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過,這幾天黃金價格逼近1800,可能會挑戰1900塊的歷史高點。那麼,我們該怎麼投資黃金呢?這些管道又各有什麼優缺點呢?這就是本篇文章想討論的。但在討論這些方法前,我們必須先說件事:
黃金,不會生利息!
不管是用哪種管道投資黃金,它都不會生利息。
「存款利息」是因為我們放在銀行的錢會被銀行拿去借人,而跟銀行借錢的人要付利息給銀行,當作使用這筆資金的費用。而銀行因為不是自己出錢借人,是拿存款戶的錢借人,所以會付利息給存款戶。而「股息」則是因為公司用股東的錢來賺錢,所以會把利潤分給股東們。
但,黃金本身不是公司,沒辦法產生利潤,因此不會有「股息」;也沒人想借黃金去用,大家都是買黃金來存著或買低賣高。而既然沒人會借黃金,當然也就不會有利息了。
所以,不管你用哪種方式投資黃金,黃金唯一的獲利方式就是「買低賣高賺價差」,這點得先留意。
好了,那投資黃金的管道有哪些呢?我們依照時間軸,從最久遠的開始講起….
投資黃金最久遠的管道:買金幣、金飾、金條
優點:可以帶著走;
缺點:交易成本高;還需要保管成本
這應該是最早就有的方式了,我聽過許多長輩都會買實體黃金存著,因為他們大多經歷過戰亂時期,所以會有這個習慣。戰爭風險的確一直都在,所以買些實體黃金無可厚非。但這不適合作為投資黃金的主要方式。
因為,實體黃金總要有地方放啊!放在家裡還會擔心遭小偷,所以得去銀行租個保險箱 (一年費用一千塊上下),或在家裡自己買個保險箱 (數千塊到數萬塊都有),這都是額外開銷。而且除了金幣和金條以外,金飾還會有額外的手工和裝飾在上面,這也都要錢。
再加上銀樓和銀行也要賺錢,所以,買實體黃金可以說是所有投資黃金管道中,額外費用最貴的一個,這也是它不適合做主要管道的原因,而因為有實體黃金的存在,也就有…
因應避險需求而生的:黃金期貨!
優點:進入門檻低,且不需要保管成本
缺點:期貨合約會到期,需要不停換新合約,無法放著不理。
「期貨(Future)」這玩意是因應避險需求而生的,也因此期貨總有不小的槓桿,讓我們可以用小小的保證金,就避掉風險,而也有人利用這個特性,把它當作買低賣高的投資工具。
國內自己發行的黃金期貨成交量不大,容易有買得到賣不掉的問題,因此這邊先不討論;我們來簡單介紹「海外黃金期貨」,規模比較大的有兩個。
一個是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黃金期貨(代碼為GC),一點價值100美金,以目前金價來算的話一口合約約18萬美金,約540萬台幣;
另一個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發行的黃金期貨(代碼為MGC),一點價值10美金,因此以目前金價來算的話一口合約約1.8萬美金,約54萬台幣。
期貨不像實體黃金那樣需要準備保管箱;手續費也較低 (手續費約在千分之一左右)
但每紙期貨合約都會到期,因此我們還得持續換新的期貨合約才行。這對「想買了黃金就放著不動」的人來說會是個麻煩。那有沒有「不需準備保管箱,也可以擺著不理」的投資方式呢?有的!
