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貨

基金實務

投資策略

理財規劃

商業策略

宏觀經濟

驚世語錄

另類投資
新臺幣鈔券迎來 24 年最大改版!為何要改?將有何不同?一次看懂新台幣改版!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新臺幣鈔券迎來 24 年最大改版!為何要改?將有何不同?一次看懂新台幣改版!

最近更新時間: 23 October, 2025

 
展開

大家錢包裡的鈔票,即將迎來二十多年來的首次重大變革!臺灣中央銀行(央行)已正式啟動新臺幣鈔券改版計畫,這是自 2000 年發行現行版本以來,時隔 24 年的重大升級。在電子支付如此普及的今天,為何央行還要投入資源改版鈔券?新版鈔票將有哪些亮點?又將如何影響你我?股感將在本文為你深入解析!

大家不都用手機支付了嗎,為何還需要現金?

在我們深入探討「為何要改版」之前,必須先回答一個根本問題:大家不都用手機支付了嗎,為何還需要現金?許多人誤以為電子支付的興起將宣告現金的末日,但央行的數據和全球趨勢顯示了截然不同的事實。

全球趨勢:現金與電子支付「同步成長」

央行指出,觀察主要國家,包括我國在內,流通中的通貨(現金)發行額多數仍呈現成長趨勢。這顯示電子支付的便利,並未完全取代現金的根本價值。事實上,許多電子支付普及的國家,甚至反過來透過立法來保障現金的地位與民眾的使用權益。

現金的三大無可取代優勢

現金之所以重要,在於它具備電子支付無法比擬的三大特性:

  • 保障隱私: 現金交易不留紀錄,在注重個人隱私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 金融韌性: 現金不依賴電子設備或網路。當面臨天災、停電、網路中斷或駭客攻擊等極端情境時,現金是唯一可靠的支付工具。
  • 普惠金融: 對於無法(或不願)使用銀行服務、網路或智慧型手機的弱勢族群、長者或偏鄉居民而言,現金是他們唯一的支付選項,確保沒有人被金融體系拋下。

央行數位貨幣(CBDC)並非現金的替代品

許多人聽過央行正在研究「數位新臺幣」(CBDC)。央行特別澄清,CBDC 的國際設計原則是「與現金互補,而非替代」。未來的支付體系將是多元並存的,唯有兼容現金與多元的電子支付工具,才能建立一個具競爭力、普惠且具韌性的支付系統。

為什麼選在此時改版?鈔券改版的兩大核心任務

既然現金如此重要,為何現行的鈔票「非改不可」?央行揭示了兩大核心目標:強化防偽永續發展

核心任務一:防偽技術的「世代交替」

  1. 現行鈔券已使用 24 年,防偽亟需升級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國現行鈔券自 2000 年左右發行至今,已流通長達24年。隨著科技進步,印刷、掃描、影印技術日新月異,偽造技術也在同步「進化」。為了確保國家的「幣信」(貨幣的信用)與民眾的交易安全,央行的防偽技術必須「持續領先潛在偽造者」。
  2. 參照國際,改版週期已到 央行彙整資料顯示,各國央行進行鈔券改版的間隔年距多為 16 至 24 年。我國已達 24 年,超過多數國家的改版年限,因此啟動改版刻不容緩。事實上,央行及中央印製廠自 2017 年(當時已流通 16 年)起,便已展開相關研究。
    1. 日本:20 年(2024 年改版)
    2. 瑞士:21 年(2016 年改版)
    3. 英國:16 年(2016 年改版)
    4. 澳洲:24 年(2016 年改版)
    5. 韓國:23 年(2006 年改版)

核心任務二:邁向「綠色鈔券」的 ESG 永續目標

新版鈔券的第二大任務,是符合全球 ESG(環境、社會、治理)的永續發展趨勢。印鈔票也要做環保,新版鈔券將參酌國際「綠色鈔券」發展:

