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重新以聲音「社交」,Clubhouse 有什麼魔幻力量?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重新以聲音「社交」,Clubhouse 有什麼魔幻力量?

2021 年 2 月 7 日

 
展開

玩 clubhouse 幾天了,像很多剛開始體驗的新手用戶一樣,我也經歷了迅速上癮,愛不釋手,奮力推廣幾個階段,但從來沒有一個產品曾讓我好奇激動到想要馬上告訴全世界。

作為一個 Podcast 創作者,我從很久前就總在琢磨,聲音作為一種媒介,到底因何區別於文字和圖像?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純聲音類內容產品,到底是尷尬地生存於傳播資訊效率更高的文字和感官刺激更強的影片之間的夾縫之中,還是自會有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我曾研究美國欣欣向榮的 Podcast 市場,寫下一篇《亂世當道, Podcast 興起》,儘管在中文 Podcast 市場,一切都還是百廢待興,剛剛萌芽的初級階段。或者說, Podcast 還不夠火熱。不過無論多麼小眾, Podcast 依然是我見過最真實、親切、有信任感的內容形式,也是黏著性最高的網路產品之一。

clubhouse 如何偉大?

clubhouse 在美國最通常的被描述方式是: Podcast +派對,也就是 live 即時語音聊天,有主要演講者,但可以多人參與,房間內聽眾都可以舉手發言,參與聊天。有人說,這不就是早期BBS?這不就是直播連麥?這不就是音樂軟體 “ 一起聽 ” 功能?

在我看來,這些類比都不盡然。任何一個偉大的社交產品,哪怕是比之傳統某種微妙的功能變化,或微小的技術進步,也可能會顛覆一切。雖然還沒有人能準確說出尚在邀請內測階段的 clubhouse 成功秘訣到底為何,但它最重要的特點有那麼幾個。

去中心化

語音社交在定時開始的房間( room )中發生。房間的發起人(host)可以有一到多個,也可以是一個俱樂部( club )組織。實際上,發起人的最重要角色不是演講者,而是主持人。第一次進 CH 房間的我只是想默默潛水,結果被主持人叫上去聊天, 2 個小時就這麼聊過去。在那 2 個小時中,也有他人向我提問,和共同討論問題。

越是話題明確,人數少的房間,一段時間內的主要演講者,也就是說話最多的人越可以自然轉換。在我進過的一些美國黑人群裡,大家表達欲很強,甚至可以為某個問題打起來。而一旦有明星或大咖加入,房間人數暴增(上限 5,000 ),聽眾的發言機會就一定更少,氛圍會更像一個中心化的直播房間。

與其說 CH 是去中心化的,不如說它是有多個分散節點,多個 ” 小中心 “ 的部落文化的體現。每一個用戶的身份,既是他自己,也是多個感興趣的 club 組織的成員。他可以追隨人或話題,隨意走進一間聊天室,再隨時安靜退出。他可以發表見解,也可以沉默不語,可以成為主角吸引關注者,也可以把聊天當背景音,在旁默默玩遊戲。

半熟人社交

一天之中全世界有這麼多主題,這麼多房間在同時發生,如何找到適合自己加入的 club 組織和 room 話題呢? CH 的主要機制是:

  1. 在剛開始註冊的時候選擇感興趣的標籤,算法推薦相關內容主題。
  2. follow 關係,看到關注的人訂閱的 club 和正在參與的 room 。
  3. 搜尋 people 或 club 名稱,直接建立 follow 關係,收到新 room 的通知。

很遺憾,方式 1 對於任何非英語地區都並不奏效,因為算法推薦暫時是根據英文詞條匹配進行的。而由於申請建立 club 需要複雜的流程,目前中文 club 也還非常稀少。這意味著,在中國山寨版 CH 出現之前,中文用戶要更主動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組織,報團取暖。

follow 關係主要透過 twitter 帳戶關聯和通訊錄來自動建立。總體而言, CH 的社交關係算 “ 半熟人社交 ” 。我自己的經驗是,語音聊天很容易建立好感。所以每次離開聊天室,我都會多少添加幾個新朋友。當然,這可能是因為在產品種子時期,用戶質量還是非常高的。

克制,少即是多

是克制和減法,而不是功能的俱全,最終體現了一個產品團隊對社交產品的深刻理解。認識到 CH 的價值,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它 “ 能做什麼 ” ,跟哪個其他的社交產品重疊,而在於它 “ 不能做什麼 ” ,又帶來了什麼好處。

