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我這樣做,創造「高效人生」7 個好習慣與壞習慣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我這樣做,創造「高效人生」7 個好習慣與壞習慣

2021 年 2 月 24 日

 
展開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你可能聽過這七個習慣,或是看過這一本書,甚至上過相關的課程。史蒂芬.科維在三十年前出版了《 與成功有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至今已經被翻譯成四十種語言,全球發行超過兩千八百萬冊。這七個習慣分別是

  1. 主動積極:幫你擴大影響力
  2. 以終為始:幫你釐清人生定位
  3. 要事第一:幫你找到目標與方法
  4. 雙贏思維:幫你創造最大價值
  5. 知彼解己:幫你維繫人際和諧
  6. 統合綜效:幫你化解衝突、找到出路
  7. 不斷更新:幫你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學好七個習慣,將有助於與人相處共事,甚至成為出色的領袖。
學好七個習慣,就能掌握未來競爭的優勢。
學好七個習慣,我相信你可以 Google 搜尋找到非常多相關的內容。不過,我不打算談論這件事,我想說的是:你做到了嗎?你的人生因此改變了嗎?如果沒有。你覺得為什麼?

其實你和成功者的出發點不一樣

別誤會了,我指的不是聰明才智、身家背景之類的不一樣。當然,這是很關鍵的影響因素,我承認。我想說的是那些聰明才智、身家背景跟你差不多,甚至條件比你差的成功者,出發點其實不一樣。

你和有高效習慣的人站在不同的起點,作用力也不同 。圖片來源:劉奕酉

我在《 你憑什麼贏職場前5%的人?多數人想要,少數人敢要;關鍵在於用對時間聰明努力、建立影響力 》這篇文章中提到,有著高效習慣的人,站在原點的前面運用著高效習慣所帶來的複利效應,做起事來事半功倍;而有著低效習慣的人,站在原點的後方,學習著高效方法試圖養成習慣,由於沒有擺脫低效習慣,低效習慣的作用力抵銷了高效方法的成效,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加速往反向移動。所以,在養成高效習慣之前,你得先擺脫低效習慣。唯有擺脫了低效習慣,你才會開始站在原點,享受著高效習慣帶來的複利效應。

沒有擺脫這些低效能習慣,別說你能養成高效能習慣

舉個最實際的例子。沒有人反對早起的好處,但是如果你是個夜貓子,每天都凌晨四、五點才睡,然後學別人六點起床,結果會如何可想而知。沒有改掉晚睡的習慣,又想效法別人早起利用時間來從事運動、學習或思考,不但不會產生成效,反而導致身體的負擔,結果比沒有早起還糟。這叫學半套,許多高效能習慣其實是有先決條件的,如果沒有清楚瞭解實踐的條件,往往只是依樣畫葫蘆,造成反效果。改掉一個不好的習慣,比養成一個新習慣來的簡單。你得先擺脫這些舊有的習慣:

  1. 不懂休息,沒能有效管理「過度疲勞」感
  2. 好高騖遠,追求完美、總是訂了高大上的計劃又做不到
  3. 瞎忙空轉,時間花在重工、重做,鬼打牆
  4. 照單全收,不懂得輕重取捨
  5. 只進不出,瘋狂「輸入」但不「輸出」
  6. 光說不練,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
  7. 無效社交,在人脈經營上搞錯方向

優秀的人與你我的差別,在於懂得有效管理「過勞倦怠」感。過勞倦怠,常常出現在竭盡所能發揮自我的人身上。比起優秀的人,我們需要花費更大的心力去完成同樣一件任務,也因此更容易產生過勞倦怠感,進而影響我們的表現與持續性。可是,優秀的人同樣會產生過勞倦怠感,只不過他們更懂得如何有效管理,這也是為何頂尖的人可以保持巔峰表現,又能展現一派輕鬆的關鍵。關於過勞倦怠感的解決方案,可以參考『 頂尖高手如何持續精進、突破自我,又能保持一派輕鬆?我從《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體會到的三件事 』這一篇。

失敗的盲點

我們在做計畫時,常常有這樣的迷思:希望完美的計畫一步到位、自律與意志力可以克服一切、多工才是有效率的時間管理者。但是,其實很多觀念都是不正確的,不僅造成了更多時間浪費,甚至是導致計劃失敗的主因,過去我也常常陷入這些誤區而不自覺,比如說:

