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一萬小時定律不一定成功?這 4 個關鍵你注意到了嗎?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一萬小時定律不一定成功?這 4 個關鍵你注意到了嗎?

2021 年 1 月 19 日

 
展開

在《如何超越那些天賦異禀的人》這篇文章中提到過,儘管那些天賦異禀的人更容易得到人們的關注,但作為普通人,我們無需因為天賦平平就自怨自艾。天賦只是提供了人們一個比較高的起點,而最終的高度,往往取決於我們練習的精度。

透過大量的刻意練習,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增強連結,得到強化,形成越來越強的解決眼前事物的能力。在多達上百次的練習後,一名叫做史蒂夫・法隆的普通大學生將隨機記憶的數字突破到了 88 個,而在刻意練習之前,他能夠記憶的數字極限只有 7 個。在隨機記憶數字這件事上,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練習,那些天賦異禀的人的極限也僅僅只能達到 11 至 12 個,天賦與刻意練習對能力的影響有著明顯的差距。而關於刻意練習,相信每個人都能聯想起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一萬小時定律——即一件事,只要能夠持續做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做不做得到另當別論

對於很多人來說,明白道理往往都很容易,能不能做到就另說了。一萬個小時是多久呢?一萬個小時等於 476 天,即沒日沒夜地堅持練習 476 天,當然這不太現實,假設一個人每天練習 4 個小時,完成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則需要 2,500 天,將近 7 年。對於那些能夠狠下決心,有頑強的意志力和自製力的人來說,達到一萬小時的練習還算可行;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一聽到一萬小時這個數字就卻步了,這麼長時間的練習實在是太漫長、太痛苦了。其實,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無需因為漫長的一萬小時而心灰意冷。事實上,從來不存在什麼一萬小時定律,它僅僅是暢銷書作家對心理科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他試圖表明大量練習的重要性,但卻造成了人們對於練習時間的一種絕對誤解。

首先,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能學習時間與練習時間並不存在一個一萬小時的最低值。其中,優秀專業演員的專業技能習得時間為 3,500 小時;類似於上文提到的史蒂夫・法隆這些記憶類專家技能的習得時間通常為數百小時;小提琴練習花費的時間則長一些,優異的小提琴學生平均練習時間為 5,301 小時,其中最傑出的小提琴學生平均練習時間為 7,401 小時;Hacker News 網站的讀者們也進行了類似的統計,他們對大量網路公司創辦人的專業技能習得時間進行了統計,同樣也沒有達到一萬小時。其次,練習的成果並不與時間呈正相關,它更取決於每個人的練習方法。我們身邊肯定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卻始終沒有取得成績的人,這大幅地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有效的練習方法,並隨著時間和效果有針對性地調整自身不斷精進,而只是每天機械式地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只為達成 “ 一萬 ” 這個目標,最後坐等出眾的才能降臨到自己身上。然而,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最多可以成為一名高級新手,而非是一名專家。

▲圖片來源:36氪

一萬小時定律意在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產業或領域,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長時間艱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也許並不需要恰好一萬小時的練習,但仍然要花很長時間的累積。如果人們誤把時間當做一個絕對的標準,單純砸時間而不講究方法,終究還是一種打著勤奮旗號的偷懶,儘管形式上他們是在刻意練習,但實質並沒有達到刻意練習的效果,因為他們沒有啟動大腦的深度思考,能夠在更深入的層次中探究事物並找到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36氪

堅持刻意練習十分重要,但找到刻意練習的方法更重要,它能讓我們實現肉眼可見的進步,提升進步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如何刻意練習,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其著作《刻意練習》中提到了四個關鍵要點。

刻意練習的 4 個關鍵

第一,有目的的練習要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例如你希望將小提琴拉到出神入化,但在練習時卻總是漫無目的,毫無疑問這樣的練習一定是沒什麼用的,但如果你能在每次的練習中給自己設定好目標就不一樣了。例如你經常在一首曲目中拉錯音,那麼你就可以給自己今天的練習設下一個目標:我今天要練習這首經常出錯的曲目,最終能夠連續完成三次,並且不犯任何錯誤,最後在練習完成時檢驗自己的練習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後就會發現,這種量化目標的練習方法會有明顯且可見的提升。

第二,有目的的練習需要專注。不論是學會一門課程還是寫好一篇文章,要想取得進步,就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經常走神和分心,很難讓我們在這件事上深入;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一次集中練習或學習 1 個小時後,我們需要進行適當的休息,而後再進入到專注狀態中效率往往更高。

第三,有目的的練習需要包含回饋。在刻意練習中,及時的回饋是十分必要的,它不僅可以讓我們清晰地看到自己哪裡做得對,哪裡做得不對,方便我們及時認清自己的位置,將練習內容調整到正軌上來;同時,回饋還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進步的愉悅感,鼓勵我們在接下來的路程中再接再厲。

第四,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對於任何類型的練習,走出舒適區都是一條基本的真理。很多人往往在一開始還能夠努力取得進步,但當他的能力超過身邊的人並且游刃有餘時,就特別容易在這個階段停留,認為現在的能力已經足夠,不願再克服痛感繼續前行。但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守著高級新手的稱號再次變得平庸,並被後來者迎頭趕上,永遠與最初嚮往的專家無緣。

▲圖片來源:36氪

真正的提升需要迫使自己不斷走出舒適區,在離自己極限不遠的地方迎接挑戰,將新的挑戰不斷轉換為我們的新的舒適區,循環往復,這樣我們才能在這件事上持續精進,成為在這個領域真正有影響力的人。做到以上四點,我們的練習才能夠稱得上是有效果的。

關於刻意練習,很多人一聽到 “ 一萬小時 ” 後就望而卻步。不過好消息是,它並沒有那麼嚴格的標準線,根據技能的不同,人們達到專家水平的練習時間也各不相同,它通常都不及一萬小時那麼多。而壞消息是,單純地砸時間並不能夠真正地實現進步,透過堆積時間來實現改變的想法終究是包裹著勤奮外衣的偷懶,我們需要在刻意練習時找到有效的方法,不斷推動自己實現肉眼可見的進步。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