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最近的國際新聞,不外乎都是美國關稅政策、俄烏戰爭、甚至是前陣子甚囂塵上的日本漫畫預測世界末日,然而有一則相較之下沒那麼起眼的新聞可能較少人注意到。就在近期,英國國防大臣罕見表態,如果台海爆發戰爭,英國已經準備好在太平洋與盟友們並肩作戰了。作為曾經的世界老大,工業革命領頭羊,老牌海軍強國,英國在現在這個時間點表態願意參與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海戰局頗耐人尋味,這不禁也讓許多人產生疑問,大英還有這個戰爭潛力嗎?
這就要提到今天本文的主角,日不落餘暉下攪動世界風雲的軍火商:貝宜系統公司(BAE Systems plc,另有譯英國航太系統公司)。
日不落帝國背後的功臣
提起英國的輝煌就不得不提到日不落帝國,而貝宜系統最早最早的根基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彼時的英國取代了西班牙成為海權霸主,憑藉海上霸權推動了世界範圍的殖民與貿易,大英的戰艦在全世界拿下了一片又一片殖民地,收割了一批又一批韭菜,其勢力範圍巔峰時期版圖 3,400 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代表著英國在歷史上所統治過的殖民地和附屬領土的總面積,是歷史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帝國,也讓英國人驕傲地稱其為日不落帝國,意思是不管太陽從地球上打哪升起,都會照亮英國的領地。
這時的英國其造船工坊與海軍武器製造業蓬勃發展,其中的歷史脈絡就包括維克斯造船與武器製造(Vickers),這家船廠於 1828 年創立於英國謝菲爾德,最初是以鋼鐵鑄造為主的工坊,為英國快速工業化和海軍擴張提供基礎。
進入 19 世紀中後期,維克斯開始建造鐵甲艦和各類軍用船舶,因當時世界海軍理念仍崇尚巨艦大砲主義,大家船開出來拚極限操作對著轟才是真男人,維克斯也為皇家海軍做出了卓越貢獻,著名作品包括為皇家海軍製造的戰列巡洋艦及多艘潛艇。進入 20 世紀初,維克斯更是英國第一批潛艇和大型軍艦的核心承包商,參與建造了如無畏艦(HMS Dreadnought)時代的艦炮與裝甲系統。
如果你以為它只搞海上的武器那可就小看它了,除了造船,維克斯也跨足陸基與海軍武器製造,如重型艦炮、魚雷、火炮、裝甲板,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著名的 Vickers 機槍,這款水冷式機槍成為英軍長期服役的經典,許多士兵甚至戲稱:「維克斯機槍外加 9 碼彈鏈,老子所向無敵。」維克斯在 20 世紀初期還承接了國際軍售訂單,為日本、俄羅斯這些列強國家建造戰艦與提供艦炮,在國際軍火市場大放異彩,進一步鞏固其國際軍工地位。
維克斯造船與武器部門後來經過多次合併與國有化,最終成為 British Aerospace 與馬可尼系統整合的重要基礎之一,後來直接孕育了今日貝宜系統公司的海軍與火炮業務,可以說維克斯將其軍工的歷史底蘊傳承給了兩家後起之秀合併而成的貝宜系統公司。
這裡快速提一下 British Aerospace 英國航太公司以及馬可尼電子系統,英國航太是 1977 年由多家航空企業合併成立,負責生產軍用飛機、導彈和航太設備,馬可尼電子系統(Marconi Electronic Systems, MES)則是英國於 20 世紀初一家專注於無線電與雷達系統研發的公司,在二戰期間為皇家空軍提供了關鍵雷達支援,如果當時沒有馬可尼電子系統,皇家空軍無法屢屢料敵機先以少勝多,大英很可能被希特勒的空軍淹沒而輸掉不列顛空戰,現在的英倫三島很可能就改說德語了,足可見其貢獻及地位。
英倫軍火工業傳奇
1999 年,英國航太與馬可尼電子系統合併,正式成立 BAE Systems plc,公司總部位於英國法納姆(Farnborough)。如今,它已是歐洲最大防務承包商,全球防務公司中排名第 3,僅次於洛克希德馬丁與雷神技術(好傢伙,軍火市場中排行前面的都被盎格魯薩克遜人給包了)。
貝宜系統不僅是英國本土防務核心,更是全球軍售的重要供應者,主要客戶有北約及五眼聯盟,BAE 長期與美國、加拿大、澳洲密切合作,參與 F-35、AUKUS 潛艦計畫及新一代防空與雷達系統。海軍裝備有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Queen Elizabeth-class aircraft carriers)、26 型護衛艦(Type 26 Frigate),航空與電戰系統有颱風戰鬥機(Eurofighter Typhoon)、F-35 聯合攻擊戰鬥機零組件、先進雷達與電子戰設備。
