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鬧得雞飛狗跳?為什麼互聯網企業的裁員都不太體面?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鬧得雞飛狗跳?為什麼互聯網企業的裁員都不太體面?

2020 年 11 月 14 日

 
展開

近日,以遊戲直播聞名的中國電子遊戲發行商「虎牙公司(HUYA-US)」被捲入一場疑似 “ 暴力裁員 ” 的事件中。被裁員的當事人在網路上發布影片,稱因為拒絕簽署辭退書,被虎牙公司的 人資 帶著 5 個人抬出了公司。隨後,虎牙公司發布聲明,表示被裁員工是因為違紀行為被辭退,同時對辭退過程中的欠妥行為致歉。

最近幾年,網路公司頻頻爆出有爭議的裁員事件,憤慨的聲音越來越多。在資本與人性之間,許多人選擇了站在人性一邊,對代表資本的網路公司口誅筆伐。不可否認,網路公司有其趨利的本質,以及裁員過程中的手段令人髮指。但這些現象,光靠批評就能改變嗎?仔細想想,或許背後的問題更加值得深思。

一、裁員,總是不夠體面

盤點近幾年的網路公司裁員事件,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個別員工的裁員事件上發生的爭議,另一類則是大規模裁員引發的討論。個別員工的裁員,往往跟 “ 暴力 ” “ 單方面 ” “ 抑鬱 ” 等關鍵詞分不開。

2019 年年底,中國 神州優車 公司 一段裁員影片在網路上流傳,兩名人資站在被裁員工的工位旁,直接宣讀辭退書,要求員工立刻收拾東西走人。有人稱這類裁員為 “ 聖旨式裁員 ” ,單方面宣布,不接受協商,不接受提問,不接受反駁。

另外一家中國著名大廠也發生過類似事件:一名在騰訊( 00700-HK )工作 7 年的程式員稱遭到騰訊的”羞辱性裁員”。不過,根據騰訊方面的說法,這名員工因為不履行工作職責而被辭退,勞動關係屬於依法解除,同時也在勞動仲裁中得到了深圳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支持。

2017 年年底,中國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網路科技集團曾進行過一次規模達 95% 的裁員: 6,000 名員工,被裁到只剩 300 人。許多員工被要求到月薪僅有 2800 元(人民幣,下同)的銷售崗位報到,工作地點在貴陽,必須一天內到崗,否則就按解除勞動關係處理。

有網友在網路上分享中國網易公司(NTES-US)的裁員策略:

手段可謂軟硬兼施,尤其是校招進來的剛畢業的學生,還沒搞懂職場的套路就已經中招。

事實上,大部分網路公司的裁員,雖然公司總是會給出一個體面的說法,但實操上往往都不太體面。

二、為什麼不體面

為什麼中國的網路公司的裁員都不太體面?可能要從當代網路公司的急功近利說起。

任何產業的公司都是趨利的,毋庸置疑。但只有網路公司,是急功近利。網路的急功近利體現在,擴是一窩蜂地擴,裁也是一窩蜂地裁。在網路公司,擴編和裁員往往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並存的關係,現在擴編了多少,高機率不久的將來就會裁掉多少。

比如,萬達集團因發展金融業務而建立的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倒下之時裁掉了 95% 的員工。2020 年上半年,因疫情影響,某OTA(線上旅遊)公司被爆料裁員超過了 90% 。

雖然許多人都知道網路公司是急功近利的,而急功近利是不好的,但從生存模式上看,我們又不得不認可他們的急功近利。對於網路公司來說,賴以生存的是源源不斷的新鮮流量,新鮮流量又要靠新的市場拓展、新的技術研發去實現。因此,網路公司的獲利,往往是建立在大量投入基礎上的。

拿一家最近比較紅的中國遊戲公司米哈遊舉例吧,這家公司開發的遊戲《原神》上線不久,一個月營收已經超過 2.45 億美元。然而,《原神》的開發是從 2017 年 1 月立項的,陸陸續續建立了 300 人的製作團隊,前後投入超過 1 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如此之高,在這過程中,哪怕研發過程有一點閃失,或者遊戲上線後的營收效果不理想,都會直接導致資金出現問題,接著又是一輪數百人的大裁員。在這種模式下,致命要害就出現了:資金。

許多網路公司依賴於不斷的融資去實現規模化,進而透過佔領市場、搶占流量而獲利。最典型的莫過於一度創造最快上市紀錄的瑞幸。瑞幸畫給美國投資者的大餅是中國 14 億人口的咖啡市場,透過融資建立起萬家門市,期待著佔領市場後慢慢獲利。當然了,瑞幸財務造假是後話。拋開財務造假的問題,瑞幸的模式其實代表了許多網路公司的發展模式:

融資-擴張-融資-擴張-融資-擴張-獲利。

從這個角度看,許多網路公司,就像永遠都在遠渡重洋尋找新大陸的一艘船:找到了新大陸,就有吃不盡用不完的財富;而一旦遇上風浪,或者糧食吃完,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拋棄輜重、減少負擔罷了。

三、如何避開裁員風險

說了這麼多,其實主要是想強調網路公司裁員的不體面,有其客觀原因。我們無法指望這些網路公司能有什麼改變。畢竟,我們無法改變公司趨利的本質。但對於畢業生來說,可以做的,就是要盡量避開裁員風險高的公司。

一方面,對公司的認識非常有必要。一般來說,一家老牌的公司、一條成熟的賽道是風險低的保證;去電商平台工作要比去網路金融公司工作風險更小。同時,在筆面試環節,畢業生也要盡可能多觀察,從工作人員的狀態、面試環節的交接等地方捕捉這家公司的發展狀況。

另一方面,任何一個產業的求職者,都必須要對產業發展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網路產業以高壓、高效和高回報著稱,不能因為給出更高的薪資就輕易選擇進入網路產業。

最後一點,就是要不斷磨礪自己的競爭力。裁員並不可怕,裁員的本質和跳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裁員是企業覺得員工不合適,跳槽是員工覺得企業不合適。何況裁員還能拿到補償金,從這個角度看,裁員甚至比跳槽更賺。

裁員後找不到下家才可怕。為什麼網路公司的員工懼怕 “ 35 歲定律 ” ,本質上還是因為許多人在 35 歲時的競爭力不足。身在網路世代,必須不斷鍛煉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才有可能擺脫 “ 35 歲定律 ” ,在裁員面前臨危不懼。永遠學習、永遠不要停下提升自己,不僅是這個產業的要求,大概也是這個時代的要求吧。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