  1. 無效的達標技巧,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棄。
  2. 沒有計畫就將目標告訴他人,產生一定會順利進展的錯覺。
  3. 目標設定錯誤,過多、過短、沒有優先順序的待辦事項清單。

在『比達標更重要的事,做對計畫讓幸福人生動起來!《成功最關鍵的事》給我的三個啟發』這篇文中,提到了做好三個關鍵,有助於讓計劃更順利達標。

為了完成工作而加班,而不是在不加班前提下做好工作,並不是高效工作者的表現。瘋狂加班,只是用勤奮來掩飾效率不佳的真相。高效工作者懂得利用碎片化時間來處理一些「適當」的項目,而不是將時間碎片化,形成一種瞎忙。是為了將省下的「整塊」時間回歸到生活,從而讓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更為平衡,而不是為了有更多時間時時刻刻都在工作。造成無意義的瞎忙,主要是由於:

  1. 時間碎片化 (一個人瞎忙)
  2. 過度協作 (一群人瞎忙)
  3. 節奏不協調 (高效時段、輕重緩急與個人狀態的有效搭配)
  4. 不懂拆解任務 (化整為零,逐一完成是敏捷的概念)
  5. 花時間省錢 (不懂時間的價值)
  6. 無效社交 (不能杜絕社交,但要精簡社交)
  7. 手機上癮 (注意力空間的不當使用)

盡量將時間花在高價值的事情上;如果不能選擇,也要從低價值的事情中,找出創造價值的可能性。有效的時間管理,是拚時效、不比時長。

很多人以為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就是多結交一些大神或大咖。這其實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誤解,當你跟這些大神還不到一個級別時,你和他的人脈就是一種無效連接,對你沒有太大用處。你渴望跟比你強的人建立人際關係,而那些比你弱的人希望跟你建立人際關係,但是如果等價交換的機制無法建立,這樣的人際關係就很難建立。因為偶然的關係建立起的不平等人際關係,可能會帶給你一次、二次的幫助,但是如果你不能給予回報,這種人際關係就會變成一種施捨,終究會斷掉。抱人大腿的永遠是弱者,打鐵還需自身硬。

從自律、自然到自願養成高效習慣需要自律,擺脫低效習慣也需要自律。不少文章會告訴你要自律,但你可能覺得很難做到。為什麼?因為不是你自願的,當然覺得痛苦。我想告訴你的是,自律只是初期的方式,如果一件事長期都要告訴自己要自律、要自律,其實效果會很差,甚至會導致心理與生理上的問題。為什麼?因為你的大腦、身體在抗拒、在拒絕你的勉強。如果你是發自內心的想做這件事,根本就沒有自律的必要性,因為⋯⋯,這是你喜歡做的事。

長期來說對你的身體較友善的方式,是從自律養成一種習慣,自然的體現在生活與工作中。你不用時時提醒自己該那麼做、怎麼做,就是自然而做的做,像呼吸一樣。然後從自然提升到發自內心的自願去做這件事,你有強烈的動機、意願去做,甚至是積極提升能力只為了把這件事做的更好。自律是常識,你會去關注做什麼是好的。

自然是技術,你會去思考如何做讓它變成一種習慣。

自願是藝術,你會知道為什麼要做,而且想做的更好。在你生活的周遭,一種都見過兩種優秀的人:一種人,他比你優秀,是因為你輸給他的天份;另一種人,他比你優秀,是因為你敗給他的熱情。自律的方向沒有錯,但不是終點,而只是起點。讓自己從自律到自然、再到自願,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不必將專注力放在自律這件事上。比方說閱讀這件事的三個層次,我要閱讀,我想閱讀,我愛閱讀。不同層次,引發不同的過程,造就不同的成果。當你不去在意閱讀目標,不去追求閱讀方法,單純的熱愛閱讀這件事,就會像滾輪一樣越滾越快。發自內心,就無需自律。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不吝給我一些掌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分享與持續關注我的最新文章。

歡迎支持我的新書《高產出的本事》與《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

劉奕酉|簡報.簡單報 創辦人/鉑澈行銷顧問有限公司 策略長

新書《高產出的本事》|博客來連結
新書《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
博客來連結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期許透過簡報與商業思維,解決職場工作者在工作上的問題,並展現個人專業價值。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請私訊。

簡報.簡單報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asypresentation/

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mail protected]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