雖然貝宜系統以航空與海軍裝備聞名,但其陸戰產品同樣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公司通過旗下 BAE Systems Land & Armaments 業務部門生產各類裝甲車輛、火炮系統與支援裝備,包括:
- CV90 步兵戰車(Combat Vehicle 90):與瑞典合作研製,具備高機動性與強大火力,目前被瑞典、荷蘭、挪威、芬蘭、瑞士等多國採用。
- 挑戰者 2 主戰坦克(Challenger 2 MBT):英國陸軍現役主戰坦克,以高防護與準確火力著稱,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英國大量援助烏克蘭挑戰者2坦克車,2023年更是啟動挑戰者3升級計畫以應對未來戰場需求。
- M109 自走砲:透過貝宜的美國子公司持續改進,提供北約國家可靠的火力支援能力,這款也被台灣國軍大量採購,原本只打算買40輛,今年七月國防部一口氣升級狂買了 168 門 M109 自走砲,用意在淘汰老舊自走砲,大幅提升國軍遠程火力。
- Bradley 戰鬥車家族:由美國分部生產,廣泛用於美軍與盟軍,兼具步兵運輸與火力支援,配備大毒蛇機砲跟陶氏反坦飛彈的 M2 戰車就是其中知名產品。2014 年,美國陸軍為了替代掉現役的 2,800 多輛M113裝甲運兵車,選擇了貝宜系統開發的 AMPV(裝甲多用途車輛),大約兩千輛布雷德利車被改裝為美國陸軍的多功能裝甲車,用來運醫療物資、運傷兵、運武器、甚至搭載迫擊砲,可說種類繁多。
- 履帶與輪式裝甲車及防地雷伏擊車(MRAP):針對現代非對稱作戰環境設計,提升部隊在城市與沙漠及其他各種惡劣環境下的生存力。
除了上述之外,結合目前 AI 運用的大趨勢,BAE 也在研發新一代自動化與電動化地面戰鬥平台,將人工智慧、無人操作與模組化設計納入未來戰場規劃。例如英國陸軍的機器人補給車輛項目,以及與美軍合作的 OMFV(Optionally Manned Fighting Vehicle)計畫,反映了地面作戰的科技轉型方向,未來無人機械大軍對戰的場面,必有其一席之地。
貝宜系統值得投資嗎?
截至 2025 年初,貝宜系統已成為英國國防與出口的重要支柱,2023 年營收 259 億英鎊、淨利潤約 24 億英鎊,持續獲得 AUKUS 與北約大型標案,海陸空三軍皆有產品線,且高度國際化,對美國與歐洲防務有高度合作關係,並不斷把市場擴向亞洲。
英國倫敦交易所中貝宜系統公司的代號是 BA,美股市場中的代號是 BAESY,本益比約 26,殖利率約1.76%,公司近日調升 2025 年財務預測,年銷售成長預估 8 到 10%,基礎盈餘成長 9 到 11%,上半年獲得約 132 億英鎊新訂單,累積訂單總額達到 754 億英鎊,這主要受全球防務支出升級所帶動,包括英國本身、北約盟國、五眼成員國、美國擴軍計畫等多方資助,均推高其業績預期。在俄烏戰事、印太安全升溫、北約防務預算提高等情勢下,公司為混亂地緣政治中的防護資產,本益比 26 屬中高,但市場預期提升將使估值合理化。
然而這家優質公司也並非全無風險,英國脫歐後外交政策與防務出口易受政治因素影響,匯率波動也會牽動投資報酬率。另外過去曾因向沙烏地阿拉伯、卡達販賣軍火遭到質疑,部分國家或會限制武器出口流程。
結論
英國貝宜系統公司是一家高度國際化且業務多元的防務巨擘,從十九世紀的造船工坊一路走來,見證了英國從海權帝國到現代北約核心國家的轉型,其陸戰產品線完整、海空電子戰能力強大,並緊密綁定美國與盟國市場。近年來,我們經常聚焦美國的國際軍火巨頭,如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雷神(Raytheon)和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畢竟全球軍火市場美企仍是領先者,然而,歐洲軍工實力也不可小覷,老牌列強仍保存強悍的競爭力,同為盎薩兄弟又是曾經的大家長,貝宜系統可說是英國為數不多能與上述這些軍火巨獸平起平坐的公司了。
從投資角度來看,BAE 屬於穩健型軍工股,受益於歐洲再軍備化、俄烏戰爭帶動的裝備需求以及印太安全局勢,但投資朋友需留意英鎊波動、出口管制及地緣政治風險,若長期看好全球防務支出上升趨勢,貝宜系統是投資組合中值得關注的核心標的,適合重視資產防禦性與穩健現金流的投資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