南戰爭而獲得了巨大的市場。

以色列和中東國家的幾次中東戰爭,背後分別就是美國和蘇聯。

當然了,我們不能說他們能發展起來就是靠美國或者西方,自我的奮鬥也很重要,否則有機遇也抓不住。從世界地圖上看,過去一百年全球為數不多的“新發達經濟體”,歐洲的斯洛文尼亞,愛莎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塞浦路斯,亞洲的港澳台,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大多數處於東西方對抗的前沿,如下圖中的藍色區域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的已開發國家和地區,而過去 100 多年新進入發達經濟體的地區都在兩個紅圈內。

當然IMF把南美的幾個地區也列為發達經濟體,所以有幾個藍點,不過那其實是法屬圭亞那,波多黎各(美國的海外自治邦,其實也是美國領土)

所以說,作為一個階層固化的世界,在西方主導的發達世界之外的國家,要想以窮國的身份逆襲翻身,從已開發國家獲取資金,技術和產業轉移非常重要。這些處於冷戰前沿的小經濟體,基本都站在了美國為首的西方一邊,讓西方獲得了戰略利益,從而有了更多的歷史機遇。

虎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