  • 環保原料: 導入永續棉基材、環保油墨。
  • 綠色製程: 採用低耗能機器、建立油墨回收系統。
  • 減碳運輸: 優化包裝與運輸方式。

央行希望藉由此次改版,配合國家淨零轉型政策,提升永續發展績效。

新版鈔票將有何不同?三大變革與三大不變

改版後的鈔票,將在「防偽」和「易用性」上大幅進化,但同時也會保留部分設計以降低社會衝擊。

三大「亮點」變革

防偽特徵「動」起來:更直觀、更難偽造 未來的新版鈔券,將採用國際最新的先進防偽技術。最大特點是「動態」且「直觀」,讓民眾不需專業儀器,用肉眼就能快速辨識真偽。

這些技術可能包含:

  • 動態變色油墨 (OVI): 輕轉鈔票,圖案或數字會變換顏色。
  • 動態光影變化箔膜: 箔膜上的光影會隨角度移動或變化。
  • 動態窗式安全線: 安全線上的圖案會隨鈔票晃動而有動態效果。

這些高科技特徵能極大程度避免偽鈔流入市面,並大幅提高偽造門檻。

無障礙設計:更友善視障及高齡族群 為提升金融包容性,新版鈔券將強化「無障礙設計」。

  • 放大面額數字: 讓數字更清晰易讀。
  • 加強觸感辨識: 強化盲人點的觸感,或增加其他觸覺特徵,幫助視障民眾更容易分辨不同面額。

鈔券主題:納入「公民參與」機制 鈔票上的圖案代表國家門面,這次的主題將不再由少數人決定。央行規劃,主題擇定過程將納入「公民參與機制」,以凝聚社會共識,提升民眾認同感。

為此,央行將設立一個臨時性的「新臺幣鈔券主題諮詢委員會」,由副總裁擔任召集人,並遴選各領域傑出人士及代表共同參與。委員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建議新版鈔券主題及公民參與的「方式」。

三大「維持不變」(與為何不改硬幣?)

為了讓改版過程更平順,並大幅降低社會成本(如 ATM、販賣機、點鈔機的更新),央行宣布三項維持不變:

  1. 材質(紙質)不變
  2. 主墨色(主要顏色)不變
  3. 尺寸大小不變

特別說明:為何「硬幣」不改版? 央行明確表示「不考慮改版硬幣」。原因很實際:

  • 成本高昂: 回收現行流通幣並發行新幣,將花費巨額成本及社會資源。
  • 不利環保: 鑄造硬幣需消耗大量能源,增加碳排放。
  • 效益不大: 硬幣價值低,主要用於找零。隨電子支付普及,需求可能逐漸減少,改版效益低。

新臺幣改版時程與成本評估

如此重大的工程,需要多久時間?又要花多少錢?

時程:首張新鈔預計「主題擇定後 2.5 年」問世

鈔券改版程序繁複,國際上多歷經數年準備。例如日本央行 2019 年 4 月宣布改版,新版鈔券到 2024 年 7 月才正式流通,歷時 5 年。

本行的改版流程包含:成立諮詢委員會 → 辦理公民參與 → 設計圖案 → 採購新鈔紙 → 製版打樣 → 正式量產並累積庫存 → 調校設備及全民宣導。

央行預估,首張新版鈔券將於「主題擇定」後 2 年半發行,其餘面額陸續推出。

重點: 新舊版鈔券將並行流通數年,民眾手上的舊鈔票不會馬上失效,可安心使用。

成本:新鈔單價預估增加 1.5 元

時隔 24 年,導入全新的防偽技術、環保原物料及製程調整,成本必然上升。 央行預估,新版鈔券的平均單價,將從現行的 3.5 元,提高至 5 元,每張高出 1.5 元。這是為了維護國家幣信、確保交易安全所必須的投入。

迎接更安全、更永續、更全民的新臺幣

央行此次啟動新臺幣鈔券改版,是一項前瞻性的必要舉措。這不僅是為了防堵偽鈔、維護金融穩定,更是展現我國與國際最新技術接軌、邁向 ESG 永續發展的決心。

未來幾年,我們不僅將迎來防偽功能更強、對視障者更友善的新鈔票,更有機會親自參與決定「國家門面」的圖案主題。這將是新臺幣邁向未來的嶄新里程碑。

【本文由 AI 協助產出】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