首先, CH 沒有任何文字或彈幕功能。如果你是一位聽眾,在一場討論中有了自己的表達欲,比如對某個演講者的話十分贊同,那麼你只能透過張開嘴說話來表達,沒有任何其他形式。我認為這恰恰促進了適當的參與感,否則很容易變成經常冷場的獨角戲,尤其在亞洲國家的東方文化中。而由於沒有攝影機和影片功能,會大大降低參與者的物理和心理門檻,你甚至可以一邊在飯館吃飯一邊放在旁邊聽,偶爾說話。

區別於 Facebook,ins, twitter ,在關注之後, CH 沒有私信,按讚等功能。想要進一步和這個人發生連結,就只能下一次在同一個房間裡參與同一場派對。CH 原則上也不允許進行任何群內語音錄製,錄製螢幕,直播。它強調即時現場感,像一場派對,過了就過了,沒參加就是沒參加。如果錄製螢幕等行為被發現,會被直接踢出。每一個 room 到了約定時間之後,你需要即時加入,一些有明星的大群如果到達了人數上限,就進不去了。並且,你也不能提前進入或預訂座位。

CH 團隊的克制還體現在邀請機制上。就在我寫下這行字的時刻,因為一場 Elon Musk 訪談, CH 邀請碼在 twitter 上已經炒到 1000 美金一個。邀請碼難以獲得,是因為每個內測用戶需要透過取得關注,建立房間,加入房間等種種行為累積 “ credit ” ,獲得新的邀請碼。而被邀請的用戶,需要已經有通訊錄中認識的人已經是 CH 的用戶,才能夠也獲得邀請碼。

過去幾天, CH 全球用戶數已經從 200 萬迅速漲到 500 萬,並且剛剛引爆了日韓市場。 A16Z 從天使輪一直支持到現在,估值已經到了 10 億美金,而創辦人還說便宜了。中文用戶的門檻就高的多,只有ios 版本,沒有安卓版本。也許正因如此,目前中文社區的種子用戶很少,且超過半數都是網路圈的產品經理和風險投資人,還沒有吸引到主流的內容創作者,如博主和意見領袖)。

昨晚我第一次出於實驗目的開了自己的房間,隨便起了個標題,無主題閒聊。當晚陸續進來有我的各路朋友,也有遠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的陌生人。不得不說,那是很享受的兩三個小時。由於語言是線性的,單線程的,雖然話題一直在轉換,成員在進進出出一直在更新,但一點都不混亂。整個氛圍是如此放鬆,溫暖,就像一場真實的酒吧聚會: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有時說話,有時聽著,high了就點根煙喝杯酒,累了就回家。我突然覺得,這不就是人類最自然的社交形式?

我們是被陪伴的,但同時也是獨立和自由的。我們不用去定義自己是誰,我所關心的,發聲的,參與的事物,就在定義我自己。我可以與一個陌生人萍水相逢,或唇槍舌劍,又或溫柔相伴,離開這個房間之後,江湖再見。clubhouse 創造的是一個 “ 場 ” ,一種體驗。至於這個場會激發出什麼,是要靠我們去創造的。

各種有趣的主題群

至今為止我已經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主題:

  • K 歌
  • 情感諮詢
  • 團結散戶
  • 拉盤股票
  • 靜默群(誰都不能說話,否則被踢)
  • 祈禱群

昨晚快結束的時候,一個退役的美國特種兵進了我的群,聊了兩句中美關係和疫情之後,他說他最近去了很多個群,覺得最有意思的討論是關於 “ 應該吃米飯還是吃麵 ” 。這個問題引起了中日韓三國人民的激烈大戰。我常常衝進某個特殊地區,特殊種族的群聊,彷彿闖入了魔幻的平行宇宙,也像時空騰挪到某個外國人的家庭餐桌上。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讓人類互相理解多一點,消除偏見多一點,跳出狹隘思維多一點呢?

前 20 年,偉大的創業者和企業家們解決的是如何把幾十億人都搬到網路上的問題。而如今,每個人幾乎都生活在虛擬空間,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最高效,也最靈活地把人群聚集起來,把資訊分發出去的問題。並且,內容創造者和內容消費者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創造的門檻越來越低,長尾的內容則越來越多。過去資源集中在頭部大V(大量粉絲關注的意見領袖),頭部流量,只是因為內容傳遞的手段不夠高效率。

此時此刻的我坐在一個雲南的小村子裡,邊聽著 Elon Musk 在 live 群裡聊火星計劃、外星人、比特幣、neuralink。我也曾在這個同樣的角落連線遠在地球另一端某個未曾謀面的嘉賓,訪談、錄 Podcast 。如果說科技是美好的,那我覺得是這種彌除了物理空間限制的人與人的連結,最為美好。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