可以兌換成實體黃金的兩種管道:黃金存摺與黃金現貨
優點:與實體黃金相比,沒有保管成本
缺點:買進賣出會有價差,較適合長期持有
「黃金存摺」和「黃金現貨」就是把實體黃金證券化,「黃金存摺」的概念對應到銀行的「外幣存摺」(不同之處在於黃金存摺不會有利息),而雖然最有名的是台灣銀行的黃金存摺,但目前各大銀行都有。
「黃金現貨」的概念對應到券商的「股票」,而目前有兩檔黃金現貨的標的,一檔是台灣銀行出的「臺銀金(AU9901)」,另一檔則是第一金銀行出的「一銀金(AU9902)」。
「黃金存摺」除了開戶需要付100塊的手續費外,不需付額外手續費,但需要付「買賣價差」,跟換美金等外幣一樣,也就是所謂的「買賣牌價」,最容易體會買賣價差的方式,就是去銀行拿台幣換美金,然後立刻換回台幣,你就會發現錢變少了,中間少掉的就是「買賣價差」。而黃金的買賣價差約在1.4%左右,算法是拿黃金的買價除以賣價。
像以台銀的黃金牌價為例:
台銀目前的「本行買進」是1685,「本行賣出」是1708,這表示我們拿1708塊換得黃金,如果立刻賣掉的話拿回的是1685,所以「1685/1708」,得到的是0.986,表示我們少了約1.35%。
「黃金現貨」因為對應的是股票的概念,所以需要付的費用是「買賣手續費」,
費用是0.3%,買賣都要收,所以一買一賣就是0.6%,不用證交稅。
「黃金現貨」或許也會產生買賣價差,但這就像是有些股票成交量太小時買價跟賣價對不起來而產生的價差一樣,並不是常態性的費用,因此這邊先不計。
「黃金存摺」與「黃金現貨」都能換回實體黃金,也都需要付費。(均為成色千分之999.9之黃金)「黃金存摺」提領實體黃金的手續費是「運輸費用」,就是把黃金從銀行的保管處運輸到客戶所在地點的費用。這筆費用每家銀行都不同,也會依距離不同而有差異。依據查到某家銀行在網路上的收費表,運輸費用從2,800元到30,000元不等。
而「黃金現貨」要轉換成實體黃金的話,「台銀金」的收費是每台兩850元;「一銀金」的收費則是每台兩908元,也因為黃金存摺對應到的是銀行的外幣存摺,所以要辦黃金存摺就要去銀行;而黃金現貨對應到的是券商的股票,所以買賣黃金現貨要去的是券商。
而也因為一個是去銀行,另一個是去券商,所以在便利性上會有不小的差異。
比方說,如果我在中國信託只有開台幣帳戶,但在玉山銀行卻有開台幣帳戶和黃金存摺,那我就只能在玉山銀行買賣黃金。但如果我在元大證券和玉山證券都有開一般證券戶,我就能用兩個券商戶頭買賣黃金現貨。而且計價幣別也有差。「黃金存摺」除了用台幣之外,還能用美金和人民幣買;「黃金現貨」就只能用台幣買賣了。
下面,我們整理了「黃金存摺」與「黃金現貨」的異同
商品 | 投資管道 | 可交易幣別 | 報價單位 | 手續費 | 買賣價差 | 最低交易單位 | 兌換實體黃金費用 |
黃金存摺 | 需跑到開戶的銀行才能交易 | 新台幣、 人民幣、 美金 |
公克 | 僅有開戶手續費,新台幣100元 | 1.4%左右 | 一公克 | 依客戶所在距離而定,可能從上千元到上萬元。 |
黃金現貨 | 只要有券商帳戶,任何券商均能買賣。 | 均為台幣 | 台兩 | 買賣各收千分之三的手續費 | 無 | 一台兩 | 「台銀金」為每台兩850元; 「一銀金」為每台兩908元 |
而如果你完全不想換回實體黃金,不妨參考「黃金ETF」…
黃金ETF:沒有價差問題,但要收保管費
優點:沒有買賣價差問題
缺點:有含在價格裡的管理費用。
如果很在意買賣價差的話,可以選擇「黃金ETF」。但是,畢竟黃金ETF是由機構來運作的,因此他們會收取保管費。目前,台灣朋友較方便買賣的黃金ETF有以下三檔,
整理成表格比較如下:
商品名稱 | 管理費 | 資產規模 |
元大S&P黃金ETF(00635U) | 1.15%/年 | 19.4億台幣 |
美股黃金ETF (股票代碼:GLD) |
0.4%/年 | 1.8兆台幣 |
美股黃金ETF (股票代碼:IAU) |
0.25%/年 | 6,000億台幣 |
這三檔ETF中,元大的黃金ETF管理費最高;而且從五年前成立至今,它的績效也落後另外兩檔20%:
這可能是關於經理人操作技巧的問題,總之,如果要用ETF投資黃金,建議各位還是買海外ETF較好!以上,就是各種常見的黃金投資管道啦。
下面我們也整理了綜合比較表格給大家:
商品名稱 | 投資管道 | 進入門檻 | 買賣費用 | 保管費用 | 適合的人 |
實體黃金(含金飾、金幣、金條等) | 銀樓或 銀行 |
依重量而定,售價不一。 | 依各家銀樓、銀行收取價差而定。 | *租保管箱:一年一千塊台幣左右;
*買保管箱:數千到數萬台幣不等。 |
希望黃金能隨時帶著走的人 |
黃金現貨 | 券商 | 1台兩 | 千分之三的手續費 | 無 | 懶得付管理費用,但希望未來還是能換成實體黃金的人 |
黃金存摺 | 銀行 | 1公克 | 買賣價差 | 無 | |
黃金ETF | 券商或銀行 | 海外券商為「1股」; 複委託則依各公司而定, 約為15萬台幣 |
依投資管道不同而定。 | 無 | 完全不想換成實體黃金,而且投資期間以「年」計算的人。 |
黃金期貨 | 期貨商 | (如果不槓桿的話),
50萬台幣上下 |
約0.1%的手續費 | 無 | 完全不想換成實體黃金,又想短線賺波段的人。 |
【延伸閱讀】